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语文组老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10月的某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作者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阅读本篇课文,我们不仅要体会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的代价,对志愿军的亲情、真情、深情,而且还应深刻地体会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流血牺牲,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不仅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

  三、教学目标

  根据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及这篇课文的特点,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我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联系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等词语的意思。

  2、加强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对文本的感受。

  3、通过学习,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比山高比海深。

  这样确定目标,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重点引导学生品读:大娘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最后昏倒路旁;为救志愿军伤员失去惟一的亲人以及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拼了三天三夜”,感受到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1、根据本课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情景再现法

  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教师播放大娘送打糕的情景视频,再现出自愿军追忆的令人难忘的感人场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以读代讲法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中朝人民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才能加深理解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这也是适应大纲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2、教育界有句老话说:“给学生一桶水不如指引给学生一条寻找清泉的路”,因此本课教学中我加强对学生学法的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以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迁移法; (2)读悟法; (3)想像理解;

  六、说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1、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阅读抗美援朝战争中诸如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人物故事

  2、PPT课件(分别场面图及重点句段幻灯片)、火车汽笛声录

  七、说课堂设计思路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构建开放的课堂格局,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使其在“感动”中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在感动中体会重点旅顺句及反问句等一些特殊句式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前后联系,整体感知。文道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通过情与理起到育人作用。文章的情与理是交融的,《再见了,亲人》第二部分的“情”是建立在第一部分“理”之上的`,找准文章情与理的切合点是学好这篇文章的关键。

  根据以上理解,有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简介背景

  2、出示后三段,学生齐读。(配乐)

  师:在离别的时刻,志愿军战士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难道仅仅是志愿军战士的心声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简介背景,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写作背景,走进文本,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文中哪件事深深地打动了你,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概括课文)

  3、初步感受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1)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谊呢?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句子。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3)指名学生读。

  [设计意图:学会用简短的语句来概括文中的事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捕捉课文信息的能力。]

  (三)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1、师:读第一段,然后任选大娘“送打糕”和“救伤员”中的一件事,细细体会,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点拨。

  “送打糕昏倒路旁”的教学要点。

  (1)学生交流感受,随后教师出示句子。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2)指名学生读。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3)看录像。

  (4)读了课文,看了当时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5)学生交流感受。

  (6)指导朗读。

  “救伤员失去孙孙”的教学要点:

  (1)学生交流感受:失去唯一亲人,就意味……。

  (2)齐读: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3、引读最后三段,进一步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设计意图:通过想像、录像、朗读理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

  (四)感受志愿军对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1、读第一自然段,志愿军战士的哪些行为深深地感动了你。

  2、学生交流感受。

  3、教师点拨引导:拼三天三夜

  4、适度拓展,进一步感悟志愿军对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1)讲解出示<二次战役>场面

  (2)教师简介背景。

  6、动笔,写一写大娘的心声。

  师:所以,今天,在与志愿军战士分别的今天,站台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人。这位白发苍苍的,失去了唯一亲人的老大娘也赶来了。此时此刻,她泪流满面,紧紧地拥抱着志愿军战士,千言万语涌上心头。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下大娘的心里话。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补充材料以及对文本字词的理解,让学生从侧面理解志愿军战士为朝鲜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五)结课

  千言万语都并作一声呼唤:再见了,亲人。

  八、说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

  大嫂挖野菜炸成残疾

  比山高 比海深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教案   语文   说课稿   亲人   志愿军   大娘   课文   情谊   战士   情景   老师   朝鲜人民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