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中情感体验及个性化表达

【知识导学】
所谓情感体验,就是在阅读时,把自身沉浸到阅读的情景中,在正确的思想认识引导下,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及情感,从而引发自身的情感活动,评判文章的价值取向。情感体验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是提高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情感体验的能力。
所谓个性化表达,是作者在写文章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所处时代的特点所形成的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相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做精细地描绘,形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中如果缺少描写,就会显得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节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
1.情感体验类阅读题主要有两种:体验文中情感和阐述自己情感。不管是哪一类,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开放的。⑴体验文中的情感。即体验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揣摩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情感活动,它一般针对记叙文、小说、散文等叙述类文章。⑵阐述自己的情感。即读了文本后,唤醒自身的思想情感,深入感受自身的情感脉动。它既可以针对叙述类文章,也可以针对说明、议论等文体。
2.⑴体验文章的情感,要注意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是为了把话说得更好,更突出地表现作者的感情色彩。如课文《记一辆纺车》在说到纺线时是这么写的:“线绕在锭子上,线穗子一层一层加大,直到大得沉甸甸的,像成熟了的肥桃。从锭子上取下穗子,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实,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这里比喻手法的运用,使没有生命的“线穗子”变得富有生命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工作,变得十分有趣。为什么这样描写?因为作者怀念延安的战斗生活,对那种战斗生活存有深厚的情感。
⑵体验文章情感,还要注意深入思考文章所表现的事理,文章的情是附在事理上的,离开了事理,就谈不上情,即使是抒情的文章,也蕴涵着道理。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朱德同志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母亲的辛勤操劳、聪明能干、宽厚仁慈,他是为了单纯地抒发思念之情吗?文章最后写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们仔细体会这时作者为之动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全中国的人民。这是一种高尚伟大的情感。
⑶最后,体验文章的情感,就是用心去读。用自己的情感去体味作者的情感,用自己的思想来理解作者的思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例题讲解】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①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②,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吗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③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天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怅惘,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注①旖旎(yǐ nǐ):柔和美丽。②耄耋(mào 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③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探究练习
1.文中有许多描写月景的语句,形象生动,意蕴深刻,情感丰富。请找出一句,仿照示例进行品析。
示例: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品析:“风光旖旎”“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四个短语凝练形象,分别用以描写湖光、大漠、大海、高山,十分贴切;四个短句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协调,生动地写出了四种典型背景中不同形态的月景之美,表现了美的多样性,也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
句子:______________;品析: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首先要找准句子,尽量找到特点鲜明,意蕴、情感比较容易把握的句子来品析。品析句子时,主要从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修辞的运用来分析其形象性,并发掘句子蕴涵的情感意趣和道理。
【解题误区】解析题目时要适当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去品析。切忌分析没有头绪,语言杂糅,答不到点子上去。
【参考答案】见月思乡,是千百年来几乎被人们写滥了的题材。但是,读完这篇短文,“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却久久萦绕在心头。读这篇散文,我们在感受作者真情的同时,不能不为作者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所陶醉。
