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通用20篇)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1

  音乐教育实践表明,学习音乐对培养学生良好记忆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帮助发展情感和提高语言技巧,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和激励人们奋进的一种工具。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普及教育的一个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

  学生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音乐教育的调查得出以下情况;

  田阳县位于桂西南地区,东邻田东县,西连右江区,南接德保县,北与巴马县接壤。全县辖9个行政乡镇,总人口33万,有小学50所,初中10所,普通高中2所,其中有小学生20xx0名、初中生3200名、高中生6000名,教师总人数有2700人,专职音乐教师有2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千分之7.4 。

  以上的数据及教育模式表明了该县的音乐师资仍不能满足音乐教育向前发展的需求,音乐教育的普及仍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阻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受经济制约,音乐教学设备极其贫乏。

  受经济、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简陋等成了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同时,使得具有音乐天赋和音乐爱好的学生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和锻炼。

  2. 农村音乐师资严重缺乏。

  同样受经济水平的影响,农村和农村中小学生活条件艰苦、设施简陋等因素,许多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参

  加工作。同时,多数学校办学资金紧缺,音乐教师的招聘遇到困难。因此,目前该地区农村中小学的音乐师资严重缺乏。

  3.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比较严重。

  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片面追求升学率、音乐教师待遇差等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一个学期下来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因此,也没有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城镇音乐教育相对乐观。

  由于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存在较大差距,教育程度也随之受到影响。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多数中小学的音乐师资比较充足,音乐教材比较齐全。许多热爱音乐和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受到较好的教育。特别是高中的音乐教育,师资力量比较雄厚,音乐教材也比较齐全,学校经常举行文艺演出,学生还可以利用假期或考前外出交流学习,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锻炼。

  针对以上调查的情况,我认为教育部门、学校、社会等都应就“中小学音乐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1.高度重视、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材和音乐器材的投入,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2.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的问题,要加大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保证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锻炼。

  3.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而高校音乐毕业生自身也应该主动到农村工作,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贡献,同时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和民族音乐,为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

  田阳县的“敢壮山”是壮族布洛陀文化的发源地,是百色市周围几个县中最有名的壮族文化中心。这里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音乐遗产,有多个文化馆和艺术团体,并随着经济和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将对该地区的民族音乐的传承和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该地区音乐教育的前景是乐观的。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2

  为了了解课程试验前学生音乐学习的情况,为《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一些背景材料,我于20xx年6月在我校抽样调查了八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了解了我校学生的现在音乐学习兴趣和学习状况,以及影响他们学习兴趣的成因。为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准备,以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教育技术和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要解决困扰教学成效的难题,必须通过对中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作必要的调查和研究,在掌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发展,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

  一、调查方法

  (一)抽样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八年级学生,抽取了八年级的4个班,其中重点班一个,共计回收有效调查答卷135份。

  (二)调查方法

  对所抽取的班级与班主任一起商定,直接到教室,班主任、任课教师都回避,采取问卷方式直接调查。每个班调查时间为10-15分钟。说明调查意图,让学生打消顾虑,然后发给问卷。在学生答问卷时,鼓励学生把自己音乐学习中的苦恼、音乐老师对他(她)的不恰当要求,以及自己对音乐教材的希望写出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所调查的4个班,学生配合都比较好,气氛普遍很活跃。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音乐学习态度与情感方面

  1. 学生学习音乐的自我感觉

  2.在所有学校课程中,最喜欢的科目为音乐的学生占26.5%。

  3.课后喜欢问音乐问题的学生占29.2%。

  4.遇到音乐问题总是努力思考的学生占66.0%。

  从上述数字不难看出,真正对音乐学习感兴趣、有信心、且自己感觉音乐学习良好的学生在20%-30%之间, 60%多的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努力学习。

  有学生写道:“有时一首好听的歌,自己会唱了,就会高兴几天。”

  遗憾的是,有11.5%的学生处于无可奈何的学习状态,他们对自己的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缺少兴趣。这些学生在问卷中写道:

  “我觉得音乐是一门令人愉快的学科,但每次音乐课上老师的音乐知识讲座让我烦。”

  “我尽管很喜欢音乐,但乐理学习最讨厌,我觉得只有想成为音乐家的人才能学好音乐。”

  “音乐我喜欢,为什么不喜欢音乐课呢?这就是我的苦恼。”

  还有一位淘气的男学生请他将其苦恼写下时,他思考了几分钟,最后只写下了“唉!一言难尽。”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本来对音乐有好感的同学由于各种原因,正在退出音乐爱好者的行列。

  (二)对音乐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看法

  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程度,与其对该学科特点、作用的认识,对教材喜好密切相关。

  1、学生对音乐作用的认识

  认为音乐能培养高尚情操的学生占84.4%;

  认为音乐对人的性格有影响的学生占71.3%;

  认为音乐对生活有广泛作用的学生占77.9%。

  这就表明约80%的学生对音乐学科有好感,这些学生从主观愿望来说是觉得应该学好音乐的,这就为音乐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2.对现行教学内容的爱好

  实际上,学生大都喜欢音乐。而同时,学生大多不喜欢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写道:

  “乐理题太难,书也看了,还是不懂”;

  “我对音乐感兴趣,对乐理一窍不通,碰到视谱就头痛,上音乐课的感觉差透了,简直难以用言语表达。希望对音乐课进行改善,或者不学乐理”;

  “我从小学到初一都对音乐感兴趣,可看到音乐知识就头痛了”;

  “乐理总是不懂,希望不要这些让人不懂的东西”;

  “对于我们这些初中的学生来说,乐理没有用,多听多唱好听的音乐、歌曲,多好”;

  “我觉得音乐教材的内容太土,离我们太远,学起来没有一点味道。总而言之,我对音乐没兴趣”。

  对于课外音乐学习,从答卷中看,学生对通俗音乐十分感兴趣,但十分不了解。

  3.对音乐教科书,53.3%的学生感觉是枯燥无味,有97.5%的学生喜欢课外的一些音乐。不少学生写道:“音乐教材,离实际生活太远,不想去看”。

  (三)对音乐课堂与音乐教师的看法

  好的音乐教师常能培养出大批的音乐爱好者,而爱好音乐的学生也大都喜欢上音乐课。调查对象中,有67%的学生盼望上音乐课,而有19.7%的学生觉得音乐课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 “老打不起精神”。教师满堂讲的做法还十分严重,课内可以随时提问的比例为39.5%,而课后有机会与教师谈些有趣音乐话题的学生只有30.3%,部分学生对音乐课不甚满意,与音乐教师较为疏远

