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跳起非洲舞》

活动目标: 1、感受非洲音乐的热烈、奔放,尝试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 2、体验非洲舞蹈的异域风情。

活动准备: 1、装扮材料:黑色紧身衣,豹纹裙衣,羽毛,即时贴等; 2、多媒体课件:音乐《狂野非洲》剪辑版,非洲土著舞视频等; 3、音乐结构图符,幼儿大头贴。

活动过程: 一、导入——节奏辅助  回顾经验 (创设非洲异域情境:播放音乐,ppt展示非洲风情图片。) 导入提示: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去……(非洲) (教师根据画面与孩子互动,引出最近关注热点。) ——关键问题:说到非洲,你想对大家介绍什么? 幼:说到非洲,我想到非洲有沙漠,有神奇的金字塔,在南非还有钻石呢! 师:声音真响亮,连后面的客人老师也都听到了。 幼:说到非洲,我知道他们一生下来就是黑的,而且他们的女孩子越胖越漂亮。 师:哦,好像上次听你爸爸说过,妈妈到非洲就不算美女了。 师:让我们开一辆节奏小火车,用好听有节奏的声音向朋友和客人老师介绍非洲。 ——节奏火车:说非洲 师:非洲到底怎么样,请你快来说一说。 幼:我来说,我来说。非洲象,大又壮。 幼:我来说,我来说。手抓饭,真正香。 幼:我来说,我来说。大沙漠,撒哈拉。 幼:我来说,我来说。土著人,会打猎…… ——教师小结 师:大家介绍得很全面,有的介绍了非洲特有的景色,有的说到非洲的特产,有的还谈到了非洲风土人情,非洲可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二、感受——听辨乐曲 体验动作  过渡语:今天我带来一段非洲音乐,请大家仔细听。  1、完整乐曲倾听 关键问题: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关注幼儿对乐曲的敏感度,用图符和语言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结构。) 幼:我听到了叫声,想到了非洲人正对着天空大喊“下雨啦,下雨啦。” 师:恩,他是怎么叫的? 幼:啊……哦……(孩子们一起叫唤起来) 师:让我们来听听。(播放叫声,孩子们跟着学起来。) 师:你觉得这个叫声到底在干嘛? 幼:我想到土著人站在山头上,看着太阳缓缓升起;我想到一个小非洲人,他在想,我长大了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棒的猎人…… 师:很有意思,还听到了什么? 幼:我听到鼓声,想到大狮子在非洲草原上奔跑;我想到了土著人围着火堆在一起唱歌跳舞;这个鼓声使我想到非洲联合馆看到了非洲人表演…… 幼:我还听到他么唱歌的声音呢? 师:有没有发现非洲人唱歌有一个特点。 幼:他们总是唱一句歌词;他们好像不会说话的。 师:我们再来听听。(播放歌声,孩子们倾听。) 幼:真的,他们的歌比我们简单多了。 师:他们有歌词,不过是非洲话,我们听不懂,不过歌词倒真的只有一句,重复地唱,对非洲人来说,简单就是快乐,快乐其实很简单嘛,长大了我们就会明白。 (教师将孩子说到的鼓声、叫声、唱歌声等贴在表格图符中。) 小结:音乐中有叫声、鼓声、歌声,非常热闹,这是一段热情奔放的音乐。 2、主要动作表现  师:找一个空地方,准备好。音乐响起,你们就像土著人一样跳起来吧。 播放完整音乐,幼儿随着音乐用肢体自由表达表现。 (教师关注幼儿不同的肢体动作、表情。) 3、个别动作分享  关键问题: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动作表现与音乐特征的关系。) ——个别展示,集体模仿 师:刚才发现一个很不错的动作,看看是什么意思呢?(幼儿展示一个动作) 幼:他的手举得很高,好像要求快点下雨;他还用力跺脚,估计在踩地吧…… --孩子们一起跳起来! 师:再来看看这个动作,你们觉得怎样?(幼儿展示一个动作) 幼:很好,他的动作很用力;不错他的动作看上去很帅;我觉得他的腰能弯得更低一点就好了;我觉得脚跺地的声音再响点会更棒;如果配点叫声就ok了…… --根据孩子的建议,我们一起改良动作,并一起跳起来! 师:谁觉得你的动作很棒,为我们展示一下!