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课堂实录

师:全班响亮齐读“我的课堂我主宰,人人参与展风采”(幻灯片展示)。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蜀鄙二僧》,谁帮老师将课题写到黑板上。
   (学生纷纷举手,师请一位同学板书课题)
师: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我们一般怎样学习?
生:诵读、译读、品读、说读。
师:这几种方法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
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增、删、留、换、调;读懂文本,读出语气;读出自己,思考感悟。
  1、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译读(增、删、留、换、调)
3、品读(读懂文本,读出语气)
4、说读(读出自己,思考感悟)
【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师:本节课我们有由五个活动构成,请同学们先进行第一个活动,请看大屏幕。
活动一:诵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读后评一评。
【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先将文章齐读一遍,请注意老师的要求。
(生齐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要求自己评一评。
生:有同学字读错了,“贫者语于富者”“语”应该读四声,不是三声,有同学将“子何恃而往”读成了“子何持而往”。
师:这里为什么“语”应该读四声呢?什么时候读三声呢?
生:这里“语”是告诉的意思,是动词,如作“语言”讲时就读三声。
生:我觉得本文读得太快,节奏没有读出来。
师:你能不能示范一遍呢?
生:可以
(生读,节奏感很强)
师:那我们再读一遍,这一次我们变变方式,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中间要稍稍停顿一下,且段与段之间停顿稍长一点。
(生读)
(以上是第一个活动,同学们参与的很好,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活动,请看大屏幕) 
活动二:译句接龙
请同学们按顺序一人译一句,译后稍停顿,其他同学随时纠正、补充。
译句方法:增、删、留、换、调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师:在这活动之前,老师还想问一下,同学们在预习时,在翻译方面有没有疑问,请有疑问的先提出来。
生1:“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有的参考书认为是“边境上”,有的解释为“边远的地方”,请问究竟哪种解释更合理?
生2“其一贫”“其”如何理解?
生3:“吾一瓶一钵足矣”“足”字怎样理解?
(生解答)
师:下面我们开始“译句接龙”,从这一个同学开始向后(师指一个同学),一人一句。注意译后稍停顿,其他同学随时纠正、补充。
生1: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生2: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如何?”
生(纠正):这里“何如”不仅仅要调顺序,还要换词语,因为“如何”用白话文来说是“怎么样”的意思。
生(补充):这里还要加些话,因为没有主语,我认为应译为“你认为怎么样?”
师:很好!接着来。
生3: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生4: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生5: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顺江而下,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师问:你怎么知道“买舟”是“雇船”,“ 而下”是“顺江而下”而不是“沿河而下”呢?
生答:“买舟”下面有注释。(师插话:你很聪明,知道看注释。)这里南海是普陀山,而从四川到普陀山,长江是唯一的一条水路。(师插话:你很了不起,知道从文意来推断。)
生6: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
生(补充):是将去南海的经历告诉了富和尚。
生7: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生8: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师:你怎么知道“去”是“距离”的意思。
生:(齐答)学过,(师插话:哪里学过,把原话背出来。)在《两小儿辩日》中“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师:很好,学过的能学以致用,能联想以前的知识。但文中的“焉”好像没译呀?
生:这是语气词,不译。(师插话:这就是译句中“删”的原则)
生9: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生10: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师总结:第二个活动也很顺利,老师在上节课跟同学们讲的译句的原则上,再补充释词的原则。
释词方法:查看法;联想法;推断法。
【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下面我们进行第三步。
活动三:走进心灵
         本文有四句对话,请同学们在四句对话中的每个“曰”字前,加一个表情态的词,并读读“曰”的内容。
【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一人演穷和尚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三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读一读。先说第一句。
生:我认为这一句用不卑不亢的语气来读。(生读)
生:我认为这一句用彬彬有礼的语气来读。(生读)
生:我认为这一句用谦虚的语气来读。(生读)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读的不错,都讲“何如?”的征询意见的语气读出来了。现在老师想将“何如”改为“汝信乎?”你们认为怎么样?
生:不行,这样说有点狂妄,这不符合穷和尚的性格。
师:我赞同同学们的意见,那第二句怎样读呢?
生:我认为这一句用不相信的语气来读。(生读)
生:我认为这一句用轻蔑的语气来读。(生读)
师:同学们都将重音放在“何恃”上,强调了富和尚瞧不起穷和尚。品味的很到位,现在全班读一读。(全班齐读)
师:那下一句呢?
生:我认为这一句用自信的语气来读。(生读)
生:我认为这一句用坚定的语气来读。(生读)
师:你为什么要强调“足”字呢?
生:穷和尚虽然没钱,但人穷志坚。
师:最后一句谁来?
生:我认为这一句用狂妄的语气来读。(生读)
生:我认为这一句用嘲笑的语气来读。(生读)
生:我认为这一句用傲慢的语气来读。(生读)
师:这一句前半句语气和后半句一样吗?
生:我认为这一句前半句用傲慢的语气来读,后半句用嘲笑的语气来读。(生读)
生:我认为他的分析是对的,但没读出来,前半句重音应放在“犹”字上,后后半句重音应放在“子”字上,强调我都去不成,你就别谈了。(生读,但没读好。)
师:你再读一遍。(但还是没读好)。
师:谁来示范一下。(一生示范,读的很好)。
师:请全班学生将这一句齐读一遍。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本文编为课本剧演一遍,小组内要分工,一人演穷和尚,一人演富和尚,一人当旁白,一人评价。请同学们准备3分钟。
活动四:角色扮演
     以小组为单位,将本文编为课本剧。
【幻灯片展示,学生齐读一遍。】
(一小组展示课本剧)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
生:演时语气还不错,但表情还不够丰富。如瞧不起穷和尚时,可以白穷和尚一眼,眉毛向上扬一扬,表现傲慢时,要摇头晃脑。
生:演时还可以根据情形补充一些内容。
师:下面我们全班来演一演。我当旁白,男生演穷和尚,女生演富和尚。
(师生共同演课本剧)
师:现在同学们在理解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质疑):本文应将穷和尚去南海的经历写一写,这样文章更真实。
生(回答):其实穷和尚将经历肯定详细的讲了一遍,不然,富和尚肯定不会相信他,更不会有惭色,只是本文不需要写出来。
师:为什么不需要写出来呢?
生:因为本文不是讲故事,而是在讲道理。
师:很好!本文是在讲道理。讲的是人要立志的道理(教师边讲边板书)
板书设计

