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材第82 83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KT板,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学生每组准备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若干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谈话: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回答。

  (2)、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正方形)。

  猜一猜: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小组猜测,然后反馈:我们认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我们认为是100。……)

  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拿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1=1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

  (1)学生动手操作,并总结出结果。

  (2)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①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 10=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面积也是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很好!还有别的想法吗?

  ②我们用直尺去量一量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 10=100(平方厘米)。

  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③因为这个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所以正方形面积是10 10=100(平方厘米)。

  师:这种方法真妙!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3、课件演示得出: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分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提出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两位同学上台进行操作实践,并进行讲解,得出:

  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智慧岛

  (1)练一练(出示投影片)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评价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2)判断:

  50平方米比50米大。()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三、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找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的规律,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先让学生重点研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导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最后学生进行总结。在重点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时,我主要让学生结合刚刚学习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行“做数学”——让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多少个,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之间的进率。在验证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时,到前面进行演示操作并进行了讲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去体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最后练一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0 132页的例1 例3及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1 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间的换算,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把高级单位的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各数。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边长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米、分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估计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猜想验证,悟出进率。

  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想办法来说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出比较好的方法。(学生大致想出如下方法: 1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摆1平方厘米,看有多少个? 2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平方厘米,可得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3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生小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可见: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1、例3:一块正方形的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四、综合训练

  1、练习三十的第1题(提醒学生先看清楚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还是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然后再做)。

  2、练习三十的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三十的第4题。

  第一、二问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问要求学生说出思路,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

  五、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同时板书课题。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83页(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3米=()分米()厘米=5分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引入新课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二、新课

  1、探究例4

  (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3)你发现了什么?

  (4)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交流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

  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结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

  4、换算

  3平方米=()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

  三、综合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A、160平方厘米B、1600平方厘米C、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A、48平方米B、80米C、80平方分米

  2、课本第85页第1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分米   面积   单位   边长   板书   正方形   小结   常用   两个   数学   学生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