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1

第一册 文言文(二)

一、基础字词
(一)通假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鼓瑟希,铿尔(“希”“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
《寡人之于国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2)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劝学》
(1)虽有槁暴(“有”通“又”)
(2)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秋水(节选)》
(1)泾流之大(“泾”通“径”)
(2)两浚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通“辨”)
   (二)古今异义
《寡人之于国也》
⑴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劝学》
⑴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的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
⑶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古义:特指长江与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⑷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
⑸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寄身、托身、容身。
今义:①托付,②把感情、理想、希望等防灾(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身上)。
《秋水(节选)》
⑴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话题。
⑵东面而视                      古义:面向东。
今义:方位名词,与“西面”相对。
⑶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今义:不吝啬;举止自然,不拘束。
(三)一词多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
如  起如厕(到……去)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假如,如果)
    如火如茶(像拽口同)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正,才)
    博学而无方(方法,办法)
    往昔,不与,归而形诸梦(给予)
    夫子唱然叹日:“吾与点也。”(赞成)
与  遂与外人隔绝(和)
    唯求则非邦也与(句末语气词)
    咸与维新(参加)
《寡人之于国也》
      数罟不入洿池(cù  密、细密)
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
愿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量)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仅、只)
直   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与“曲”相对,不弯曲)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发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征发、派遣)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出发)
      非我也,兵也(兵器)
 兵   穷兵黩武(战争)
      草木皆兵(士兵)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驴不胜怒,蹄之(承受)
 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名词,食物)
 食   鱼鳖不可胜食也(动词,吃)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于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在)
      请以战喻(介词,用)
 以   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
      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劝学》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以为妙绝(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断绝)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强壮)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强盛)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略多)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qiǎng,勉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借用)
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看)
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声望)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十五日)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志(见闻、见识)
      初闻涕泪满衣裳(听说
闻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上级听见)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望、声名)
      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出名 )
      扫后更闻香(用鼻子嗅)
《秋水(节选)》
以为莫己若(比得上)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像)
若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你,你的)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如果)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样子,……似的)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殆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回转,掉转)
旋    及凯旋而纳之(归来,回来)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随即,不久)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日)
(3)秋水时至(时,按照时令)
(4)顺流而东行(东,向东)
2.名词活用作动词
(1)树之以桑(树,种植)
(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
(3)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
(4)王无罪岁(罪,归罪,归咎)
(5)是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办丧事)
(6)假舟揖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3.动词活用作名词
(1)是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生者;死,死者)
(2)鸡豚狗彘之畜(畜,指喂养这件事)
(3)学不可以已(学,学习)
(4)輮使之然也(輮,弯曲的办法)
 (5)顺流而东行(流,秋水,黄河之水)
(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闻,见闻,学问)
4.动词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使……迁移)
5.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善行)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谨痒序之教(谨,认真从事)
(3)意动用法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以……为少,小看)
  轻伯夷之义(轻,以……为轻,轻视)
(五)成语积累
【五十步笑百步】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例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不同社会群体的文明程度也不会相差到哪里去。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批评,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例句:这次两位新老一代虫族的相遇,是f91以他的经验加上心理战术和前期强大实力更胜一筹,还是eva以自己的实力证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在这次能给大家带来意外的惊喜。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例句:他锲而不舍的科学创造精神、精明的商业头脑和清醒的市场竞争意识,使他成为现代青年企业家中的佼佼者和创业者们争相效仿。
【望洋兴叹】wàng yáng xīng tàn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例句: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迅猛发展,令其他媒体望洋兴叹。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非我也,岁也。
    (2)虽有稿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②树之以桑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④加之以师旅 "
    (2)宾语前置
    ①不吾知也
    ②何以伐为
    ③未之有也
    ④以为莫己若者
    ⑤我之谓也
    (3)定语后置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闻道百
  3.被动句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表被动的固定句式)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石可镂”为意义上的被动句式)
  4.固定句式
    (1)或……或……(有的……有的……)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耳(只……罢了)                        直不百步耳
    (3)是……也(这是……呀)                        是亦走也
(4)是何异于……(这同……有什么不同呢)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⑸非……则……(不……就……)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⑹见……于……(被……耻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名句名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文学常识
    1.《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2.《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3.《荀子》: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荀况本为孙氏,故此书又称《孙卿对书》或《孙卿子》。西汉刘向整理时定为32篇。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4.《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五、作文素材
1.在“侍坐”这场谈话里,孔子所持的是完全不干预、不规定学生理想的“大撒把”姿态,没有加任何限制,如必须符合儒家的某教义之类。这种平等对话式的教育方式,是明智的,也是完全符合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规律性的。
使用角度:平等对话/和谐
2.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
使用角度:环境与生存
3.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吗?做到“锲而不舍”吗?做到“用心一也”吗?
