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园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幼儿园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幼儿园教学反思1

  在活动中抓住了幼儿年龄特征,整个活动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教具,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幼儿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幼儿。

  在教学中,我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幼儿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伴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能较好地帮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1 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

  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活动中仅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幼儿“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幼儿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幼儿交流讨论,但只流于形式。幼儿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这样才会使幼儿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大班幼儿园教学反思2

  《认识时钟》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时钟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时钟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大班幼儿园教学反思3

  今天上午的第三个活动是体育游戏:《传宝宝》主要是让幼儿练习在传递中扭转身体。

  我把孩子们分成五组。每一组一个宝宝。宝宝的名称分别是:小猪宝宝、小猫宝宝、小狗宝宝、小兔宝宝还有小熊宝宝。我说了游戏方法和规则。先让孩子们自由练习一编。然后进行比赛。我告诉孩子得胜的一队有奖花。当我哨子吹响的时候,孩子们开始了紧张的比赛。我则随时提醒走神的孩子。并在旁助威加油。一会儿,小熊组的江洁过来说老师我们传好了,我说:“可能吗?你们偷懒了吗?”因为五组同时进行的,我没有特别注意细节。还有平时无论做什么,小熊组的表现一直是最差的。所以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他们组得胜了。我说:“那我们再来一次吧”。这一次我特意注意了他们一组,发现他们的动作真的很快,组内小朋友配合很好。

  而且有几个嘴里在喊:“快点快点”。最后还是他们第一名。我真是意想不到激动。我集中孩子们表扬了小熊组今天的表现。当吃中饭时,程老师过来看见小熊组的孩子都贴着奖花时,她那琢磨不透的表情我一看就知道她要说什么。我把经过说给了她听。是啊!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优秀的一面。老师不能用偏激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然会抹杀孩子的自尊和兴趣。

  大班幼儿园教学反思4

  主题是结合季节展开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由于本周高温天气较多,所以孩子们显得比较兴奋、烦燥,但参加活动的热情也如温度一般直线上升,幼儿掌握情况较好。

  亮点:

  一、在活动中:

  太阳伞、扇子、拖鞋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物品,进行展示、设计。孩子们的主动性被充分的发挥了出来,他们有许多表达的机会,而且也有表现的机会,因此孩子们的自信心很足。

  原因:

  1、 孩子有较丰富的直接感受,因此他们就会表达。

  2、 收集的物品是常用的生活用品,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和接触到的。

  3、 孩子也有这方面的能力来设计和制作,他们就有了感受。

  4、 教材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能较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二、幼儿喜欢制作活动,在认识西瓜的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意识高,讨论、设想积极。

  在品尝了西瓜以后,我们还充分利用了西瓜皮。老师把西瓜皮先去皮,再切成小块,放入盐、味精、麻油等调味品进行搅拌,出来的味道是意外的好,不少幼儿是第一次吃到这个,十分开心。

  原因:

  1、 这种活动幼儿平时参加机会少,偶尔动手制作感觉很好。

  2、 教师给于了孩子各种尝试的空间,真正让他们做活动的主人,并真正发挥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这次活动开展的时机真好是夏季,与生活贴近,教学内容又能让幼儿真实的感觉和体验得到。

  大班幼儿园教学反思5

  《指南》中关于艺术领域,强调感受与欣赏,老师应该“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如: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在感受与欣赏的基础上,凸显幼儿的自主表现与大胆创新。

  在《指南》背景下,教师在艺术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明显改变。原来在艺术活动中,老师是示范引领,孩子跟着学,虽然有的老师会引导孩子表现不同,但是有老师的示范在前,总是局限了幼儿的思维与创新。

  在美术棉签画活动《蜻蜓》时,我不仅找了许多图片,供幼儿观察静态的蜻蜓,感受欣赏蜻蜓的外形特征。还给幼儿欣赏了蜻蜓的儿歌动画,通过动画欣赏蜻蜓飞来飞去的动态美;同时也能从儿歌中了解到“蜻蜓喜欢捕捉蚊子是益虫”的信息。

  通过感受与欣赏,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出“蜻蜓有两只大大的眼睛”、“蜻蜓有两对长长的、透明的翅膀”、“蜻蜓的身体后面还有细细长长的尾巴”、“蜻蜓有各种各样的花纹与颜色”等外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我请幼儿尝试用棉签画的方法画蜻蜓,先请几个幼儿在黑板上展示画蜻蜓,解决蜻蜓的大小、方向等问题,然后幼儿自由作画。

  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幼儿的作品很不错,能够表现出蜻蜓的外部特征,也能充分体现每一个孩子观察的独到之处。当然,也有个别小朋友不敢作画怕弄脏,说不会画。这样的小朋友缺乏对自己的自信,害怕表现,更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和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大班   分针   整点   时针   蜻蜓   时钟   幼儿   老师   孩子   数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