(好几个幼儿展示动作) 师:你们看看,莹莹这个动作不就是扭吗,我们对扭可很拿手,不过今天加大难度,给你们一段音乐你们可以狂扭,不过要加点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或者方向等,怎样? --孩子们随着音乐开始狂扭! 师:我觉得你们像非洲人一样,都是天生的舞蹈家! ——集体展示,个别提炼 给孩子一段音乐,让每个孩子站在前面,轮流展示自己创造的舞蹈动作。 用大头贴表示该孩子创造的动作,将大头贴贴在表格图符相应的空格中,表示某段音乐跳某个孩子创造的动作。如打鼓时跳天天创造的动作,唱歌时跳越越创造的动作等,而后随着音乐完整表现…… 教师小结:非洲人喜欢用热情、奔放的音乐和舞蹈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4、视频表演欣赏(播放土著人跳舞的视频) 关键问题:你觉得他们跳得怎么样?  (教师帮助幼儿寻找自身动作与土著人动作的不同。) 幼:他们跳得真好呀;他们很用力;他们还会轮流跳,或者合作跳呢…… 师:和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有点距离? 幼:一点距离;两点距离;三点距离…… 师:哦,三点距离,说说看。 幼:第一,他们跳得很狂野,第二,他们扭得很厉害,第三,他们身体弯得很低。 师:说得好,那我们就更狂野,更扭,身体更低地跳跳! 孩子们随着音乐跳起来! 教师小结:非洲土著人的舞蹈动作夸张,有力。 三、表现——改变着装 肢体再现 1、自由装扮:幼儿用教师准备的即时贴、羽毛等将自己装扮成非洲土著人的样子。 2、完整表现:随着音乐,孩子们表演舞蹈。 附设计思路:   在“小小说新闻”活动中,文文介绍“在非洲联合馆看到一种很有趣的舞蹈,跳舞的每一个人都很开心,我们也看得哈哈大笑”。文文眉飞色舞的表情、夸张的动作使孩子们趣味盎然。结合《我是中国人》的主题和当前世博热点,决定让孩子接触非洲土著舞蹈,感受非洲舞蹈的快乐和力量。 活动前,在家长的配合下,孩子对非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一环节通过节奏练习,让孩子分享同伴的经验;第二环节以任务的形式让孩子在音乐欣赏、肢体表现、动作分享中交流、提升非洲舞蹈要点;第三环节孩子在另一种风格的非洲音乐背景下用羽毛、铃铛等装扮自己,完整表现音乐。 活动反思: 组织活动时,感觉很轻松,常常被孩子无拘无束的动作、夸张热烈的表情所吸引,为孩子的精彩而感动,原因在于: 着装带动孩子愉悦的情绪:让孩子们跳非洲舞,一定要给孩子一种“非洲的感觉”,我让孩子们穿上黑色连体紧身服,头颈中系一根豹纹小带子,腰上穿戴豹纹裙衣。孩子们一穿上这套衣服就忍不住在镜子前摆弄,不需教师任何暗示,他们就特别起劲地学着土著人跳呀、叫呀……一进入活动场地,我的豹纹小鼓,ppt上非洲音乐、非洲景色的带动使孩子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他们始终保持非常积极的情绪情感参与活动。 互动给予孩子强烈的表现:活动中,我们达到高频率而有效的互动。在引导孩子表现动作是我采用三种方法,一种发现精彩的动作让孩子揣摩模仿,一种找到有创造潜力的动作让孩子加工改进,一种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孩子自主展示,这三种方法让孩子成为活动真正的主人,他们表现得淋漓尽致。 活动中也存在一个遗憾: 是否需要表格图符:用大头贴表示该孩子创造的动作,将大头贴贴在表格图符相应的空格中,表示某段音乐跳某个孩子创造的动作。这个环节我本想体现一个音乐舞蹈教学的完整性,可反方面却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应该把音乐交给孩子,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尽情表现,而不应统一规划。 看来,以后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详尽的考虑,分析得失利弊才能做得更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教案   幼儿园   幼儿园大班   幼儿园大班音乐   非洲   土著人   非洲人   音乐   大班   叫声   舞蹈   幼儿   动作   孩子   教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