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威尼斯》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教学难点:

  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多媒体出示一幅有关威尼斯的图片,对蓝蓝的威尼斯产生初步认识,引入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3、感受威尼斯:伴随许志安的《威尼斯》的歌,欣赏水城威尼斯的图片。

  4、思考:作者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

  明确: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蓝色不仅突出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5、分析文章结构: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

  一(1-3)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二(4-6)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三(7)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6、试着找出课文中都用了哪些比喻句。

  例如:(1)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18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联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7、如何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8、课外拓展:认识中国的威尼斯——苏州

  欣赏苏州的有关图片,课外搜集有关资料,比较威尼斯和苏州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教案   威尼斯   友谊   为题   苏州   秋色   课文   文化艺术   比喻   手法   风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