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3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因、交、作、布、两、左、右、它”8个字,会认“板、劳、第、世、界、更、能”8个字。认识新部首“点横头”、“巾字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课文(介绍爱因斯坦)

  二、初读课文

  三、,多种形式认读田字格、双横线生字

  四、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设疑: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做三只小板凳呢?

  五、学会写“作、两、交、它”四个字,学会新偏旁(点横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激趣导入

  1、复习生字词( 田字格、双横线)

  2、自由读全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体会。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

  学习第一句话:

  1、、出示第一自然段中重要的词语

  2、引导学生读好词语

  3、通过读好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

  4、相机理解“作品”

  学习第二句话:

  1、指名读第2句话。

  2、他指谁?

  3、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板凳?(相机引导学生读出爱因斯坦作品交得很晚、小板凳样子很丑)

  4、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读中感悟。

  1、师范读第2自然段

  2、问题提出:老师对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满意吗?

  学习老师的话:

  1、出示老师说的话,引导学生读出老师的很不满意。

  过渡:听到老师很不满意的评价,爱因斯坦又是怎么做的,怎样说的呢?

  2、读一读,找出爱因斯坦动作和语言,做上记号。

  3、同桌互相说一说划线的句子。

  4、师出示描写爱因斯坦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齐读。

  相机理解:不慌不忙

  5、引导学生看插图

  边读课文,边看插图:爱因斯坦最后交的是第几只小板凳?这三只小板凳哪个更好?为什么?

  6、学生交流比较。

  7、讨论: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相机理解“强一些”)

  8、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9、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写四个字(因、右、左、布)

  1、观察这四个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师范写“布”(认识新偏旁“巾字底”)

  3、生练写

  板书设计:

  第一次

  6 三只小板凳 第二次 强一些

  第三次

  坚持、认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

  1.完成《课堂作业 》。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进一步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朗读、表演中感悟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开火车认读生词,并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

  【设计意图:写字认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抓住字的关键笔是写好字的前提。】

  二、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出示课题《酸的和甜的》,大家齐读。

  2、你们还记得课文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吗?根据孩子们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展出4个小动物的图片,依次排开。

  3、这4个可爱的动物之间发生了有趣的`事情,你们想听听吗?赶紧打开课文,听老师朗读吧!

  【设计意图:利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很好的巩固回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容易进入主题。写字认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抓住字的关键笔是写好字的前提。】

  三、图文结合,感知内容

  1.听老师惟妙惟肖的朗读课文,感知故事的内容。

  2.提问:听完了朗读,谁说说这4个小动物谁认为葡萄是酸的,谁认为葡萄是甜的呢?(板书:狐狸、松鼠、兔子认为葡萄是酸的,猴

  子认为葡萄是甜的)

  【设计意图:范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在听读的过程中,可以纠正自己的发音不准,识字不准等问题。】

  四、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2.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3.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4.重点品读以下句子。课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自读。

  (2)小组读。

  (3)指名读。

  (4)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5.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读,从中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6.读5、6自然段。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7.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 的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五、表演课本剧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表演的过程也是内化语言的过程,通过表演,扎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实践活动

  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七、板书设计:

  17. 酸的和甜的

  狐狸 松鼠 兔子 猴子

  酸 酸 酸 甜

  吃不到听 听自己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   生字   列宁   课文   板凳   设计方案   意图   句子   词语   葡萄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