2019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关口提示—【考纲知识精解读】

《考试大纲》表述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d级。标点符号考查的重点是“正确使用”,并不是考查概念性的知识,因此,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从命题规律看,考查标点符号的题型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客观选择题是出现最多的,或让选出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或者选出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在主观题方面,则会让考生在语段空缺处选择填入最恰当的一组标点,也有可能在改错题里融入对标点符号的考查。
关口金题——【高考金题速传真】

    例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XX年高考湖北卷)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因为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志,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解析】a.是陈述句,所以句末应该用句号;b.冒号表示列举的时候应该是完全列举,后面也就不能跟“等等”,所以“如”后冒号应该删去;c.括号应在引号外。【答案】d。
    例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XX年高考山东卷)
    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读者应走的四步,即:向前一步、往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b.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
    c.“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d.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在不断靠近。‘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解析】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逗号应放到后引号外;b项不用问号;c.两岸携手与共渡难关之间不用顿号用逗号。【答案】d。
通关技巧—【备考方略巧点拨】

    每一种标点符号都有其独特的功用,同学们需要对它们的用法熟练掌握。此外,还需要学会一些解题的技巧,这有助于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常见的技巧有:
    1.注意语意关系
    标点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意,标点和文意之间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分析文意对标点使用的限制,也就是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正确使用标点。如:
    出版社在XX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解析】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看括号里的文字是否是用来注释前面的内容。此句括号里的文字“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因此这里不应该使用括号,可以把括号删去,在“地址”后面加逗号。【跟踪练习】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隔几十年,对那些寻常景、寻常事、寻常人,作者深情地追忆:如历历在目,美妙动人。
    b.他想了一想,说:“小姑娘,这是叔叔特意为你挖的树坑,你喜欢什么,叔叔就种什么。”
    c.专家认为,南海一号的考古价值可与兵马俑、敦煌媲美。因此,南海一号的打捞及考古发掘工作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d.贵报《中外名人故事》专栏内刊登的“刻苦自学的华罗庚”一文,我们都很喜欢。
    2.注意句子语气
    有些句子表面看有疑问词,但读完整句话,感觉却是陈述语气。这时就应当根据语气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而有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末的停顿,则应根据语气的强烈程度判断是用句号还是叹号。如: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解析】此句误用了问号。这一句中尽管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是谓语“关心”的宾语,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该句的第一处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为句号。
【跟踪练习】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当前和今后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b.庞星火说,一旦暴发聚集性病例,将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所以目前的防控形势丝毫不能放松,否则,“很可能出现我们不想看到的社区疫情暴发。”
    c.最近两天,北京共报告了1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这种短时间内确诊病例的增加是意味着疫情暴发?还是北京的防控措施有所放松?
    d.记者问科比是否设想过在下赛季为湖人队以外的球队效力?“小飞侠”带着他少见的微笑坚定地回答说:“没有!”
    3.注意句子结构
    有些标点符号是用来显示文章结构层次的,比如句号、冒号、逗号、顿号和分号等。在遇到这些标点符号时,首先要理清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去判断标点使用的正误。如: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解析】句中的“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而且是整句话中最基本的层次。上海的这三个剧种与“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又是另一个比较高的并列层次。因此,这句话中都用了顿号,那就无法分清层次关系了。为了使层次鲜明,本句中第三、四个顿号应当改为逗号。
    【跟踪练习】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力更•依明巴海说,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精心策划、组织的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b.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长。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
    c.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待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
    d.xx总理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精彩论述:我经常在思考,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就不仅要有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要有人遥望星空,坚守精神家园。
    4.注意套用关系
    所谓“套用”是指在使用标点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使用时应当注意分析二者的位置关系。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如: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解析】使用引号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此句引用应属于后一种,所以句号要放置在引号之外。
    【跟踪练习】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法经济研讨会已经召开了14届,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则为《挑战与机遇——开启中法新合作》。
    b.来华访问的10余家法国企业中,有许多提供环境解决方案以及相关业务的企业,其中包括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gdfsuez)、威力雅环境、道达尔等等……。
    c.1948年,朱棣文出生在美国一个传统的华人家庭,“生活在如此杰出人才辈出的家庭,你常常会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笨蛋,一只‘黑羊’。(另类之意)”
    d.曾经担任8年中国驻法大使的蔡方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公报只是新的起点”,中法关系的发展“仍然需要双方的努力”。
通关雷区——【考场失误细琢磨】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用来表示停顿、语气等。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为标号和点号。虽然标点符号看似繁乱,但我们对大多数标点符号用法都能准确掌握。只是有个别的标点符号容易误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顿号误用。如: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水平。
    错因:不同层次的并列短语之间误用顿号。
    分析:如果并列成分不属于同一层次,则小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大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因此,该句的第二个顿号处应改为逗号。
    2.分号误用。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是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大众化。
    错因:第一重并列分句误用分号。
    分析:复句内部用分号的前提是前后已有逗号出现。如果只有一重关系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如果分句内部已有了逗号,并列分句间必须用分号。因此,该句的 分号应改为逗号。
    3.问号误用。如:
    我们应该仔细讨论一下,这件事到底应该怎么做?