               客观条件         结果             道理
       贫      一瓶一钵          至           
二僧                                         }人要立志
 
       富      欲买舟而下      不能至
师: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要感谢文中的贫者、富者还有作者。假如他们穿越时空隧道,站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有什么对他们说的吗?
活动五:思想碰撞
请同学们用“——,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文中的贫者、富者或作者说一两句感悟的话。
【幻灯片展示】
生:我想对富和尚说:“一个人最重要的师要有志向,当然我承认你有志向,但还要有行动。”
(师插话:对!心动不如行动)
生:我想对富和尚说:“你不能总是准备,要有闯劲。”(师评:说的多好啊!弱者总在等待机会,而强者总在创造机会。)
生:我想对穷和尚说:“感谢你,你让我明白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长路漫漫,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生:我想对作者说:“你让我明白一个人成功,要有志向,还要有行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师:老师也想说说:
老师对同学们说:
     今由蜀鄙之僧观之天下事本无难易之分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人之为学亦无难易之分学之则难者亦易不学则易者亦难人之立志万事可成如使吾辈之人皆为有志之人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前途未可量也诚如此乃吾辈之幸国家之幸
【幻灯片展示】
师:请同学们准备一下,将老师的话读一遍。
生:(齐读,读的像拗口令)
师:请同学们再读。(再次用幻灯片展示,但将刚才的话划分了一下节奏)
师:语言讲究语感,从刚才读的情况来看,同学们课后还是要多读文言文,积淀语感。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教案   语文   初中语文   七年级语文   南海   插话   幻灯片   全班   和尚   语气   本文   同学   老师   课堂实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