2.本文在语言上极有特色,请你从探究本文语言特色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设计的理由。
问题: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设计问题要遵循题干的要求,不要超出其规定的范围。想问题要从大处着眼,从全文的角度来把握本文的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意蕴深刻,情感丰富,文化韵味浓,引用或化用了许多诗文名句……提问题则要从小处着手,问题要具体,切忌大而空。说明理由要有全局观,指出通过这个问题,可以感受、探究到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解题误区】设计问题时,不要撇开重点字词、句子去设计。
【参考答案】问题:文中为什么多次用“小月亮”“我的小月亮”“我那心爱的小月亮”来称呼家乡的月亮?“小”字在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理由:本文的语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阅读训练】
幸福就是此刻
铁 凝
去探望一位生病的友人,聊起很多从前的事情,计划很多未来的事情,她突然发问:对于你来说,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
想了半天,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答案。
那阵子,经常携带这个问题去和人打交道,不管是新朋还是故友,聊到酣畅总是抛出这个问题冷场,当然,收获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说,幸福的时刻就是加官晋爵时,买房购车后,身体无恙中;有人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父母双全,爱人平安,孩子快乐,领导待见,粉丝忠诚,仇人遭谴……都对,但都不打动我。
直到有一天陪朋友去见一位来自台湾的朋友,朋友说:他的人和他的文章一样禅意幽深。
茶过三道,我忍不住继续兜售这个问题时,他微笑着给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过去的事情来不及衡量是否幸福,将来的事情没必要揣测是不是幸福,所以,在你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能想到的最大幸福,就是用心享受面前的好茶,让此刻愉快的感觉更醇厚,而面前与我谈新叙旧的你们更是我的幸福之源。
我终于领会到了何谓醍醐灌顶。
生活中似乎有太多可以论证他这番话的例子。
曾经去国外参加文化交流,花了很多钱买过一些非常漂亮的衣服,因为太喜欢,就舍不得穿,除非参加什么重要的会议,或者出席需要表示自己诚意的场合才上身。使用率太低,慢慢地也就忘记了有这样一件衣服。换季的时候,家人帮我整理衣柜时,才想起自己有这样一件衣服,因为躲过了水洗日晒的蹉跎,它依旧崭新笔挺,但是款式却已经过时,只好自责地把它包好继续收进柜底,回味起当初对它的喜欢,忍不住感叹那些快乐都成落花流水了。
很多年轻人很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喜欢过什么人,一点一滴,一颦一笑都让我有无尽的话想要表达想要歌颂。但总是羞于启齿,小心翼翼地把那些心事静静地窝在心里,折叠得整整齐齐,幻想着有一天会勇敢地站在他面前全部抖开。等啊等啊,最终,这些情愫就像一粒种在晒不到太阳又缺乏雨露的泥土里的种子,只能腐烂在密不透风的土壤里。
我们都太喜欢等,固执地相信等待是永远没有错的,美好的岁月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遗憾中消耗掉了。没有在最喜欢的时候穿上最美丽的衣服,没有在最纯粹的时候把这些纯粹表达出来,没有在最重要的时候去做想做的事,以为将来会收获的丰硕,结果全都变成了小而涩的果。
品尝这种酸涩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责:如果当初我多穿几次那件衣服,如果当初我有足够的勇气对他说……那会是多么幸福。
生命中的任何事物都有保鲜期。那些美好的愿望如果只是珍重地供奉在理想的桌台上,那么只能让他在岁月里,积满灰尘。当我们在此刻感觉到含在口中的酸楚,也就应该在此刻珍重身上衣、眼前人的幸福。
(选自《思维与智慧》)
探究练习
1.根据语境,解释下列黑体词语的含义。
⑴我终于领会到了何谓醍醐灌顶。
⑵因为躲过了水洗日晒的蹉跎。
2.第一段中“她突然发问:对于你来说,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作者和台湾友人交谈时终于领会到的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请你结合文章谈谈作者领悟到了什么。
4.怎样理解文章画线句子“这些情愫就像一粒种在晒不到太阳又缺乏雨露的泥土里的种子,只能腐烂在密不透风的土壤里”的含义?
5.“生命中的任何事物都有保鲜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6.读完本文,你对幸福有了怎样的理解,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⑴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⑵时光流逝而无所作为,形容浪费时间。这里指遭受蹂躏。2.开头设疑,引起读者的思考,领起下文。3.最大的幸福是用心做好眼前的每件事情,从中体会幸福的快乐。4.这句话是说作者没有把握好机会,失去了机遇,没有与之用心交流,就像这粒种子会腐烂,表达了自责痛心的情感。5.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人应该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命运,在有限生命中好好珍惜每一天,把需要做好的事情做好,否则就会后悔终生。6.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意思对即可。示例:把握好每一天,让每一天都有收获,心中充满幸福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教案   语文   初中语文   九年级语文   文中   情感   月亮   方略   年中   句子   故乡   事情   语言   幸福   作者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