使用角度:学习/恒心/说与做

基础达标
 
1.选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 莫春者,春服既成
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b.“莫”通“暮”,c.“无”通“毋”不要,d.“知”通“智”,智慧。
答案:a
2.选出加点词与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蚓无爪牙之利
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a. 古义:广泛的学习。今义:学问广博。b.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c. 古义: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义:不吝啬;举止自然,不拘束。
答案:d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
  例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a.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 宗庙之事,如会同
c.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 沛公起如厕
解析:c句与例句中的“如”均作“如果”理解。a.至于b.或者,d. 到……去。
答案:c
4.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法)              b.唯求则非邦也与(参与)
c.数罟不入洿池(多次,屡次)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解析:a. 正道,指是非准则b. 句末语气词c. cù  密、细密。
答案:d
5.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b.鱼鳖不可胜食也(名词,食物)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
解析:b项“食”的含义应为“吃”,动词。
答案:b
6.选出对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⑵是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⑶七十者衣帛食肉
⑷鸡豚狗彘之畜           ⑸则移其民于河东            ⑹秋水时至
⑺王无罪岁               ⑻顺流而东行                ⑼轻伯夷之义
⑽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⑿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a. ⑴⑹⑾/⑶⑺⑽/⑵⑷⑻⑿/⑸/⑼          b. ⑴⑹⑾/⑶⑺/⑽/⑵⑷⑻/⑿/⑸⑼
c. ⑴⑹/⑾/⑶⑺⑽/⑵⑷⑻/⑿/⑸⑼         d. ⑴⑹/⑾/⑶⑺⑽/⑵⑷⑻⑿/⑸/⑼
解析:名词作状语:⑴⑹⑾;名词用作动词:⑶⑺⑽;动词活用作名词:⑵⑷⑻⑿;使动用法:⑸;意动用法:⑼。
答案:a
7.选出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
  a. 笔者感到十分奇怪,为何我们一定要向外国不文明的游客看齐,而不向文明的游客看齐?你拿出这样的照片,还摆出一番道理,以此证明自己骑牛有理,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么?
b. 著名电影摄影师池小宁有一大串值得骄傲的好作品,相信知名度的高低已无关紧要。遗憾的是文艺界痛失了这样一位人才,但愿有后来者后来居上。
c. 我们满怀信心地期望新闻出版界抓住机遇,锲而不舍,大力提高报刊编校质量,以此回报广大读者的关爱;同时呼吁社会各界,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为造福子孙后代,竭尽所能,推动促进报刊提高编校质量。
d. 到了“九马画山”前,争相做智者的热望,更是提起大家的兴趣,人人极目远望,努力地在寻找那隐藏在山石中的九匹马,可惜江水太浅,游船不能近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远观而已。
解析:后来居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用在此句中与其前面的“后来者”意义重复,所以该处应该用“青出于蓝”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答案:b
8.文学常识填空。
   ⑴《          》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鲁国陬邑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        家、政治家、        家。
   ⑵《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名轲,字子舆,           中期邹国,著名的思想家、        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⑶《荀子》是      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西汉      整理时定为32篇。荀子,名况,战国末期      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⑷《庄子》也称《      》或《南华真经》。庄子,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      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答案:⑴论语  春秋  思想   教育⑵战国  政治  儒家⑶战国  刘向  赵⑷南华经  老子  道家
9.将下列文段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 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案:积水成渊   故不积跬步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参考答案:⑴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⑵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阅读广场
【文本集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因之以师旅       因:因为
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弹奏
解析:b.“因”应解释为“接着”。
答案:b
2.“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   )
a.他     b.你    c.自己     d.其中 
解析:根据说话的具体环境推断其准确的意义。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解析:a.方向,方位;b.方圆,纵横,见方;c.正,正要;d.方形,与“圆”相对。
