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司马光》教学偶得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0

变换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司马光》教学偶得

作者:吴怀林  转载自课程资源站

变换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司马光》教学偶得吴怀林
  创造想像是不依靠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不但具有新颖性,还具有首创性和独特性。在教学《司马光》时,我使用变换角度、启发想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想像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是司马光
  学生读懂了课文,我问学生: 假如你是司马光,会用什么方法救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
   我是司马光,就叫小朋友过来,大家手拉着手,像小猴子捞月亮那样,把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出来。
   我是司马光,用一根绳子放进缸里,套住那个小朋友,把他拉上来。
   我是司马光,就叫来另外两个小朋友,大家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倒。
  ... ...
  小学生好胜心强,为了证明自己比司马光更聪明,都踊跃发言。尽管小朋友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一定奏效,但闪烁着求异思维的火花,我们教师一定要让它燃烧起来。倘若用批评、训斥来浇灭它,简直是一种犯罪。
我是司马光砸缸用的石头
  看见学生思维如此活跃,我突来灵感,给学生出了个说话练习题: 现在,小朋友们成了司马光用的那块石头,请大家说说你的故事。
  这一问好似投入学生思维长河中的石块,激起阵阵涟漪,小朋友们兴味盎然,积极讨论,自编故事。有个小朋友和大家讨论后编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是一块不大也不小的石头,住在一口大水缸的脚下。我和大水缸是好朋友,经常说悄悄话,人们谁也听不懂我们说的话。有一天,司马光和他的小朋友来我们这儿玩,一个小朋友踩着我的头顶扒上了大水缸。我和大水缸同时喊:' 快下去,快下去,缸里有水,很危险!' 可他听不见我们的话,一不小心就掉进缸里了。我和大水缸干着急,都没有办法。眼看小朋友就要淹死,这时,司马光把我搬起来,高高举起,朝大水缸使劲砸去,几下子就把大水缸砸了一个大窟窿,我也被大水缸碰得鼻青脸肿,头昏眼花,可我们都很高兴,因为那个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我是司马光砸的那口缸
  学生以司马光砸缸所用石头的身份讲了 司马光砸缸 这个故事,我又突发奇想,何不让小朋友当一回司马光所砸的那口缸,再换个角度编故事,进行口头说话练习,于是,我便说: 假如你是司马光所砸的那口缸,你的故事又会怎样呢?
  我的话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或低头沉思,或抬头遐想,或悄悄商量,过了一会儿,便小手如林,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说得最精彩:
   我是一口大水缸,住在司马光的花园里。我的旁边有一座假山,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我身边玩,有个顽皮的小朋友爬上假山,一不小心掉进我的大肚子里。这可不得了了,我的肚子里满是水,一下子就把这个小朋友给淹没了。这时司马光跑过来,举起一块大石头朝我身上砸来,把我砸得快疼死了。我咬着牙,忍着痛,对司马光说:' 你砸吧,朝一个地方使劲砸,就把我的大肚皮砸破。' ' 哗啦' 一声,司马光把我砸了个大窟窿,我肚子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我大肚子里的那个小朋友得救了。
  爱因斯坦说: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因此,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   想像   角度   假山   窟窿   想像力   小朋友   石头   思维   能力   故事   学生   司马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