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是本单元中的第三篇寓言故事,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全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寓意深刻,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俄,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课文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孩子们老早就知道,也能流利地讲下这个故事,而本文作者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孩子会懂这个故事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通过读,明白道理: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怎样让孩子明白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朗读。所以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朗读展开的。在揭示课题后,直奔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狼”和“小羊”在你的印象中,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激起孩子原有的感情基础,激发孩子的爱憎之情,同时也为理解课文作铺垫。带着已有的点点情感,进入课文的朗读中,朗读学习课文,紧紧扣住“找碴儿”这个关键词。首先,理解它,“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挑毛病”的意思,那么“故意找碴儿”又是什么意思呢?“故意找碴儿“就是“故意找借口、故意挑毛病”的意思,”谁对谁故意找碴儿?(狼故意找碴儿),“一共找了几次碴儿?”“每次它都是怎么找碴儿的?”问题的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更清楚、更深刻地认识到狼的面貌,狼的故意找碴儿就是想吃掉小羊。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对话,是指导的另一重点,生动的对话把主人公的特点表露无遗,狼的蛮横无礼,故意找碴儿;小羊温和而又据理力争的特点,与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感情基础再上一个高潮,这时的孩子们,他们的情感是丰富的,这时提出又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呢?此时孩子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俄还是不难的,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能说的孩子还是挺多的。另外,柯文最后的省略号,使学生思维的又一拓展,结合学生的心情,提出“你愿意小羊死吗?”孩子们都回答不愿意,“你能想想办法救救小羊吗?”此时的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孩子们的机智是吓人的,各种各样的办法让我不禁为这一群可爱、天真、善良的孩子而感动,那一刻我真的感动了。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师:狼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就想把它吃掉.狼想吃小羊,它想到怎样的程度呢 课文第二节里有个词儿,谁能找出来
生:很.
师:对!狼很想吃小羊.谁能把"很"换成别的词儿 就是说,还可以说成狼怎样想吃小羊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狼真想吃小羊.狼可想吃小羊.狼极想吃小羊.狼特别想吃小羊.
师:狼这么想吃小羊,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狼心里想:看,小羊长得肥乎乎的,他的肉一定又嫩又香.要是捉住他,我就能美餐一顿了!
生:狼心里想:我肚子饿得咕咕叫,正好碰到这只又肥又嫩的小羊.嗯!可不能放掉他.
师: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 看看图,说一说.
生:狼嘴里的口水往下滴.
生:狼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两眼滴溜溜地转.
生:我对 说的有意见:眼不会转,应该说眼珠滴溜溜地转.
生:我对他说的还有意见:他前面说狼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后面又说滴溜溜地转,怎么又动了呢
师:你们的意见提得好,说话用词要准确,前后不能矛盾.
生:我补充:狼盯着小羊,心里在想鬼办法.
生:我再补充:狼两眼闪着凶光,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心里在想鬼主意.
师:现在谁能把狼心里想的,外部的表现,连起来说说
生:狼看见小羊正在那儿喝水,心里想:我饿得肚子咕咕叫,恰好碰到这只又肥又嫩的小羊.要是捉住他,我一定能饱餐一顿.想着,想着,口水顺着嘴角往下滴,两眼直盯着小羊.
师:好 谁能先说狼的表现,再说狼心里想的.
生:狼看小羊正在小溪边喝水,眼珠滴溜溜地乱转,嘴张着,血红的舌头翻卷着,口水顺着嘴角流淌.他心里想:这只小羊可真肥啊!我正饿得心慌呢,哈!今天我可以吃个饱了.
师:好,你们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读 )
教学反思:
怎样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重视词句教学.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弄清了词和句的意思,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是通过"很想吃""故意找碴儿""龇着牙""逼近""大声嚷道"等词语,以及狼和小羊说的话,来揭示寓意的.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些词句,采用换词,找同义词,反义词,做动作,观察插图,改变句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仔细体会.这样细致,认真地教词教句,即使学生明确了词句的妙处,使语言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了朗读训练.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特别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我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每教一段课文都有讲有读:讲前读,讲中读,讲后读;以读助讲,以讲促读.
三,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了教学生会读书,在引导学生和读懂课文时,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能由浅入深,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逐步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而且从中学到读书方法,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力争,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课文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孩子们老早就知道,也能流利地讲下这个故事,而本文作者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孩子会读这个故事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通过读,明白道理:像狼一样的坏人,它的本性是凶残的,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可是怎样让孩子明白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朗读。所以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朗读展开的。在揭示课题后,直奔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狼”和“小羊”在你的印象中,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既激起孩子原有的感情基础,又激发孩子的爱憎之情,同时也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找碴儿”这个关键词。首先,理解 “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找事”的意思,那么“故意找碴儿”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故意找借口、故意找事”的意思,”谁对谁故意找碴儿?(狼故意找碴儿),“一共找了几次碴儿?”“每次它都是怎么找碴儿的?”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既让二年级的孩子易于理解,又能让学生更清楚认识到狼的本来面貌,狼故意找碴儿就是想吃掉小羊。狼是凶残的,蛮横无理的,狡猾的;小羊的温和善良,与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事中的对话最能体现两者的特点,因此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又组织了分角色朗读课文,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另外,我充分利用课文最后的省略号,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出“你愿意小羊死吗?”这一问题。孩子们都回答不愿意,“你能想想办法救救小羊吗?”此时的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有的孩子说羊找来了森林里的小伙伴帮助他一起对付狼,结果狼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有的说当狼扑过去的时候,羊快速地一躲,狼掉进了河里。有的说羊跟大灰狼说要洗干净再让狼吃,结果小羊趁机逃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的,方法是多样的。让我不禁为这一群可爱、天真、善良的孩子而感动,那一刻我真的感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   小羊   伊索   据理力争   课文   这个故事   借口   孩子   方法   内容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