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环境下教学设计方案 掩耳盗铃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掩耳盗铃、铃铛”。
2、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辛勤的劳动。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遇事动脑筋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尤其是幽默的语调。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教材内容: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编选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启发他们喜欢寓言,在理解课文内容中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二)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三)难点:通过理解内容体会故事的寓意。
(四)疑点: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的响起来”,可他为什么还要去盗铃,他是怎么想的?
(四)解决办法:重点可结合课件演示和学生自己的勾画讨论来完成。难点可结合课件的演示以及对“讨论题”的分析、比较来解决。
三、教材对象分析:本班学生勤奋好学,思维活跃,喜欢提问,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探究。通过画重点词、句,观察课件,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小组操作、讨论、集体议答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由表达,小组间相互补充,以求最佳理解,以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以完成本课教学。
五、教学媒体设计:
综合性课件:掩耳盗铃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释题入手,诱发兴趣。
a、课件演示《掩耳盗铃》,然后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b、寓言常识解答,课件演示“常识”c、理解词语,课件演示“理解词语”。
d、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说明题目《掩耳盗铃》意思的句子。
(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2)读通顺课文,再想想课件,看看插图,你有什么问题?
a、那个人为什么要“掩耳盗铃”?
b、他怎么会想出这样愚蠢的办法?
(3)学习生字,课件演示:掩  盗  偷  碰,鼓励学生发现读准生字的读音和记住字形的方法。与同学互相交流。
(4)说说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精读课文,了解寓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出示“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a、学生反复读,再观察课件《掩耳盗铃》。
b、想想、议议: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他为什么还是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
c、指名汇报小组讨论情况。
3、指导背诵。
(1)学生自己练读,也可找好朋友练读,互相取长补短。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要像平时讲故事那样,语调要轻松、幽默。
(3)指名学生按“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的顺序来复述课文。
(4)在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完成任务。
4、迁移拓展,悟明道理。
自由读课文,运用课件出示讨论2,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情况,课件演示寓意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   掩耳盗铃   生字   铃铛   课文   寓言   设计方案   词语   课件   演示   重点   多媒体   环境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