  三、几点感想

  本次学生音乐学习状况调查及结论,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一)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必须跟上时代发展

  1.音乐教育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情感培养、能力发展和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的目标应加以调整,创新能力、情感体验应加以重视。

  2.教学内容不应精而深,而应面广一点,并能体现音乐对人身心陶冶的作用和价值。

  (二)教材与课外音乐知识的融合

  1.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填充实现多样化,并不断有所发展更新,而不是同一模式的多本化,进行试验。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要生动活泼,让学生喜欢音乐教材。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文化价值、实用价值,领略音乐的趣味。

  (三)大力增强教师的民主意识,适应学生心理发展

  学生情感培养与课堂上师生的民主平等很有关系,应随时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状况的调查,改善师生关系,真正把学生的发言权、思考权、聆听权、选择权等权力科学地、艺术地交给学生。

  四、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音乐教育已广泛进入社会各家庭中,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一些有条件学习音乐的同学家长为了等级证书而让他们枯燥的学习音乐,从而损害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有些同学则因家庭环境不具备而缺乏学习音乐的条件。更有许多同学由于紧张的学习而无暇顾及,使得不少同学对音乐缺乏兴趣。

  在中学音乐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作为教师应注意下列问题。

  1.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发挥音乐课代表和音乐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起到以点带面的功效。

  2.从学生的选择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开展校园音乐节活动,从听觉上来感受音乐的魅力,而不是像听讲座一样只从平常的音乐知识的阅读来了解音乐,应该从这下手,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3

  据化材学院的安排,临汾七中实习领导小组自xx年对我校xx级教育实习工作做了调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实习领导组到实习学校----临汾七中的xx级教育实习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听实习生讲课与实习学校领导、指导教师进行座谈及征求实习生意见等形式,了解了有关教育实习的基本情况。

  1.在七中实习的xx级学生共有16人。

  2.在此期间听了化材学院在高一实习几位同学的讲课,写出教学实习调查表16份。实习成绩大都是优,良。基本上如实反映了实习生的实际教学水平。

  3.临汾七中的校领导对这次实习工作非常重视,由专人负责接待安排,保证了这次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

  1.七中指导教师普遍认为xx级实习生实习素质多数好于往届。主要表现在:虚心学习,工作认真,遵守纪律,对自己要求严格,能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2.多数学生热情积极参予教学工作,认真写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上课时态度也很认真,知识面较广,个别实习生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实习生还积极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教学活动,从中吸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体会。

  3.师大实习生普遍生活朴素,谦虚谨慎,讲课仪表端庄,能深入班级与中学生打成一片,既提高了实习生社会工作能力,又减轻了任课教师的负担。至于辅导自习、批改作业、监考等教学辅助工作,更是个个争先去做。学校领导普遍感到满意。

  4.有的指导教师反映:实习时间太短,应增加实习时间,时间太短许多知识掌握不了,效果也就差了。他们建议实习最好分两段:第一阶段见习,让实习生多听多看;第二阶段实习,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这样效果自然会更好指导教师认为,应多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才能适应中学生之需要。.

  5.少数实习生普通话不过关,地方方言太重,有的板书不规范,字迹太了草,说明“三字一话”的训练还要认真抓紧抓好。

  三、实习生自己的情况

  实习生谈了前段时间的收获、体会,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教育实习工作的意见、建议。

  1.所在学校对实习生都很关心,指派专任教师指导他们的教学实习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而且要求很严格。试讲、教案等指导教师都严格把关,不达标不通过,体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同学们深受感动,从中也学到了老教师们的治学之道。

  2.经过指导教师的辛勤培养,精心指导,多数同学克服了最初的胆怯心理,积极承担辅导或讲课任务,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感到很有收获,初步尝到了甜头,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未来的教学环境打下了初步基础。

  3.实习生反映:在大学所学知识,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等与中学实际脱节现象较普遍,教学内容不能衔接,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一开始感到很吃力,对现在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心理状态、学习方法等均不了解,增加了实习工作的难度。建议我校今后应加强对中学实际情况的研究(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用,中学生思想状态,心理状况的调查等)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4.有的学生反映,教学实践活动太少,因为学校对他们不放心,不敢将讲主课的任务交给他们,只在最后一周讲两三次课,没有更多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5.少数实习生反映:大学所学计算机、化学等实践性知识太少,动手能力差,适应不了中学“多而杂”,“全能型”人才的需要,希望在这方面能多学些知识,以适应客观需求。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4

  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厦门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网络德育专题调研组”。调研组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对399名中学生(初中占34.1%,高中占65.9%)、222名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为识字不多、小学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别占4.1%、40.3%、55.2%)、257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社区走访、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分别召开了中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4次座谈会。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市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92.1%,其中有24.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75.8%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6.8%的“网虫” 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9%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21.3%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5.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24.5%的中学生则不固定。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26.7%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在上网的教师中,30%表示经常上网,9.1% 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55.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过去,我们对于中学生在上网方面的行为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 (28.2%)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5.8%)。

  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4.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近年来,厦门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推出全市统一的教育宽带网,各校也纷纷加快了校园网的建设。然而,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 19.4%,不满意率达59.2%(其中十分不满意的占40.6%)。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17.9%的家长强烈呼吁校方能提供和改善在校上网的条件,43.1%的家长提出学校要在加强中学生网络知识和能力上发挥作用。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2.4%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26.7%同时有5个以上,0.8%甚至有15个网友。55.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8.2%与0.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68.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26.2%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42.8%,比较不同意的占37.5%,二项合计占80.3%。但必须注意的是,7.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83.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14.3%)在网下会过面。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76.6%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9.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座谈会中,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中学生们要求客观看待,不要把他们“一棍子打倒”。他们说:“请相信我们还是有判断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的疑虑看来难以消除,特别是那些不懂得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6.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同样的矛盾也存在于大多数教师身上。调查显示,72.1%的老师认为网络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获取有用信息,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 45.6%的教师同时又认为,学生上网不仅浪费时间,影响学业,而且会耽于玩乐,无心向学。支持学生上网的教师只有31.9%,42.7%的教师则认为平时应禁止学生上网,只有假期才能允许,21.8%的教师觉得还是任其自然为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上网的观点和态度,往往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作用到家长和学生身上。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二、讨论与思考

  1.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机遇

  (1)网上德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

  互联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网上德育信息的传播、浏览与被吸收的速度之快,远高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强于班会课、主题活动、家访、外出参观等传统德育手段,其教育覆盖面更比“一对一”式的个别交谈要大得多。德育工作者可针对中学生存在的思想、心理、生活问题,或及时发布新的教育信息,或组织浏览有关的教育主页,或在聊天室、论坛、bbs里进行在线引导和教育。