答案:b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                                                                                 
参考答案:我去处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气,而且得为人的道理。
5.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答:                                                                                   
                                                                                          
参考答案:曾晳的答话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心态,深深地感动了他,因而他“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谷不可胜食也/刑人如恐不胜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
解析:a.尽,完;b.失掉,耽误/夺取;c.打开/发生;d.兵器/用兵的战略,策略
答案:a
7.翻译面的句子。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参考答案: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用比喻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
9.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
                                                                                           
                                                                                           
参考答案:第一段:①不违农时②数罟不入洿池③斧斤以时入山林。第二段: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10.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参考答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复习效果检测二

第i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选出对通假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
  a.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b. 奉厚而无劳(“奉”通“俸”,俸禄)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戴”通“袋”,布袋)  d. 两浚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通“辨”)
解析:c项中的通假字为“颁”,通“斑”。
答案:c
2.选出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秦伯说,与郑人盟(告诉,下指示)              b. 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
c.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地盘)                    d.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盼望)
解析:a. 同“悦”,喜欢,高兴;c.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d.远看。
答案:b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
  例句:夜缒而出
  a. 顺流而东行                  b. 越国以鄙远
c. 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        d.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解析:a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均为名词作状语。b.名词的意动用法,c.名词活用作动词,d.使动用法。
答案:a
4.选出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全部相同的一组(    )
⑴ 今老矣,无能为也己                      ⑵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⑶故愿望见太后                             ⑷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⑸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a.⑴⑵⑶⑷⑸    b. ⑵⑶⑷⑸    c. ⑴⑵⑷⑸    d. ⑴⑶⑷
解析:全不相同。⑴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⑵古义:夫,指示代词,那,这。夫人,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⑶古义:希望看到。今义: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⑷古义:特指长江与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⑸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话题。
答案:a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c.朝服衣冠                 衣: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朝廷
解析:衣:动词,穿衣。
答案:c
6.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皆以美于徐公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于:介词,介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理解为“向”;②介词,表比较,比;③连词,相当于“而”,表目的,来;④动词,以为,认为。
答案:c
7.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表达了对邹忌的至真至诚,同样发自肺腑。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齐王对邹忌“王之蔽甚矣”的话,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闻过则喜,认为“善”,表示赞同,并且马上付诸实施,制定了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
