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案

设计思路:我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自学生字词,了解寓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文学作品。通过自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课堂上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读通词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明确寓意后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受到启发。
学习目标:
1、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语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9课《寓言二则》。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
板书: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解题,质疑
1、“亡羊补牢”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质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语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整体感知全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就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分段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羊为什么少了一只?
明确: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让学生理解“窟窿”、“羊圈”等词语。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情该怎样去做?
(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默读二、三自然段后回答。
明确: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3)“还修羊圈干什么”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把养羊人的想法说一说。
    (4)同桌讨论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读起来应各用什么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
(5)指名分角色朗读,准确表达他们的想法。
    (6)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再练习,指名再读。
    3.第四自然段。
    他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和街坊的想法也不一样。结果怎么样呢?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课文中用了两个“又”分别指什么?说明了什么?
4.第五自然段。
(1)如果出现了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呢?
    (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了?请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勾出有关句子。
    (3)他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
    (4)理解“后侮”“从此”的意思,并用“从此”练习说话。
    (五)提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教训? (出了错误,自己没发现,别人劝告你了,你应该虚心接受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2.亡羊补牢是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习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3.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样解决的?
    4.讨论:养羊的人应该怎样做更好?
    (六)指导书写生宇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右边是“丿”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   亡羊补牢   羊圈   窟窿   街坊   劝告   课文   寓意   寓言   自然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