  (2)网上德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性

  在网上,德育信息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视于一体,并能应用虚拟现实手段,使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觉浏览的同时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而传统的德育往往流于说教,形式较单一,内容较乏味,忽视了中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情感需求。

  (3)网上德育更具有互动性和有效性

  在网上,可通过e-mail、oicq、公告板、聊天室、论坛、网上心理咨询等,德育工作者和中学生都以平等的身份、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彼此无拘无束,袒露真情,避免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隔阂与难堪,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抓住思想教育契机,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1)在观念上

  目前,社会、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着一种“网络有害论”,片面夸大中学生们在上网过程中潜在的负面影响,过度渲染网上有害信息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对报纸披露的典型案例感到过度焦虑。许多家长不敢给孩子买电脑,更不敢让他们上网“冲浪”;许多教师不是积极地引导中学生们利用好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而是消极地对上网行为加以劝阻和禁止。同时,在面对中学生上网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时,许多家长和教师不是以一种宽容、理解的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和防范措施,而是紧张过度,一味进行苛责和惩罚,甚至取消孩子的上网资格。这种因噎废食的态度,其实并不能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堵截”、“打击”,而在于引导和教育。

  (2)在队伍上

  现有德育队伍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还相对缺乏,网上德育运作的机制明显滞后,效果未能如意。有些学校的领导或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或本身缺乏必要的网络德育常识;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网络经验相当贫乏。座谈会上教师们惊呼,许多中学生的网络水平已远远走在自己的前面,如个别中学生甚至在课余时间里担任电脑公司的顾问角色。

  德育工作者自己不深度“触网”,就无法了解中学生们在网上的所作所为,不能承担起网上“引路人”和督导者的角色。同样家长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又如何能够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呢?有些家长还以为孩子一上网,不是去搞网恋,就是去浏览不健康的信息,难免忧心忡忡。因此,有必要对家长加强宣传和引导。

  (3)在网络硬件设施和网络资源上

  近年来,厦门市按“宽带网络+数据中心+应用系统”的思路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建设全市教育信息网。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配计算机3万多台,平均12名学生1台计算机,其中,城区平均5名学生1台计算机。全市共建有计算机网络机房近400多间,大部分学校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大多数学校都建有教师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

  然而,仍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大部分网站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网页内容单薄,更新速度慢,学习资源库对外封锁,德育素材严重缺乏等,不能满足中学生和家长日益增长的需求,陷入了低利用率、低点击率和低满意率的窘境。

  三、对策与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厦门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厦门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4.提高现有网络德育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资金、技术投入,促进德育网络的形成

  (1)要进一步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以结对子的形式扶助薄弱学校。争取使各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得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点击率。

  (2)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各校园网要建设好学习频道、心理频道、交际频道、游戏频道、生活频道等,建设并管理好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

  (3)各校还应想方设法改善中学生在校上网的条件。可设置学生电子阅览室、电子课堂、网络走廊等,一方面增加中学生上网时间,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结合课程改革,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向中学生们系统地传授网络知识和技巧。

  (4)以厦门市教育数据中心为全市教育网络的集成型平台,建设一个全面服务于中学生的大型德育网站。厦门市教育局花费巨资,从美国引进了一套网络教育平台,于 xx年5月前投入使用。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集成各校主页,建立学生成长数据档案,以实名制登陆,以实现浏览信息的自动过滤和网络行为的有效监控。

  5.切实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理顺对网吧的管理体制,加大依法治理网吧的力度。成立专门的网吧监管机构;设立全市统一的投诉热线电话;建议电信部门发行青少年专用的上网卡,此卡具有上网费用低廉,自动屏蔽不健康网站等特点。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概况:

  20xx年*月*日至*月*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琼海市新田小学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学校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以我实习的四年级语文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的指导老师王丹丹老师、四年级班主任李杏老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方面还是习惯使用地方语言教学。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四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四年级,学生都在十一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四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中学,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小学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几节课。通过这几节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了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尽量用表扬来鞭策他们进步。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的调整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老师不足惧的想法。小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认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的老师,他们会去寻找老师跟他们的共同喜好,如果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他们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那种对待学生不公平的,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乖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不约而同的。每个孩子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用的方法可能会让老师喜欢,也有可能会让老师产生讨厌的情绪,后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可以说每个孩子的行动出发点都是好的,端看老师是如何看待它。实习中,我就见到这样的事情。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些小男生很是调皮,老师不看到他还算比较收敛,老师的目光一转到他身上,他便更调皮了,老师对他就比较头疼,因为他们上课老是爱说话、爱动来动去的。综合我的所见所闻,我认为他们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比较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在每次跟他的谈话中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我认为,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引导之道。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抵触老师,甚至抵触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6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品尝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甜与苦,喜悦与羞愧,教育实习报告(班主任)。回想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

  在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标,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在实习过程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奖惩适当。

  我想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时刻用心去开与学生进行沟通,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诚恳的交谈,或者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和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53位学生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就错,全盘否定;②惩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③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受惩罚不要紧,要紧的是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罚,关键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

  二、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再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往往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如学校开展的学习校规活动中,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学习,实习报告《教育实习报告(班主任)》。告诉他们只有形成良好的纪律,做起事情来才会有效率,不然往往一事无成。

  社会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社会活动中,一个人的如果脱离社会集体的范围,那么他就不会获得生存的能力,更谈不上什么创造了。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环境,每个同学只有在班集体的帮助下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主题班会

  在开始返回学校时,我主持了一次主题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纪律,学习与人生。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人生阅历。例如,有的同学就纪律方面展开了深刻的阐述,说明了在各行各业上的纪律条例。有的同学就人生方面展开论述,说明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等。有的同学更把纪律,学习与人生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很好地说明三个方面的关系,我听了真的好感动。

  班会的另一个要素是游戏人生,让一些学生上讲台说出他们自己的不足之处和自己的计划以及对今后的要求。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期初就定下新学期的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

  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我实习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预备阶段。先熟悉实习班级的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国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轴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

  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在班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班级内学生知识水平差距很大,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唯一帮助来源的话,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则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经验显示,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最大。这即是说,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非浅。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7

  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厦门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网络德育专题调研组”。调研组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对399名中学生(初中占34.1%,高中占65.9%)、222名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为识字不多、小学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别占4.1%、40.3%、55.2%)、257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社区走访、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分别召开了中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4次座谈会。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市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92.1%,其中有24.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75.8%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6.8%的“网虫”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9%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21.3%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5.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24.5%的中学生则不固定。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26.7%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在上网的教师中,30%表示经常上网,9.1%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55.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过去,我们对于中学生在上网方面的行为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28.2%)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5.8%)。

