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①反复朗读,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翻译全文。(重点)
③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培养自己细致观察和想象的能力。(难点)
[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    )    藐(   )小     项为之强(      )     鹤唳(     )云端
怡(    )然称快     凹(    )凸(    )     土砾(    )
壑(    )      庞(     )然大物    虾(    )蟆(     )
2、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①项为之强                ②果如鹤唳云端
③以丛草为林              ④兴正浓
⑤ 方出神                 ⑥驱之别院
(2)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解释时不妨用讲述大意的办法。示例: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① 明察秋毫                      ② 怡然自得          
③ 庞然大物                      ④ 夏蚊成雷
3、自读课文,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每一段的内容。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课堂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朗读课文,复述内容,力争背过。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词句。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e.果如鹤唳云端。             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j.徐喷以烟。
k.以草为林。                 l.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小组合作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4、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5、归纳总结。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本文的主题。
 
 
(2)这篇课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三、拓展延伸•巩固
1、据原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__,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果如鹤唳云端,为之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见二虫斗草间。
3、带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1)必细察其纹理(   ) (2)昂首观之(   )
(3)使其冲烟飞鸣(   ) (4)常蹲其身(   )
(5)观之,兴正浓(   )(6)驱之别院(   )
4、阅读并做练习。
 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电。”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选自《新序》)
(注释:①尝:曾经。②向:刚才。③去:离开。④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⑤治:治理,管理。)
1、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归而泣__________ (2)向者吾见之__________
(3)蛇令安在__________ (4)叔敖对曰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4、短文运用什么刻画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对孙叔敖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回家(2)刚才(3)哪里(4)回答2、(1)缘故(2)所以(3)连词,表顺接④连词,表因果3、(1)刚才我见到了两个头的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2)还没有治理,百姓已经都相信他的仁爱了。4、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
  参考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个不停,忧伤而不吃饭。母素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个头的蛇的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我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恐怕别的人再见到这条蛇,就打死它埋了起来。”母亲说:“不要忧虑。我听说暗中有德于人的人,上天会用福来报答他的。你不会死的。”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开始治理,百姓都已经相信他的仁爱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教案   语文   初中语文   七年级语文   藐小   拟作   现代汉语   文言文   童趣   文言   纹理   课文   云端   母亲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