    错因:有疑问词的陈述句用问号。
    分析:只是句子的某一成分或部分有疑问,整个句子不表示疑问的,句末不使用问号。因此,本句中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4.括号与点号的误用。如:
    据历史记载,自汉初至清末约XX年间,(公元前185年-公元19XX年)长江曾发生大小洪水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
    错因:括号内容没紧跟所注释的词语。
    分析:句内括号是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或短语的,括号应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前半括号之前不用任何标点,后半括号内(除问号叹号外)不用任何标点。因此,本句中括号前的逗号应移至括号后。
   5.引号误用。如:
    京城一位业内人士哼了一首“卖房谣”:“没被许可先预卖,取得许可又不卖,分期开盘捂着卖,最后拖成现房卖”。
    错因:引号与点号位置不当。
    分析:在直接、完全引用时,引号之前一般用冒号,点号放在引号内。因此,本句中最后的句号应移至引号内。
    6.书名号的误用。如:
    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焦点访谈》栏目收视率都很高。
    错因:栏目名错用书名号。
    分析:书名号是用来标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剧作名、歌曲名等名称的,不属于这些情况的不用书名号。因此,句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以上几种标点的误用情况在同学们中间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这几种情况也是高考命题者所青睐的,因此需要重点掌握。当然,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误用情况外,其他一些基本的标点符号的用法也要掌握,毕竟我们写作文或是做简答题时都要用到它们。
通关演习——【高考冲刺大通关】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朝鲜宣布成功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一事,美国军方5日说,朝鲜当天发射的是导弹,而且导弹已坠入海中。
    b.“衣锦还乡”。按照字典的解释是:“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荣归’”。
    c.新华社6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
    d.4月1日晨,《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作为随行记者,登上xx专机后,听一位中国高官说,头天一晚没睡,在和法国谈,“令人兴奋的是,我们的条件,法国都答应了。”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美丽的故事还说每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成群喜鹊飞上银河搭桥,牛郎、织女才能在鹊桥相会。
    b.我国现在使用公历,为了适应农村习惯的需要,在某种场合也同时使用“农历”。(也称夏历)
    c.她的身体实在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抄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
    d.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   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报告《法国——警察凌驾于法律之上》称,法国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一些行为可能侵犯了人权。他们在行动中不受任何限制,从而造成种族歧视,野蛮毒打甚至致人死亡事件的发生。
    b.人的身上有两条虫:一条是可怜虫,一条是讨厌虫。可怜虫发作的时候带来怜悯,讨厌虫发作的时候带来反感和不喜欢。
    c.他发现了自己一张嘴的巨大价值,只要拿出故事这种强势货币,就可以比别人多吃肉、多睡觉,还能随意享用他人的牙膏、肥皂、酱油、香烟、以及套鞋。
    d.徐本禹说:“有人说,我是中国最牛的志愿者。我牛什么呀,不是我感动了中国,而是我所代表的这个志愿者群体感动了中国。”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b.我真的不知道他今天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还是逼问我呢?
    c.“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d.我呀!还要多活几年呢!这么好的社会我哪里愿意早早到马克思那儿去报到呢?