  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4.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近年来,厦门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推出全市统一的教育宽带网,各校也纷纷加快了校园网的建设。然而,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其中十分不满意的占40.6%)。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17.9%的家长强烈呼吁校方能提供和改善在校上网的条件,43.1%的家长提出学校要在加强中学生网络知识和能力上发挥作用。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2.4%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26.7%同时有5个以上,0.8%甚至有15个网友。55.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8.2%与0.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68.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26.2%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42.8%,比较不同意的占37.5%,二项合计占80.3%。但必须注意的是,7.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83.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14.3%)在网下会过面。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76.6%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9.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座谈会中,对于接触不良信息的问题,中学生们要求客观看待,不要把他们“一棍子*”。他们说:“请相信我们还是有判断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长们的疑虑看来难以消除,特别是那些不懂得电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家长,其焦虑更甚。

  6.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同样的矛盾也存在于大多数教师身上。调查显示,72.1%的老师认为网络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获取有用信息,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45.6%的教师同时又认为,学生上网不仅浪费时间,影响学业,而且会耽于玩乐,无心向学。支持学生上网的教师只有31.9%,42.7%的教师则认为平时应禁止学生上网,只有假期才能允许,21.8%的教师觉得还是任其自然为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上网的观点和态度,往往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作用到家长和学生身上。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二、讨论与思考

  1.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机遇

  (1)网上德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

  互联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网上德育信息的传播、浏览与被吸收的速度之快,远高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强于班会课、主题活动、家访、外出参观等传统德育手段,其教育覆盖面更比“一对一”式的个别交谈要大得多。德育工作者可针对中学生存在的思想、心理、生活问题,或及时发布新的教育信息,或组织浏览有关的教育主页,或在聊天室、论坛、bbs里进行在线引导和教育。

  (2)网上德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性

  在网上,德育信息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视于一体,并能应用虚拟现实手段,使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觉浏览的同时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而传统的德育往往流于说教,形式较单一,内容较乏味,忽视了中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情感需求。

  (3)网上德育更具有互动性和有效性

  在网上,可通过e-mail、oicq、公告板、聊天室、论坛、网上心理咨询等,德育工作者和中学生都以平等的身份、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彼此无拘无束,袒露真情,避免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隔阂与难堪,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抓住思想教育契机,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1)在观念上

  目前,社会、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着一种“网络有害论”,片面夸大中学生们在上网过程中潜在的负面影响,过度渲染网上有害信息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对报纸披露的典型案例感到过度焦虑。许多家长不敢给孩子买电脑,更不敢让他们上网“冲浪”;许多教师不是积极地引导中学生们利用好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而是消极地对上网行为加以劝阻和禁止。同时,在面对中学生上网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时,许多家长和教师不是以一种宽容、理解的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和防范措施,而是紧张过度,一味进行苛责和惩罚,甚至取消孩子的上网资格。这种因噎废食的态度,其实并不能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堵截”、“打击”,而在于引导和教育。

  (2)在队伍上

  现有德育队伍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还相对缺乏,网上德育运作的机制明显滞后,效果未能如意。有些学校的领导或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或本身缺乏必要的网络德育常识;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网络经验相当贫乏。座谈会上教师们惊呼,许多中学生的网络水平已远远走在自己的前面,如个别中学生甚至在课余时间里担任电脑公司的顾问角色。

  德育工作者自己不深度“触网”,就无法了解中学生们在网上的所作所为,不能承担起网上“引路人”和督导者的角色。同样家长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又如何能够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呢?有些家长还以为孩子一上网,不是去搞网恋,就是去浏览不健康的信息,难免忧心忡忡。因此,有必要对家长加强宣传和引导。

  (3)在网络硬件设施和网络资源上

  近年来,厦门市按“宽带网络+数据中心+应用系统”的思路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建设全市教育信息网。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配计算机3万多台,平均12名学生1台计算机,其中,城区平均5名学生1台计算机。全市共建有计算机网络机房近400多间,大部分学校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大多数学校都建有教师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

  然而,仍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大部分网站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网页内容单薄,更新速度慢,学习资源库对外封锁,德育素材严重缺乏等,不能满足中学生和家长日益增长的需求,陷入了低利用率、低点击率和低满意率的窘境。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厦门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厦门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4.提高现有网络德育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资金、技术投入,促进德育网络的形成

  (1)要进一步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以结对子的形式扶助薄弱学校。争取使各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得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点击率。

  (2)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各校园网要建设好学习频道、心理频道、交际频道、游戏频道、生活频道等,建设并管理好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

  (3)各校还应想方设法改善中学生在校上网的条件。可设置学生电子阅览室、电子课堂、网络走廊等,一方面增加中学生上网时间,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结合课程改革,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向中学生们系统地传授网络知识和技巧。

  (4)以厦门市教育数据中心为全市教育网络的集成型平台,建设一个全面服务于中学生的大型德育网站。厦门市教育局花费巨资,从美国引进了一套网络教育平台,于XX年5月前投入使用。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集成各校主页,建立学生成长数据档案,以实名制登陆,以实现浏览信息的自动过滤和网络行为的有效监控。

  5.切实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理顺对网吧的管理体制,加大依法治理网吧的力度。成立专门的网吧监管机构;设立全市统一的投诉热线电话;建议电信部门发行青少年专用的上网卡,此卡具有上网费用低廉,自动屏蔽不健康网站等特点。

  6.加强对家长进行网络德育的指导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家长网络德育的意识,引导他们以身作则,为子女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担负起对子女进行网络德育和对子女上网的监护责任。同时,由市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厦门市家庭网络教育指导手册”,发放给家长,提高他们对子女进行网络德育的水平。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心理学会、家教研究会、新闻媒体等社会机构、组织在这方面的优势,通过举办讲座、咨询、宣传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网络德育方面的问题。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8

  今天的造型艺术,以其多元的视觉形态冲击着我们的眼睛,令我们的视觉神经得不到片刻的休息。绘画、摄影、多媒体、电影、建筑、雕塑、装置、服装、表演、行为艺术等使造型艺术世界不断扩大蔓延,甚至无法定义。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至19世纪中期,其艺术形式就不断地翻新。尤其是出现印象派之后,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直至今天的后现代艺术。其多元的形式令我们目不暇接惊愕不解。对于我们来说,由于生活的环境及历史的原因,有可能不理解或不喜欢那样的一种存在,但是没有理由不去了解这种存在的原因。