解析:b项小妾的话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答案:b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0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的半步。
 b.风雨兴焉               兴:起兴。
 c.驾马十驾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解析:兴:兴起,产生。
答案:b
9.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解析:①能愿动词;②目的连词,来;③承接连词,④并列连词。
答案:d
1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中,作者用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解析:c项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应该在于“舍”与“不舍”,选项中恰恰颠倒了。
答案:c(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
第ii卷(共120分)
四、(16分)
11.补出下劣文段中的空缺部分。(6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
参考答案: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声非加疾也    而致千里    假舟辑者   君子生非异也
12.将下面一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参考答案: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摘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 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
d.善刀而藏之。                           善:修治
解析:盖,通“盍”,何,怎么。
答案:a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解析:“以”作介词“凭、用”解;a项“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作介词“替、给”解,“为之踌躇满志”作介词“因为”解;b项“手之所触”用在主谓之间,“始臣之解牛之时”作结构助词“的”;c项“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而”表转折,“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的“而”表修饰。
答案:d
15.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解析:c项,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答案:c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3分)
译文: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分)
译文: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4分)
    译文:                                                                                  
参考答案:(1)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2)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3)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17.原文中的“踌躇满志”作为成语,其在现代汉语中应该解释为(3分)
    答:                                                                       
参考答案:形容从容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六、(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16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晚为奉礼郎,赐爵贝丘男,除中书博士。
王肃之为豫州,又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咸阳王禧虑肃难信,言于孝文。曰:“已选傅修期为其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余矣。”肃以永宿士,礼之甚厚;永亦以肃为帝眷遇,尽心事之。情义至穆。
时裴叔业率王茂先、李定等东侵楚王戍,肃复令永将伏兵击其后军破之。获叔业伞扇鼓幕甲仗万余。两月之中,遂献再捷。帝嘉之,遣谒者就豫州策拜永安远将军、镇南府长史、汝南太守、贝丘县男。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①,唯傅修期耳。”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即败。聪等弃甲奔悬瓠②,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聪等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以宁朔将军、统军,围遏其南门。义阳既平,英使司马陆希道为露布,意为不可,令永改之。永亦不增文采,直与之改,陈列军仪,处置形要,而英深赏之。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还京,拜光禄大夫。卒,赠齐州刺史。(节选自《北史•傅永传》)
[注]①露布:不缄封的公文。后多指捷报、檄文等。②悬瓠:地名。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寻复南奔                   寻:寻找。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让:责备。
c.聪等不从,一战即败         一:与“即”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
d.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解析:寻:副词,不久。
答案: a
1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永“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的一组是(4分)(    )
① 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② 两月之中,遂献再捷
③ 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
④ 永亦不增文采,直与之改,陈列军仪,处置形要
