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探究活动:管道的秘密

设计意图: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确立了新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之尽可能地充分发展。因此,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被誉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强调: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获得终身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机制。

《管道的秘密》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幼儿所选择穿过管道的材料不同,方式不同,所获得的信息和经验也就不同。因此,我拟让幼儿在最大程度上,自主地选择材料,在自由参与探究中学得更好;拟安排探究直管后提供更有难度的材料探究弯管,让幼儿在接受挑战,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学得更好;拟采用竞赛、赏识的小结方式,让幼儿在被信任、被鼓舞中学得更好。总之,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将使该探究活动帮助幼儿获得学习的个人意义。

活动目标:

1、尝试让多种材料穿过直管和弯管,体验探究的乐趣。

2、能根据已有经验,选择较恰当的工具和方式,积极尝试着解决问题。

3、初步能整理并讲述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直管、弯管、筷子、珠子、毛线、纸张、海绵等。

2、生活经验准备:认识与本探究活动有关的材料及其名称。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材料,激发兴趣,提出探究活动的要求

1、出示直管,引导幼儿明确探究活动的内容。

2、提醒幼儿正确使用材料,避免材料滚落在地上,注意安全。

二、探究让各种材料穿过直管

1、幼儿探究,鼓励幼儿尝试将各种材料穿过直管。

2、集中交流,提问 :你试着把什么东西穿过直管,你发现了什么?

3、师幼一起小结,比直管的管口小的物体能穿过直管。

三、探究让各种材料穿过弯管

1、比较直管和弯管的特征。

2、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根据操作直管时的经验选择工具和较合适的方式进行尝试和探究。

3、分组竞赛,激发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探究和发现。提问:你让什么东西穿过弯管,用了什么办法?

4、师幼一起小结,帮助幼儿分析所获得的信息。

活动延伸:

提供曲折型的弯管及其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究。

活动反思:

管道是孩子平日里最喜欢玩的玩具之一,利用各种材料对管道进行探索,孩子们的兴趣是可想而知的,本次活动所选择的材料取源于幼儿的生活,因此,对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整个活动充分渗透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在做中、玩中增长了知识,每次探索前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所以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操作活动了,而是带着任务在探索。因此,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显得井然有序。

本次活动还注重“三个学得更好”:1.先安排探索直管后再提供更有难度的材料。2.让幼儿在接受挑战,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学得更好。3.采用竞赛、赏识的小结方式,让幼儿在被信任、被鼓舞中学得更好。

当然,本次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活动后我及时反思,发现还有两个今后努力的方向:1.科学活动相对与其他学科来说,是很严谨的一门内容,所以,今后我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严谨。2.管道的弯度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不同的材料,确保幼儿在“如何让幼儿通过科学活动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研讨话题:

1.目标的制定。

2.幼儿学什么?

3.老师运用的方法、手段有哪些?

4.材料如何与幼儿互动,互动的效果如何?

活动点评:

1.从整个活动设想、过程的指导能让观摩者感受到课改的新理念,这是一个比较有经验的老师,能注重幼儿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整个活动过程体现整合。

2.活动目标的制定全面、合理;取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成本低,而且隐含着很多可探索、可教育的点;活动的设计层层深入,由易到难,比较科学、合理。

3.教师的指导值得借鉴,非常重视幼儿探索的欲望保护。方法手段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好,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是一个梳理经验的过程。

4.教师能注重为幼儿创设有利于探索、发展的心理环境,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师幼间的互动来让幼儿获得直接的经验,在竞赛中把幼儿的积极性推进高潮,幼儿不但获得经验,而且学到自我建构知识的态度。

5.建议:

(1)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介入还要注意适宜性,如:等幼儿有困难时才介入。

(2)活动中是否要同时出现直管和弯管值得推敲,在活动前要多考虑如何根据能力差异提供适宜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教案   幼儿园   幼儿园中班   幼儿园中班科学   管道   中班   小结   注重   幼儿   秘密   过程   操作   方式   经验   弯管   材料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