  艺术永远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可否认西方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那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与历史,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

  中国已进入了现代社会,虽然发展缓慢,人们的封建意识依然存有,但终究是回不到1840年以前了。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而艺术教育是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因为艺术具有其前瞻性,我们的艺术教育怎能脱离这样一个时代?素描教学的观念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怎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这是我们的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 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观念下形成的。过去的古典艺术,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域的风格样式基本接近,越成熟的艺术越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如: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有一套完整的技术程序和固定的风格样式。其风格样式的兴衰变化大多是由政权的更迭、朝代的兴衰决定的。

  我们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古典艺术是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艺术家是为皇帝或上帝服务的,那时的艺术家一定有宗教情感,几代人为表达一种情感锤炼一种样式,虔诚得并不认为自己所做就是艺术。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人对客观世界及对人自身的不断认识,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艺术家发现了潜藏在生命里自由的欲望以及发现与创造的欢乐,造型艺术再也不仅仅是宗教的图解和宫廷的装饰了,要求艺术和科学并列,造型艺术和音乐、文学是同样崇高的艺术形式。进入现代社会,艺术家要通过艺术表现自我,艺术的精神在于创造,而当“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进入我们的生活时,当代西方艺术形式的丰富让长期饱受封建意识压抑的人们就不能完全理解了。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才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

  我们的教学,是以培养健康的人为前提的。尊重每一个人,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是教育者的责任。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存在,我认为仍然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由此看来,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素描教学的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培养。

  二. 作为基础教学素描既是思想也是方法

  素描是思想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就说明了这样一个涵义。我们看到历史上中外艺术家的素描杰作,无一不反映了大师的思想及独特的看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鲁本斯、伦勃朗直至印象派之前的古典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大都要先画素描草图进行构思,即使现代艺术家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也同样是利用素描的方式在思考。因为素描是如此的简便而直接。

  从这一点上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这个“素描”是什么“样式”的素描有待商榷。

  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由艺术形式决定的,单一的素描方法不可能解决“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问题。而且,不同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同的素描形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各有不同。

  素描是要解决造型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解决观念认识问题。如在一些新的媒体造型艺术中素描仅是一些辅助手段而已,并不一定需要有很强的素描“造型”能力。

  各类造型艺术对素描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建筑设计艺术与纯绘画艺术对素描训练的要求就不同。建筑设计需要理性的介入,尊重科学技术手段,侧重人的心理与生理的社会性视觉需求及实用功能的合理性。在素描训练上更注重理解与分析,对形体的比例、透视、空间尤其是对比例、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似乎更重要。比如包浩斯的基础课程设置:.约翰.伊顿与莫霍利的基础教学就是一个重内在精神冥想,另一个则重实用技术的规范与秩序的代表。而纯绘画艺术比较注重个性化的直觉与感性的训练,西方油画与传统的中国画其对素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西方油画的素描注重对客观形象的分析与表现,尤其是古典油画除有理想审美标准之外,还要有透视、解剖知识的运用,视觉真实可信是首要的;对于传统的中国画,没有素描这一名词,按素描的广泛意义来理解,齐白石的虫、草、翎、毛画稿就是素描,《芥子园画传》就是素描手册。

  由于艺术观念的不同也决定了素描形式的不一样。中国古代论画有“得意忘形”“以形写神”之说,东坡云:“论画与形似,见于儿童邻”;而西方古典艺术家们为了“形似”却发现了解剖与透视原理。具象写实的画家与抽象表现的画家其素描的表现如此不同,都是因为观念影响了他的表达方式。

  素描是一种思维方式,音乐是一种思维方式,区别文学与哲学是因为她们不是用文字语言去思考,而是用独特的语言方式——视觉的或听觉的图象和声音去思考。

  素描是视觉的,是看法,也是技术方法。有什么看法就有什么样的技术方法,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没有焦点透视,中国画家在画一幅画时不必站在固定的一点对景写生,所谓“搜尽奇峰打腹稿”,采用的是散点透视“三远法”;而西方的风景画一定是固定的视点、固定的光线,即使不是对景写生也要运用严格的焦点透视法则和具体的光线效果。最初西方艺术的透视法、光影法传入我国是不被接受的,因为人们的习惯看法被改变了。

  素描不仅是思想,还是一种技术。因为艺术的“术”字就不能回避技术问题。中国画讲笔墨技巧,近千年的锤炼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表现技术:勾、勒、皴、擦、染、点……,在国门被打开之前,人们觉得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而后的观念变化是看到了世界的模样,是“科学”影响了我们的看法。这时的我们想画一张看上去“正确”的素描,还需要学习相应的解剖与透视知识以及光影变化的规律等技术手段。

  素描教学技术训练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这个技术训练要有相应的思想观念作指导。

  艺术院校设置造型艺术基础课由三部分组成。即:素描、色彩及工具材料的应用。这三部分既有分工也有联系,是一个整体的三个方面不可或缺。素描训练离不开工具材料及对色彩的感觉;同样色彩训练也离不开工具材料及对素描的认识;而工具材料就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物质基础,这一点是应该明确的。选择工具材料是观念的问题,而熟悉工具材料就是个技术性问题。素描训练在对“造形”的把握过程中,技术问题就摆到了前面。

  任何一种形式观念的素描都离不开可视的媒介载体——材料与图形。材料是平面的或立体的,有色或无色的纸或其它质地的基底,图形是铅笔、粉笔或墨水的痕迹等等,这些材料组合本身就有技术含量。想画得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相应的技术和知识是必备的。构图、形体与空间、画面整体感的控制,点、线、面、影调与黑、白、灰的处理,解剖知识、透视规律的运用等等。由于专业的不同所需技术手段亦有所侧重,但在传达对形体的感觉过程中具体的技术手段是丰富的,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发现。不能否认,有时对技术的探求也会带来观念的变化。

  即便如此,素描教学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部分,其训练的一开始就应介入到艺术的本质,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训练的层面上。将素描训练看作是人的知觉训练、情感训练、社会人的精神表达式。我们知道没有感觉就没有艺术,丰富而敏锐的感觉才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因此,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应以开启发掘学生天性为己任,发现学生不同的视知觉感受能力及独特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同时辅以相应的造型技术语言以建立起公共勾通能力,这才是素描教学应起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出素描教学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三. 在实践中把握素描教学

  1. 素描教学应解决的问题

  首先说是该解决认识问题,其次是表现问题。但素描教学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呢?简单的说是造型问题。复杂了说:素描教学应解决在色彩之外文字语言等其他媒介无法表达或表达无力时所需的视觉图形语言。运用视觉图形语言去思考、去表现视觉感受以及引导视觉感受是素描教学的核心问题。

