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窦桂梅的心宽天地宽--萍水缘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

 推荐心宽天地宽,心静世间静
                        ——写给老师曹思迅
                                                                  清华附小   窦桂梅
                        曹思迅老师是我们海淀中心的业务校长,快退休了。
                        每每,喜悦与难过的时候,心绪平衡与情绪不稳的时候,她的那张平和的,也可以说是祥和的脸,却总浮于我眼前。这张并不漂亮但很迷人的面孔,已经透过感观渗入心脾,成了我人生走向的“定海神针”。
                        “做人、做事、做学问”
                        第一次听曹老师讲话,便记住了上面这三个“做”。
                        几年前,我从吉林第一实验小学来到北京清华附小任教。几个月后认识了海淀中心的副校长曹思迅。这是第一次到海淀中心,是夏季的一天,代替校长开会。记不得是什么内容,但清晰的是自己回到清华大学西门,蹲在路旁的树林下掩面痛哭的情景。来清华附小最伤心的除了这次,还有一次学校干部的会议上。虽是个爱流泪的人,但人生能有几回痛哭?当时的心情,如茨威格的《家庭女教师》中,那个遭受侮辱的家庭女教师一样的伤心透顶。家庭女教师悲痛欲绝地抽泣,让两位学生浑身打颤。这两位少女从来没有看到有过谁这么哭泣过,她们感到,哭得这么伤心的人是不会有过错的。
                        由于我的出身和成长经历无法褪掉那些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执着”与“勤奋”。一时间,我无法融入从容的北京人,甚至北京学校的“文化”。自感是个异数,一个化外“贱民”。这样想着心中越发孤独甚至绝望。也就越发想找一个倾诉者,以求安慰与引导。
                        曹老师呢,就是“医治”我的人。听她的话那么自然、舒坦,给人的感觉就像邻家的大姐,或像自己的妈妈,你可以任意撒娇,任凭宣泄委屈。她总会倾听理解,进而安慰,引导。记得那次通电话的时间已经很晚,我只顾自己倾诉,根本没有想到她家里是否需要她做饭了,儿子儿媳是否需要和她聊天啊,老伴打算和她溜湾儿吧,或者还有一些教学工作需要她完成,她还要静心养养神,或看看书?
                        要生存,就要学会适应环境。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不能向上比较就向下比较。你想啊,一片天空下容得下一座座不同的大山,一座座大山中生长着不同的森林,一片片森林中拥有不同的树种,一棵棵树木有着属于自己的姿态,仅一棵树中还栖居着不同的鸟儿呢。
                        
                        
                        
                        几次的交流,心中的块垒也慢慢卸下。是啊,做人太弱就会被环境所淘汰,太强也会被环境所吞没。渐渐地,我开始适应并且努力改造着自我。渐渐懂得“先做人,再做事,最后再做学问”的顺序不能颠倒:一个急于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反而不能把事情做好;太急于做好事的人,反而找不到时间做好人。
                        究竟做一个怎样的“好人”?
                        心有所想就有所为。要知道,良好的心态影响个人、团队、家庭,最后影响社会。好的心态让你成功,坏的心态毁灭自己。差的心情使你向下,使你忧愁、悲观、失望、萎靡不振,甚至颓废。心情不好,就会跟别人发脾气,人际关系就会紧张。如果心情经常不好,这种不好情绪就会像羊群中的瘟疫一样在集体中传染,导致团体合力涣散。就自己的境遇来说,我悟出一个理儿——对别人心地善良,宽厚容忍,自己也会得到百倍报偿。要学会弯曲,尤其是压力大、挫折多的时候。
                        当然,学会弯曲不是扭曲。越是年龄增长,越是强化了我的这一认识。我坚信鲁迅的话:“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只不过是只苍蝇。”要成为一名有缺点的战士,而不是虚伪的没有个性的战士。这样的战士同样有一颗柔软的内心:学会接纳,接纳比我们高的人,学会宽容,宽容比我们差的人;学会接受,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一切,学会改变,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一切。这样的战士才不会蜕为斗士。
                        因此,我承认自己的缺点,但努力变成特点,不是养成缺陷;我性格热情但努力真情,性格问题就不是人格问题;我爱发表观点,但学术变得学问,就不是心术问题。当找到这些自我平衡的时候,我发现,随着时间的演进,眼泪仿佛海面掀起的飓风,荡涤了海面的沉积和污垢。眼前变得越发明朗起来,天际的太阳冉冉照耀我那清醒的头颅。蓦然,周边的教学干部们,我的老师们喜欢上了我。是的,一个受人喜欢的人,一定是一个可爱的人,就像曹老师笑眯眯的感觉一样,看起来很舒服。
                        
                        
                                      “博学、慎言、多思”
                        著名作家郁达夫所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句话可否化用一下,“没有伟大的名师出现的学校,是最可怜的学校;有了伟大的名师,而不知拥护,爱戴,理解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
                        我把自己当名师,但我拒绝“伟大”两个字。即便是这样,也可能高看我自己了。不过,曹老师很高看我,每一次曹老师表扬我的时候,就是我增长自己信心的时候。曹老师不只一次表扬我爱读书,曾让我给教学干部讲我的读书体会。的确我爱博览群书。我原本就是一介中师生。匆匆走过的39年人生旅途,绝大部分生命时光都交给了课堂。看书、教书、写书是我生活的主要内容。目前,我正用力所能及的“职权”,动脑筋想办法让学校成为教书的王国,成为一个真正读书的地方,尽管很吃力。
                        曹老师当着全中心的教师表扬我善于思考、不断反思的专业态度,还专门读了我的《小径分岔的花园》的教学反思文章;曹校长也表扬过我执着的事业追求……我的这些好感觉就是曹老师的一次次激励,让我真正朝着这个目标和境界走下去的。如果说以前的我确有这些潜质,更重要的是,我在曹老师的开掘中成了生命的特点。

