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了精彩的课堂——听《天鹅的故事》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9

预约了精彩的课堂——听《天鹅的故事》

说来惭愧,拜师很久了,却还没去听过师傅的课。大概我真的不是一个称职的徒弟,今天还是第一次听,所以下课后匆匆拿了听课记录就直奔电化教室。

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缓解了上课前的紧张气氛,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间距离。让学生在享受过后带着一份愉悦的心情走近课堂,在外面也曾听过其他老师用这样的方法开始自己的课堂教学。

在新课标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指出了老师作为引导者的重要性。丰富而又带有诱惑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而王水丽老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是让我最有感触的。当然,在之前王老师第一次指导我《九寨沟》的时候就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当面对真实的课堂教学时,更是深有感触——教学用语是需要与实践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对学生回答后的评价、每一个环节的衔接和情节上的铺设、渲染,都是看得出是精心设计过的。面对诗般美好的煽情语言,学生的情感也被带动了起来,跟随老师的引领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好象舍不得破坏这情景样地,从而创设出属于师生共同的情感空间。用我们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只有老师先进入角色了才能使学生也进入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王老师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重点部分的解读,目标的明确和针对性很强,教学到位。特别是那种逐渐深入的教学方法清晰可见,例如在教学重点时直奔重点段落——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自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哪一处地方让你最感动的。读后指名回答,归结到老天鹅的撞击冰面动作上,抓住“腾空而起”这词让学生体会这天鹅飞中除了是高的是快的,更包含了一份果断,读出高、快、果断,此时朗读“腾空而起”,学生一个接一个有了明显的层进,对比也出来了。老天鹅如此飞是为了那沉重一击,是像石头那样的一击,生活中天鹅图片的出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感受天鹅原来是美丽、幽雅、柔美的,与石头的坚硬是格格不入的,而此时要向石头那样击打冰面,加入讲解这贝加尔湖面的厚度,击打下也许……也许……也许……,让学生通过说表达后果的严重,从读到说,感悟自然就出来了。接着第一次问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天鹅,明显和没有读前来说是一次飞跃。在没有得到老师自己写好的用词时,一句“老师给它一个词——勇敢坚强”来衔接过去。通过读——说——悟——再读的形式,学生的感情和理解都得到了升华。接着以动作一次、两次……的重复中师生替换读、解中再次去体会这是一只怎样的天鹅,比上一次的感悟更深刻。一场激情澎湃的老天鹅“破冰”悲壮情景,此时播放贝加尔湖上的音乐,与悲壮的景观达成了和谐统一而又延伸开去,配乐读就更有那种氛围了。老师的组织和引导者的身份体现出的同时,也让我感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品学网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都很好的运用进去了。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我们关注的是全体学生,可在平时的教学中,似乎很容易被忽视,只关注了部分学生。王老师在课上让学生朗读、回答时全面关注,让没有举手或是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学生读句子,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因为不敢举手的剧本都是没有自信或是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一个关注的重点,一般都是平时提醒,王老师在学生写字时以“我又发现我们四(3)班同学一个优点……”来提醒学生书写姿势要端正,大概这就是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所在吧。

这些就是我作为一个新老师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在每次的学习中希望自己都能有收获,不断的进步。

逸羽 发表

http://jgxx.bs178.com/oblog/more.asp?name=lovenil&id=1037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   引导者   腾空而起   课堂教学   师生   课堂   石头   角色   重点   自然   老师   故事   精彩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