  (1).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是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力是首位的;

  (2).研究人的普遍视觉需求。人的视觉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两个方面,研究具体社会阶层人群对图形的感知能力是素描教学的重要课题;

  (3).在具体的素描作业中画面的组织结构是第一位的,我们所说的造型离不开特定的画面空间。画面的组织结构与构图经营位置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组织结构”更强调画面图式内在的有机联系,强调视觉形式具有生命的整体构成;

  (4).形象感觉的表现与传达。包括形象特征、形体结构、质感与量感给每个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这里既有视、知觉的训练也有表现技巧的训练;

  (5).工具材料的运用与发现,对材料工具的敏感是当代艺术家的重要特征之一。素描的工具和材料是朴素的、相对简单的,正因为简单才留有发挥我们想象的空间;

  (6).了解历史与传统。对中外历史与传统的了解与掌握是学习素描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今中外的素描大师是我们学习的参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 2. 素描教学应有针对性

  素描训练是有针对性的。这是由教学的阶段性不同、专业的性质不同、思想观念的不同决定的。

  (1). 针对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首先是了解学生的生理年龄及专业年龄特点,以避免重复教学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浪费有效时间;

  (2).针对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为将来的艺术实践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不是先入为主的风格样式的训练,而是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时能加以科学的引导;

  (3). 针对特定课题的训练。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要求,将素描艺术的形式因素分解剥离开来,有针对性的分别训练,以强化对视觉形式要素的感受力;

  (4).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感、知觉技能训练。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了解专业特点首先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要让学生多了解不同的造型艺术特点,了解各种造型艺术语言的经典与素描的关系,以避免学习素描的盲目性。 3. 素描教学的技术训练

  前面谈了作为基础的素描教学一开始就应介入到艺术的本质——精神的表达。将素描作为人的精神表达方式,就需要涉及到技术性问题,所以“技术性”是素描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常说的艺术教学是教技术还是教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是要有清醒的认识。

  (1)看的方法。视觉艺术离不开“看”,“看”本身并不需要技术,用心去看就可以了。但是,人的知觉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的缘故,“看”就发生了变化。能够用“心”去看,也是需要一定方法的。看是人的知觉重要组成部分,人接受信息的80来自视觉,基础教学就是要唤醒人的知觉。

  有些人对“色”敏感,有些人对“形”敏感,有些人喜欢粗线条的大关系,不拘小节;而有些人则喜欢细节的罗列,不厌其繁。“整体的看”与“比较的看”,在教学中如何引导既是观念的问题也是个技术性问题。

  (2)工具材料的运用。一方面要多尝试运用各类干、湿性材料,以便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方便的、耐用的、持久的工具和材料,为能充分表达自己做好物质的准备。教员就似个大师傅将各种菜谱摆出来,学生可以自由挑选,当然大师傅还应该是个营养师。

  (3)理论知识的运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描教学就是最初的结合点。透视学、解剖学、人体工程学、视觉心理学等都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在素描教学上的运用体现了极复杂的技术性,应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开设实践应用课程,有重点的进行实际操作与演练。

  4. 素描教学的实验性

  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实验性。在教学中探讨素描表现的可能性是贯彻教学

  实验精神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一方面是材料应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视觉心理接受的可能性,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视觉空间。素描作为基础教学是有其相对稳定性的,但是,作为艺术教学,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主要目的。没有实验精神就不会有所突破,墨守成规的技术训练谈何创造?

  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艺术,开放的艺术需要开放的思想。实验性是向未知挑战,是面向未来。在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体会的是思想、是创造精神。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9

  我在潮南区利陂小学开始了我为期三个星期的教育实习。此次实习中,很高兴认识五年3班的67位小朋友,他们的配合与肯定,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更加有信心。虽然和小学生们的相处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天,却使我获益良多。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后来较好的自如应对,我能够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教师这一份职业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成长。我想我能有如此快的成长,与学校所给我提供的各种机会,以及老教师、特别是我的师傅梅家彩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悉心指导是密不可分的,我很感谢自己在踏上三尺讲台之初能有这样一位良师的帮助。

  这次实习我主要有两大感受:一是对学校的感受,二是对自己实习期间教学的感受。

  一.对学校的感受:

  由于这所小学只是镇上的一所小学校,作为农村小学,学校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学校也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条件也有限。因此,学校缺乏较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家长们虽然也能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但自己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要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简直是空谈。在这所小学,虽然教学方法、手段相对城市小学比较落后,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较多,但是老师们都在努力改善教学环境,她们的课堂充满活力,通过借助身边的资源,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努力让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对自己实习期间教学的感受:在正式上课前,我先去听了学校几位英语老师的课。当我准备听谁的课时,我会事先了解她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文,准备怎样去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在听课过程中我会记下老师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看看老师是如何对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学法的设计。同时,我也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此次实习听课中我充分抓住了这一点,摸清老师的教学风格及学生的听课习惯,以便自己以后的讲课可以与学生们无障碍的交流和活跃课堂气氛。在听完老师们的讲课后,我会比较一下她们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学习老师们上课的优点,吸收有益经验,提高自己。

  听课过后,我开始准备我的第一堂课。我不免有些担心,因为真实的课堂与我在学校试讲感觉真的很不一样。学校有健全的多媒体设备以及小班教学的操练,在这里,只有传统的黑板教学,而且都是大班授课。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游戏和视频都因为缺乏设备必须舍弃掉,担心减少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而且由于人数众多,课堂操练比较费时,纪律也很难控制。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开始寻找解决方式,并向指导老师请教,争取做好充分准备。虽然课前准备得比较充分,由于很紧张,稍微讲得有些急促。非常感谢同学们的配合,让我最后顺利的讲下来这节课。课后梅老师认真的给我评课,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注意这些问题。

  虽然第一节课讲下来了,但我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好。接下来的时间,我准备好后,就先讲课给老师听。指导老师听过以后,很认真的为我指出讲课中的缺陷,还有一些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对我的讲课给以了很高的评价并鼓励我,这让我很欣慰。从那之后,我就开始以平常的心态去备课、上课,不再紧张了。

  通过这几个星期的实习,在教学工作中,我个人觉得要注意如下几点:

  1.认真备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归纳借鉴优秀老师的经验。在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

  2.试讲:在每次正式上课之前,我都会先进行试讲,让指导老师听课并评课,纠正不足之处。然后修改教案再进行试讲,主要把握时间的安排,提高教学质量。

  3.注意教学秩序和教学效率:如果课堂秩序很乱,将会直接导致学生接受效率不高,最重要的是影响成绩。

  4.上课时态度自然: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容大方镇静,采取恰当的姿态语言帮助说话,这样教师才能更加具有激情,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轻松氛围中学习。

