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七下15

《华南虎》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掌握问中的生字词;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能力目标
1.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2.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情感目标
关爱动物,善待生命。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激发自己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设想】
1.注重诗歌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以诵读带动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2.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咏虎诗,成语。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2.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3.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73年6月,那时正处在十年动乱中。诗人牛汉当时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被囚禁着的华南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触动了他的诗情。回到干校的当天,他就写下了这首情绪愤激的诗。
二、整体感知
1.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营造气氛;学生听读、欣赏。
2.主要内容。
华南虎是这首诗表现的主要形象。它有着“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但它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 它的精神家园。
(1-2)交待了地点,从“我”的观察角度写了眼中的老虎。
(3-5)用悲壮的笔调生动描绘了华南虎的形象,塑造出极其宝贵的性格:虽遭囚禁,受到种种欺凌,仍十分顽强。
(6-6)回到“我”的观察角度,照应开头。
3.华南虎处境:这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广袤的山林。
4.诗人笔下的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华南虎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
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 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 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华南虎有什么象征意义?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囚具,它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观众”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冷漠市侩,有时还会是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
“我”是一个有良知有思想的人。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人通过华南虎,赞美一种不屈斗争的精神,鞭挞了周围看客的可怜、可笑的麻木不仁,也间接解剖了自己困厄中的思想境界。在那个文化专制的时代,广大知识分子为争取生存和公民的自由权利而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他们的形象和性格与华南虎相似。在华南虎的遭遇中不难看出作者痛苦的生活经历,它是作者悲愤心灵的写照。
6.“我终于明白……”中“我”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7.“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如何理解“羞愧”二字?
“我”作为庸俗大众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老虎的“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8.“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如何理解“火焰似的”?
“火焰似的”不是一般的写实,它表现了华南虎对自由火一般的渴望,歌颂了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炽热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斗志。
9.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三、拓展延伸
1.朗读布莱克的《老虎》,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⑴同是老虎,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华南虎身陷铁笼但高傲不屈,向往着自由的山林,诗人主要是借老虎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灵魂的颂扬;《老虎》写黑夜森林中老虎的神威和力量,表达作者由衷的赞叹。
两首诗歌让我们感到人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精神境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森林中老虎的威猛和力量,都深深地感染和启迪着我们。这种独立精神、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的追求。
⑵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两只老虎的形象还启示我们,同一写作对象,因为作者写作目的不同,会赋予这一形象不同的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2.联想和想象练习:
如果你就是那只被囚禁在铁笼里的华南虎,你想说些什么?请你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首小诗或者一段话。
小组交流并且派代表发言。(机动)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十年动乱”期间,表现了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诗人把这种感情融注在具体的物象——华南虎身上,使华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义。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启迪着我们,事实上,这样一种独立精神和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教案   语文   初中语文   七年级语文   华南虎   铁笼   屈辱   火焰   老虎   诗人   诗歌   形象   自由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