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导学案2

                导学案
第 5  周第 4  课时     科目语文  课题 12.《济南的冬天》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XX.9.14
主备人:           审核人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年级    七年级      班级_________
【学习目标】1、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2、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学习重点】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理解分析文中描绘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资料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2、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预习检测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2)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有什么好处?

(3)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出示目标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活动设计   品读、欣赏语言美。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明确:“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明确:“卧”字用在写村庄,写雪,写他们的状样、情态彷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明确:“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灵气;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明确: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温暖的原因是像小摇篮一样的特殊地形,再现了这一“理想的境界”的明净、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当堂小结 这篇散文景与情紧密结合,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达到了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运用,让文章更是大放异彩!
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

1、这段文字写雪后的山给人们总的印象是(   )
(1)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2)好像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3)好像日本看护妇(4)实在是太秀气了

2、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
明确:本段围绕“妙”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由高到低顺序来写的。

3、本段在描绘雪后山景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在文中画出来。
明确:本段在描绘雪后山景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请分析一下“秀气”一词的表达作用。
明确:“秀气”这里含义是玲珑秀美,既写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特点,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雪本来是白色的,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为什么?
明确:雪经过太阳的照射反射的光照在上面就像露出的粉色。

  二、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拟人句,哪些是拟物句。
 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
 2、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
 3、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
 4、有时候起了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    )
 5、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
 6、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
 7、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
 8、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
 9.现在全县莲塘的生产大发展,莲农们精心培植,把绵绵情意栽种在每一口莲塘里。(    )
课后练习  完成练习册“拓展拔高”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教案   语文   初中语文   七年级语文   济南   花衣   冬天   拟人   修辞   秀气   小山   文中   比喻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