  5.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巩固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探究和思索,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不是以往的“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6.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力求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而认真地批改,给以及时的反馈。

  7.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并帮助答疑,有助于他们对当天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弥补课堂时间仓促等不足。

  除了当实习英语老师,我还担任了班级的实习班主任。做一名好的班主任的确很难,不仅要管理好整个集体,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又要顾及班中每一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多关心留意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帮助,让他们感觉老师是在关心他,照顾他。如何形成亦师亦友,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和团结的集体关系,对于实习的新班主任来说是具有很大的挑战的。刚到小学时时,原任班主任赵老师就给我们大概的讲了一下班上学生的整体情况,我只是大概的了解了一下,后来在赵老师的安排下,我第一次与学生们正是认识了,学生们对我很热情,对我的工作也很配合,经过将近一周的跟班与相处,我逐渐和班上的学生熟络起来,对班主任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

  当我漫步在实习学校的校园里,那出自学生的一声声“老师好”让我觉得很温暖。听他们说“老师好”的感觉真好,但是同时我也意识到,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必须认真对待这次的实习,为“老师”这个身份负责。二十多天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并使我爱上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这段时光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我会做的更好!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10

  据化材学院的安排,临汾七中实习领导小组自xx年对我校xx级教育实习工作做了调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实习领导组到实习学校----临汾七中的xx级教育实习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听实习生讲课与实习学校领导、指导教师进行座谈及征求实习生意见等形式,了解了有关教育实习的基本情况。

  1.在七中实习的xx级学生共有16人。

  2.在此期间听了化材学院在高一实习几位同学的讲课,写出教学实习调查表16份。实习成绩大都是优,良。基本上如实反映了实习生的实际教学水平。

  3.临汾七中的校领导对这次实习工作非常重视,由专人负责接待安排,保证了这次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

  1.七中指导教师普遍认为xx级实习生实习素质多数好于往届。主要表现在:虚心学习,工作认真,遵守纪律,对自己要求严格,能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2.多数学生热情积极参予教学工作,认真写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上课时态度也很认真,知识面较广,个别实习生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实习生还积极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教学活动,从中吸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体会。

  3.师大实习生普遍生活朴素,谦虚谨慎,讲课仪表端庄,能深入班级与中学生打成一片,既提高了实习生社会工作能力,又减轻了任课教师的负担。至于辅导自习、批改作业、监考等教学辅助工作,更是个个争先去做。学校领导普遍感到满意。

  4.有的指导教师反映:实习时间太短,应增加实习时间,时间太短许多知识掌握不了,效果也就差了。他们建议实习最好分两段:第一阶段见习,让实习生多听多看;第二阶段实习,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这样效果自然会更好指导教师认为,应多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才能适应中学生之需要。.

  5.少数实习生普通话不过关,地方方言太重,有的板书不规范,字迹太了草,说明“三字一话”的训练还要认真抓紧抓好。

  三、实习生自己的情况

  实习生谈了前段时间的收获、体会,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教育实习工作的意见、建议。

  1.所在学校对实习生都很关心,指派专任教师指导他们的教学实习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而且要求很严格。试讲、教案等指导教师都严格把关,不达标不通过,体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同学们深受感动,从中也学到了老教师们的治学之道。

  2.经过指导教师的辛勤培养,精心指导,多数同学克服了最初的胆怯心理,积极承担辅导或讲课任务,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感到很有收获,初步尝到了甜头,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未来的教学环境打下了初步基础。

  3.实习生反映:在大学所学知识,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等与中学实际脱节现象较普遍,教学内容不能衔接,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一开始感到很吃力,对现在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心理状态、学习方法等均不了解,增加了实习工作的难度。建议我校今后应加强对中学实际情况的研究(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用,中学生思想状态,心理状况的调查等)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4.有的学生反映,教学实践活动太少,因为学校对他们不放心,不敢将讲主课的任务交给他们,只在最后一周讲两三次课,没有更多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5.少数实习生反映:大学所学计算机、化学等实践性知识太少,动手能力差,适应不了中学“多而杂”,“全能型”人才的需要,希望在这方面能多学些知识,以适应客观需求。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了调查。调查,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为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的性,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方法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问卷调查在六中学,共发问卷80份,回收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中学生较为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学习的作用是自身素质,10%的学生学习的作用是考大学,16%的中学生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的经济社会特征。,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65%的学生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份额。而且,在调查中还,90%的学生都有“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有45%的学生“英语以后的生活几乎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大学生对“特长”有的认识,,92%的学生有感兴趣的,且有52%的学生希望教师的。,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以后的生活工作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务实化、功利化

  中的大人认识到了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的综合素质,使生存、生活所需的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基础上,家庭经济条件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中的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对考大学失去信心;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

  在调查中,中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的差异,使的学习需求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就业的学生,只要求基础知识;考高职或艺术类院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学习需求的横向多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培养的特长,还要求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但主观性和不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学生的学习目的严重的主观性和不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在:认识到了未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如此大的群体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以后在事业上能。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性主要为思想与行动的不。调查结果表明, 37%考大学的学生中有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显现出的性,而是呈现出消极等待的学习。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11

  一、调查概况

  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xx小学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只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这证明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文凭不高。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话不算很标准。这些状况比较让人忧心。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

