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8、9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周五的数学课学习了第五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5课时——8、9的加减法。

  课前就想着10以内的加减法在学前班的时候都学过,学生接受起来应该很容易。

  和预想的一样,由于孩子们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认知,所以,学的过程中信心很足,对于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也热情高涨,整个课堂按着设计的环节逐步进行着。

  到了讲第二个例题时,题中出现了学生没见过的大括号,对学生讲解了大括号的名字及作用,告诉他们在这里大括号和分解符号的用法一样,然后问他们懂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懂了!”看他们接受的快,心里挺高兴。可在做练习册上的`习题时却让我目瞪口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把带大括号的题做错了,分不清大括号哪部分代表总数,哪部分代表部分数,该用加法的用减法,该用减法的用加法,原来我看到的是假象,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掌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反思:其实原因主要在我的身上。首先没抓住对于孩子来说的知识的重难点,只考虑本节课的知识在学前班都学过,觉得他们在接受上不成问题,却忽略了这个新知识点,只进行了讲解而没进行必要的练习巩固。最重要的一点是,课堂上我忽略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从做练习题的情况来看,平时能力强的孩子都做对了,错的都是接受能力差的孩子,而我在课堂中的表现恰恰是把他们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这对于能力差的孩子来说就有些困难了。其实课堂中的他们还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随着能力强的同学他们可能会说出正确的答案,可是让他们独立完成就不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加减法   学前班   减法   加法   括号   上册   能力强   课堂   数学   孩子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