    5.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脚边,谁家的农田里,绿油油的菜籽荚上还残留着油菜花的香味;沟壑旁,一些知名和不知名的野花依然星星点点的、不知疲倦地开着,像昨晚稀稀落落的星。
    b.朋友们!跟我来呀。我们马上就到达目的地了。
    c.我们在这里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d.我们七、八个人一涌而上,把他包围在里面。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书告诉人们作者对于什么是民族?什么是历史?什么是社会?什么是文化乃至于什么是人的追问和思索。
    b.陈泥鳅知道桥洞里有一块石头,突出一个尖角(他小时候老在洞里钻来钻去,对洞里每一块石头都熟悉)。
    c.“小张义——,我的儿啊——,啊——”那脍炙人口的唱段,还真有老旦泰斗龚云甫的味道,这一点也不夸张!
    d.他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要看原作”,“要精读几本书”,“不能只向一个画家学习”等方法。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突制造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活动并不是始于今日,如果稍远一点看,早在76年前,也就是1933年就扯起了东突厥伊斯兰共和国的旗帜。
    b.11岁时,他给白城子一家地主老张家放牛;13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官升了一级”,给老张家放马了。
    c.7月22日的日全食发生在我国人口十分密集的长江流域,全食带覆盖人口将达到3亿,在我国史无前例。由于其最佳观测点集中在中国,因此被国际天文界誉为“中国日全食”。
    d.据悉,洛杉矶警方把调查对象锁定杰克逊的五位医生,是因为调查人员曾在杰克逊家中发现过一种名为“丙泊酚”的药物,这是一种强力镇定剂,药性十分惊人,一般私人住宅不可能会存有这种药物。
    8.下列四句话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
    a.宇航员的出舱和太空行走、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白话文(又叫语体文)从什么时候起用作小学教材,我记不真切了,大概在七、八十年前。
    c.晋升上将军衔的高级军官军容严整、精神抖擞地列队主席台前。xx向他们颁发命令状,并与他们亲切握手,表示祝贺。
    d.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综合性的是包括古今中外一切学科和门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专业性的是专门介绍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
    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b.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c.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等等,走到哪儿都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d.正在访问印度的希拉里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就“解救女记者是否有希望”的提问表示:“非常有希望。不仅是身为国务卿,我个人也有强烈的感觉。”
    10.下列四句话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
    a.7月10日,《广州日报》刊发《高中生抢滩“洋高考”调查》一文,引发读者热议,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对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留学生年龄越来越小这一新留学趋势心存隐忧。
    b.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c.学生考试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
    d.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真实写照。
 
【跟踪练习】1.b(解析:a项将冒号去掉,加逗号。根据语意关系,冒号前后构不成解释说明或者总结关系,因此不能用冒号;c项南海一号应该加引号为“南海一号”;d项书名号与引号用反了)。2.a(解析:b项最后引号中的内容是整个句子的一部分,所以句号应该在引号后面;c项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句用逗号,所以“暴发”后面的问号要改为逗号;d项第一句话,虽有疑问词但是陈述语气,所以不用问号,改为逗号)。3.a(解析:“相互勾结、精心策划、组织”不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因此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4.d(解析:a书名号改为双引号;b把省略号去掉;c项属于标点符号的位置关系不当,应把括号与双引号放到句号之前)。【通关演习】1.b(a.后半边引号应该放在“2号”后面;c.“看病难,看病贵”中间逗号应为顿号;d.结尾句号应该用在引号的外面)。2.c(a.括号前的逗号移至括号之后;b.“农历”后的句号移至括号后;d.删除“北京人”后的句号)。3.b(a.最后一个逗号改为顿号;c.“以及”之前的顿号去掉;d.两个“牛”都应加单引号)。4.c(a.把句号放到引号之后;b.第一个问号改为句号;d.把第一个感叹号改为逗号)。5.a(b.把感叹号改为逗号,第一个句号改为感叹号;c.顿号改成逗号;d.把顿号去掉)。6.c(a.项没有疑问,将问号改为顿号;b.项括号内的内容解释整个句子,无需用括号;d.项引号内的短语用来修饰“方法”引号间要用顿号)。7.b(b项“用……来说”表示插说,应用逗号,不应用冒号)。8.c(a项第一个顿号改为逗号,使前后内容并列;b项中“七、八十年”不用加顿号,是概数连用;d项第一个分号应改为逗号)。9.d(a不应用问号,因为后文决定了不是直接疑问;b项中的冒号应为逗号。因为用冒号,后面的内容就是结果,而这个句中又用了“所以”,两者重复;c项中顿号改为逗号)。10.a(b项中的分号用的不当,第一个分号应改为句号,最后一个分号应改为冒号,总概上文;c项中的问号是选择问,第一个问号换成逗号,第二个问号应删去,因破折号起括号作用;d项中的冒号去掉,引文最后的标点应是先引号再逗号,因为诗句是全句的主语,句中的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教案   语文   高中语文   高三语文   标点符号   句号   顿号   冒号   分号   引号   括号   逗号   标点   问号   正确   目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