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麻雀妈妈》说课稿及教案

一、说教材:

    我选择的活动是《麻雀妈妈》,它是属于社会领域范畴,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再从中班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看:使幼儿初步了解自己的与他人的情绪,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    我选择这一活动主要是考虑现在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同情心和关心他人的情感意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有父母和长辈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他们很少会想到要去关心和爱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以此作为活动设计的依据,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父母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懂得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很辛苦,我们要爱爸爸妈妈。

2、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感情。

重点、难点:让幼儿初步了解父母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感情。

二、说教法:

    为了增强本次活动的效果。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活动第一环节,我以木偶熊猫记者的情境表演引出课题,使幼儿迅速地集中起来、并将问题自然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主动讨论的积极性,为第二个环节作铺垫,然后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设计幼儿拿出照片互相说一说在你小时侯父母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让每个幼儿有大胆讲述的机会,这里我考虑让每个幼儿都真正参与到讨论,而不局限于部分幼儿参与,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因为社会情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只有让幼儿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幼儿的社会情感就能深化,有了社会情感,社会认知才能转化为社会行为,那么这种行为需要在日常的各项活动中逐步加入深化。最后我还是一熊猫记者的身份结束游戏。

三、说幼儿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以形象直观的演示教具,浅显易懂的儿歌形式,通过移情法让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讲述。在讲述中,使幼儿逐步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教案:麻雀妈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懂得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很辛苦,我们要爱爸爸妈妈。

2、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准备:木偶熊猫一个,麻雀妈妈,幼儿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以熊猫记者的采访形式引出课题。

(1)出示熊猫木偶,把幼儿带入情景之中。

小朋友们好!我是熊猫记者,今天我要到森林里去采访。咦!我怎么听到有哭声呀?

(2)请幼儿看“麻雀妈妈”熊猫记者问:“麻雀妈妈。你为什么怎么伤心呀?”唉!我真的很伤心,你听我慢慢地说吧(麻雀妈妈念儿歌)

二、以熊猫记者的口吻。调动幼儿讨论的积极性。

提问:(1)小朋友,你们说说麻雀妈妈为什么伤心?

(2)麻雀妈妈为了小麻雀的成长做了哪些事?

(3)小麻雀长大以后又是怎样对待妈妈的?

(4)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麻雀妈妈为了小麻雀的成长很辛苦。可是,小麻雀长大后却再也不回来看妈妈,小麻雀这样是不对的。

那么,我们小朋友小的时候也像小麻雀一样,自己不会吃饭,不会穿衣,不会走路,那么你们是怎样长大的?

三、激发幼儿关心妈妈的情感。

(1)引导幼儿看照片,互相述说父母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

(2)爸爸妈妈这样关心我们,我们长大后应该怎样对待爸爸妈妈呢?

四、以熊猫记者的口吻小结。

小朋友讨论得太好了,我也懂得了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成长很辛苦,我也要爱爸爸妈妈,我一定要找到小麻雀,把小朋友的话告诉它,等它改正了以后,我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朋友,好吗?再见。

附儿歌:麻雀妈妈

   小麻雀,叫喳喳。

   妈妈叼虫喂养大。

  等到翅膀一长硬。

  扑棱扑棱全飞了。

  妈妈偷偷流眼泪。

  谁也不来看望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教案   幼儿园   幼儿园中班   幼儿园中班社会   麻雀   妈妈   社会   熊猫   中班   小朋友   爸爸   幼儿   父母   记者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