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8

《列子汤问》   

黄阁中学   语文组   袁琴

教学目标 :

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要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  背诵积累

教学课时:一节课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新课

二、             朗读课文,正音

把握节奏、语气,读准字音

三、学生分组讨论

1、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有关字句

2、学生就不懂得字词质疑,其他学生讨论、回答

3、重点字句检测

(1)解释加点字

问其故                     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及其日中如探汤

(2)选出正确的翻译

① 孔子不能决也

A、 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

B、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② 孰为汝多知乎?

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B、谁说你多知识呢?

四、复述故事

要求:

1、必须交代时间、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尽量不要看课本

3、发言清晰、响亮、流畅

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各抒已见

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

初出                  日中

两小儿辩日  如车盖(大—近)      如盘盂(小—远) 孔子不能决

沧沧凉凉(凉—远)    如探汤(热—近)

五、质疑、讨论、思考

   1、 学生质疑

   2、 老师引导质疑

①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②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③孔子 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

④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参考: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六、背诵(减字法)

1、初试背诵(减去文中少量字句,引导背诵)

     孔子(    ) ,见两小儿(    ) 。问其(    )

     一儿曰:“我日始出时(    ) ,而日时(    )也。”

     一儿以(    ) ,而日中时(    ) 。

     一儿曰:“日初出(    ) ,日中则(        ) ,此不(        )而(        )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如(        ),此不为(        )而远者凉乎?”

     孔子(        )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 (        )乎!”

2、再试背诵(减去文中大量字句,引导背诵)

     孔子(    ),见(         )。问(     )。

     一儿曰:“我以(               )人近,而(           ) 也。”

     一儿以(        ),而(                )。

     一儿曰:“日初出(         ) , (                        ) ,此(           ) ?”

     一儿曰:“日初出(                   ) ,此(                            ) ?”

     孔子(            ) 。

     两小儿笑曰:“(                 )!”

3、直接背诵(脱稿)

七、小结

八、作业 :

1、完成“过关测试”中的相关习题

2、继续巩固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教案   语文   初中语文   七年级语文[新增]   列子   小儿   日中   车盖   孔子   谁是谁非   字句   短文   文中   结论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