⑤ 而英深赏之
⑥ 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解析:所谓“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说的是傅永既善于作战,又兼具文才。⑤句说的是王英欣赏傅永的情况,⑥句说的是后来傅永不服老的豪壮情形。
答案:c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年轻时的傅永能知耻而后勇,发愤读书,这也为他以后建功立业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b.孝文帝曾选用傅永担任王肃的长史,认为他威仪不足,文武才能有余,这表现出了孝文帝对他的信任。
c.高聪等人当初没有听从傅永要首先加强防守的建议,使作战失利,后来傅永所受的处罚相对来说轻一些。
d.傅永被罢免了恒农太守的职务后心里很不高兴,这导致朝廷最终没有同意让他随王英东征钟离。
解析:d项“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的解释错误,文中也没有“导致”的意思。
答案:d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肃以永宿士,礼之甚厚;永亦以肃为帝眷遇,尽心事之。
译文:                                                                                    
(2)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
译文:                                                                                      
参考答案:(1)王肃因为傅永是久有名望的人,对他很敬重有礼;傅永也因为王肃被孝文帝宠信重用,而尽力事奉他。(6分)(2)可是使用人不是他擅长的事情,所以在职位上没有多少名声。(4分)
七、(60分)
22. 作文。(60分)
牵挂,《新华字典》上解释为:“因放心不下而想念,挂念。”实际生活中,有人说:“牵挂是一种幸福,被人牵挂也是一种幸福。”有人说:“牵挂是一种守侯,是一种责任。”还有人说:“牵挂是一种拥有,是一种拥有之后的富有。”
  当然,有人还说:“无牵无挂,那才叫潇洒。”“牵挂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林林总总,说法不一。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你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
思路设计一:写散文。用“情”去揭示、讴歌牵挂的涵义与韵致。实际上,生活中的种种情,莫不是一种美丽的牵挂。比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牵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夫妻间缱绻的牵挂;“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是小女儿对老父的执著牵挂;史铁生的母亲目送残疾儿子摇着轮椅,走出家门,是母亲对儿子的一份久久的沉甸甸的牵挂……可以说,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每一次感动都脱离不了牵挂的心声。
  思路设计二:写记叙文。牵挂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凝聚情感的某个载体,比如故乡以及故乡中的小河、月光等风物。如何牵挂,怎样牵挂?都围绕“牵挂”的主题展开,切入点要小。
  思路设计三:写议论文。牵挂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道德与价值的尺码。对牵挂的内容和目的加以议论。可以从品质的高与低两方面来举例,形成对比论证,以表现各自的品质。如巴尔扎克《欧也尼•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临死时,牵挂着在人世间受苦的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体现母爱之深;而葛朗台临死时,却时刻挂念世上的遗产和财富,嘱咐女儿:“把财宝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好向我交账。”表现父亲的冷酷。
[例文]
牵挂
凡墨
  牵挂是世间最美的情愫。
  她是抚琴引吭的绝色女子,汩汩歌喉啭出惊鸿一瞥的绝艳;她是湖面上轻掠的鹭影,翦翦春风扬起灞桥的柔柳;她是崖畔上倔犟的劲草,岌岌绝壁见证坚守的美丽;她是深谷中素妍的幽兰,淡淡馨香韵动妙曼的痴情……她用黑暗中的缨络穿成醉人的蜜意柔情,宛若清新出尘的雾中水仙,娉婷窈窕,暗香浮动。
  无论你留意与否,牵挂都执拗地隐含在你的生命之中,如水印木刻那般深刻,镌铸在你的心灵深处。碌碌红尘中有几多风雨坎坷,纤纤生命中便会有几多牵挂在默默守望。
  牵挂是楫,是浆,是帆。撑一派婉约浪漫的古典情怀,漾一份真真切切的内心独白。藏匿的心事无处遁形,随风随浪追逐精典的牵念,记忆的船舶划过风湾,穿过雨巷,搁浅在康桥水畔古旧的岩滩。
  牵挂是将零零碎碎的幸福时光编织成一张绮丽的大网,打捞起满舱的滟潋风光。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花也羞涩,风也忸怩,淠水河畔仰卧的睡美人哟,你将柔美的情思、旖旎的牵挂转化为两千年忠贞不渝的守候;双溪的舴艋舟哟,你装满了诗情画意,又能否载动一怀绿肥红瘦的肠牵肚挂?
  牵挂是母亲用挚爱织成的魔线,无论儿女流浪的足音弹响何方,却永远走不出母亲慈爱的视线;牵挂是儿女用纯真撰写的童话,将依恋翻卷成梦里梦外的呓语呢喃,熨平父母额头被辛劳与辛酸拉皱的岁月印痕。
  牵挂是相濡以沫的爱人之间用真心凝成的惦念。世间退却浮华经得风雨的爱情,往往清宁淡泊,如一坛封存多年的老酒,色清香淳,淡雅怡人,而个中酣酽的意蕴,却品之有味、言之不尽。牵挂原是可以缩短距离、延长思念的,她穿梭时空,濯涤岁月,凝滞瞬间,固守着一份美丽的执著;她历经唐时的风,宋时的雨,穿越秦宫汉苑,了悟最远的你才是我最近的爱。
  牵挂是对思念永恒的注解,有一种呼之欲出破茧成蝶的极至美丽;牵挂其实也是一种暗潮涌动的幸福感觉,你的喜悦,我的郁悒,都系成一脉温馨的默契;牵挂是一曲无字的情歌,淙淙潺潺,悄悄地在心底流淌;牵挂是一份难笺的怀旧心事,不着痕迹,却感人至深;牵挂是海滩上一排排深深浅浅的足印,牵挂是月光下一对对脉脉遥望的眸神,牵挂是暗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的相思……
  你的牵挂,是我一生的美丽。
[简评] 该文思维很活,将牵挂比作各种事物,各种情感。悠悠的是思念,清清的是记忆,甜甜的是渴盼,袅袅的是生命的律动……一路写来,讴歌了故乡,赞美了人世间的纯情与爱。从历史中走来,回想起岁月的幽香,弥漫着古典的浪漫;从生活中走来,拎掂出一份重重的思念,点染出一份温馨的情韵。这似乎都归功于作者浓情的想像,而想像全来自对生活的深切感触。只有从生活实感中去领悟生活的醇美,才能酿制出如此深韵悠长的相思美酒。也才能挥洒出如此深情款款的精致文字。排比段落的才情,加比喻和想像的翅膀,使这篇俊秀雅致的抒情美文终于成就了一片“牵挂”的天空,将世间最美丽的情愫尽情囊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教案   语文   高中语文   高三语文   荀子   孟子   庖丁   孔子   介词   例句   知识点   动词   君子   名词   答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