                        正是有了她以及那些欣赏我的师长朋友,我才觉得自己是一名有激情,有思想的特级教师。我才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存在。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名师的自我担当。当然,这种自我不是自大。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再丰厚的收入,以及足够高的职位,只要有,人还会要求更多。然而,只要教师是爱我的,能让我和他们一起研究课堂教学的魅力,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是我的心里话。今年算起来,我已经走过20多年的教育教学研究生活。人生有几个20年?还有十多年,我也退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不应该因为自己曾经的稀里糊涂而后悔难过,也曾像曹老师一样,和教师们一起专心地研课,讨课,究课——酸甜苦辣尽尝其中,那是多么的幸福和甜蜜的回味。
                        于是,我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那就是坚守讲台。正如一位老者感悟的那样,既然是一辈子立足讲台,而不是舞台,我就不能戴上面具,不能唱别人编的唱词,我要面对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徒弟以及年轻教师们说真话,说心里话,说经过自己思考的话,当然也应该对自己说负责任的话。这样想来,曹老师在一次会议上印发给我们的,带有她个人几十年感悟的——“博学、慎言、多思”越发有分量。
                        面对当下的教育现状,我常常苦恼——辛苦和无奈,但更多的还是内心的矛盾、傍徨,甚至失望和愤怒。有时,我一边憧憬和追寻着理想的教育,一边又不得不面对甚而干着那世俗的伪教育。不过,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坚守课堂的真实,学会如何“慎言”,不是“婆婆妈妈”的“是是非非”,而是“大胆想象,小心求证”的科研态度,力所能及带领教师走出一条具有附小特色的校本教研的特色。
                        现在社会上经常讲的执行力,就是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如何把事情做成,事业做好?就要调动、整合自己和别人的资源,创造机会,其实就是领导力。个人以为,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没有权利但一定要有影响力。权利是外部赋予的,而威信是发自内心的。威信就是影响力,影响力就会变成执行力。这几年正是学着曹老师的样子这么实施执行力的。

                        “改变态度、享受过程、学会感恩”
                        一次在双榆树中心一小听课,午间休息的时候,谈论起“活着”的话题。曹校长告诫我,一定要劳逸结合地工作:我们可能会无法控制一些事情,但,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无法控制自己。她一再告诫我们这些年轻的干部:人要活得真实自然,不要为名所累。真实的世界由真实的现象组成,而不是由假的浮夸组成。
                        曹老师不是特级教师。然而,你丝毫看不出她的任何不满,平常,总是微笑如菊。我还听说当年在推荐特级的候选人员中,是她偷偷地把自己的材料“抽取回来”……。她经常说,过多的满足必然有巨大的缺憾。当我参加北京市特级教师评审委员,看到相关材料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她才是真正的特级。这次经历的好处是,让我不再盲目崇拜有些特级教师;当特级的好处是,让我不再认为特级的“文凭”等于水平。
                          
                        想起人教社小学六年级教材中的《清明上河图》。文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汴梁繁荣昌盛的景象。看看我们现在的环境,这种情景到处都是。如果说,那时的情况是太平盛世,现在更是太平盛世了。可以说,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想玩什么就能玩到什么;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可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少;交流的工具越来越多,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是哪儿出了问题?是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

                        学会改变态度、享受过程、学会感恩——学着像曹老师这样生活吧。享受当下的生活,任何不满意也是生活的原本滋味。学会感恩生活。
                        “吃饭吃素的,穿衣穿布的,当官当副的。”
                        曹老师的玩笑话怎么听怎么有哲学的味道。细琢磨,很辩证。说白了就是人要活得自然、朴素和淡然。对于“官儿”这个字眼,你会从她的话中,听出弦外的“音儿”来。所以,平常习惯称她曹校长的我,写下这些话的时候,却更愿意称呼她为老师。
                        “心宽天地宽,心静世间静。”——这是我参加海峡两岸儿童文学阅读研究会,一位作家亲手书写送我的礼物。今天,我把这句话作为题目,用此评价曹思迅老师的“宽厚、宽容、宽广,平静、安静、宁静”——再合适不过了。当然,这“宽”意指做人如水,随然、谦逊;这“静”意指做人如山,塌实、坚定。
                        锐与圆,收与放,得与失。心宽如天地,心静如止水。生命的可贵,贵在自我实现,生命的欠缺,缺在不能明晰。人啊就如同一本书。有的书上都是字,几乎没有画;有的书上都是画,没有几个字;就像“人”字,虽只两笔,却是万物的“根”与“本”。我愿把曹思迅老师人字书写的一撇“宽”,一捺“静”,作为一左一右大步前行的根本。
                        是为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   心静   附小   海淀   校长   战士   事情   老师   教师   环境   学校   天地   心宽   窦桂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