  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

  据了解,在现今中学,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小学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三次课。通过这几次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了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尽量用表扬来鞭策他们进步。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的调整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老师不足惧的想法。小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认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的老师,他们会去寻找老师跟他们的共同喜好,如果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他们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那种对待学生不公平的,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乖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不约而同的。每个孩子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用的方法可能会让老师喜欢,也有可能会让老师产生讨厌的情绪,后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可以说每个孩子的行动出发点都是好的,端看老师是如何看待它。实习中,我就见到这样的事情。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小男生叫李嘉龙,很是调皮,老师不看到他还算比较收敛,老师的目光一转到他身上,他便更调皮了,老师对他就比较头疼,因为他上课老是插嘴。综合我的所见所闻,我认为李嘉龙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比较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在每次跟他的谈话中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我认为,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引导之道。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抵触老师,甚至抵触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知识面比较狭窄,上他们的课就不能海阔天空地、一股脑儿地将语文老师所有知道的、关于课文的东西都灌输给他们,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如果语文老师不管不顾这些,那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上语文课的兴趣,甚至讨厌起语文课来。实习期间,我教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叶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这里需要给他们拓展一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含义,但是又不能讲的太过深入,不然的话不仅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而且学生也理解不了。于是,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比较浅层次的讲述了一下基本过程,只要求他们明白叶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学习压力方面,我是在小学实习的,调查的对象都是小学生,教育局明文规定他们的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回家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为回家作业的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划给语文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负担还是很轻的。不过我不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立言,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了解。据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到的,大多数学生对回家作业的量还是很满意的,也能够及时完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迟交或不写作业。可是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校的课堂作业太多了,导致他们没时间玩耍。我了解到硬笔习字册是他们课后必须要完成的,大多数时候还要完成大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订正,有时候还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誊写。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去问了几位老师,老师们告诉我其实他们并不想这样,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由于教育局给的回家作业时间太少,导致很多既定任务无法完成;二是学生本身回家作业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利用课后时间让他们订正返工;三是学生的升学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成绩,放松作业这块,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学生家长也不能理解,这在前几届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在言语上的发展,适时给与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适时把握学生在识记能力上的发展,让他们多记多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学业成败、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品质上的塑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注重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适时给予他们指导,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关心他人。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两个能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须具备一定基础:即字、词、句知识基础知识;表达技巧;文学常识等。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现实目标:基础知识、阅读、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能力。根据以上了解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小学生减负不能光看回家作业量,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教育局的既定作业量。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做人的学问。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12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了调查。调查,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为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的性,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方法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问卷调查在六中学,共发问卷80份,回收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中学生较为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学习的作用是自身素质,10%的学生学习的作用是考大学,16%的中学生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的经济社会特征。,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65%的学生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份额。而且,在调查中还,90%的学生都有“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有45%的学生“英语以后的生活几乎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大学生对“特长”有的认识,,92%的学生有感兴趣的,且有52%的学生希望教师的。,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以后的生活工作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务实化、功利化

  中的大人认识到了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的综合素质,使生存、生活所需的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基础上,家庭经济条件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中的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对考大学失去信心;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

  在调查中,中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的差异,使的学习需求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就业的学生,只要求基础知识;考高职或艺术类院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学习需求的横向多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培养的特长,还要求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但主观性和不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学生的学习目的严重的主观性和不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在:认识到了未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如此大的群体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以后在事业上能。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性主要为思想与行动的不。调查结果表明, 37%考大学的学生中有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显现出的性,而是呈现出消极等待的学习。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13

  今年3月,全县教育系统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开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全体人员思考的中心议题。为此,按照教育局的安排,我们成职股派员对全县初中学校和2所职校进行了一次中职招生调研。每所学校参加座谈会人员为初中学校负责人、职教招生联络员和九年级班主任。调研座谈内容为:宣传贯彻全县中职招生工作会议精神情况、中职招生实施方案制订情况、任务分解情况、毕业班学生会和家长会召开情况、适合上职高和中职的学生摸底和电子注册情况、对中职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

  一、总体印象

  这次调研,给我们调研人员最大的感触是,我们初中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中职招生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他们为我县中职招生工作付出大量的心血,功不可没。我们认为,各校在中职招生宣传发动方面,积极、认真和务求实效。在调研中,生源学校领导和老师对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控制辍学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们也感觉到这些年来,中职学校和生源学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因此有些方面产生了一些误解和隔阂。时至今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已被广大老师接受,家长的传统观念也有所改变,越来越趋向于务实,据《陇南报》4月16日第二版通报,我县已电子注册的有1548人,位居全市第二名,名列第一的是武都区。 市上给我县分解1800人任务,春季招生1548人,完成任务的83.6%。

  二、宣传动员方面中的成功做法

  1、制定实施方案,任务责任到人

  陇南市《关于做好初三分流教育与职业学校教育春季招生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县教育局立即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分解了学校分流计划和指标,3月16—18日教育局组成4个小组到各初中督促和了解情况。大部分初中学校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中职招生领导组,任务都层层分解,落实到班,责任到人。方案中将中职招生成绩与评先评优挂勾,与绩效工资挂勾,收到了好的效果。

  2、方法创新,措施得力

  西和教育局召开局务会议,出台优惠政策:一是春季分流学生电子注册后,享受每生每学期750元国家助学金;二是发动教师、班主任全面动员,向学生、家长宣传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国家优惠政策;三是学生志愿报名,分流学生不再计算学校、班级六科合格率;四是教育部要求,报到情况以学生电子注册人数为准。 各初中在全县中职招生动员会议之后,将会议精神向本乡党委政府及时汇报,然后按班分村入户,统一全乡教师正面宣传口经,形成强烈的宣传攻势,收到良好宣传效果。经统计:超额和完成全年任务的12所学校是:马元九年制、西高山九年制、三中、稍峪九年制、六巷九年制、大桥九年制、河口九年制、蒿林九年制、赵五初中、兴隆初中、晒经九年制、喜集九年制。超额和完成春季任务的11所学校是:大水街附设初中、何坝初中、大柳初中、卢河初中、石峡初中、太石河九年制、石堡九年制、苏合初中、四中、西峪初中、姜席初中。没完成春季任务的4所学校是:二中、北川初中、十里初中,实验小学附设初中。

  3、中职招生的重点劝说对象是家长

  很多学校注重向家长发放文字材料宣传。马元九年制、六巷九年制等学校向学生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西高山初中将国务院关于中职学生资助的有关政策印制成明白纸,发到九年级每位学生手中,让他们带到家长手中。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说服工作上最难的是家长,所以中职招生工作的重点是做家长思想工作,更要啃家长这块硬“骨头”。很多班主任和老师都通过打电话和骑摩托车家访的方式,甚至不止一次的去家访,耐心地做家长的工作。何坝职技校招生就业处主任和班主任老师到家说服学生上职高,一开始家长不欢迎,但经反复讲道理,最终让家长同意孩子上职高,目前已有168名学生报名到职高学习。

  4、 2所职校也加强宣传形式:除利用西和电视台宣传中职计划、优惠政策、就业去向,还上街散发招生简章,制成两套6个板块的成功学生介绍,典型引路,现身说法 扩大招生声誉。

  三、当前工作的不利因素:

  1、随然国家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政策,投入巨额国家助学金扶持职业教育,但人民群众对普通教育的重视、关注、认识还远没降低。

  2、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学校校长和教师、学生和家长、社会和各界对职业教育还缺乏认识和重视。

  3、我县职业学校管理不严;质量较差;就业不畅;办学层次单一,后劲不足;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短缺;实训基地太少等,严重影响入口的招生。

  4、与天津合作的第一批学生因多种原因,大部回家,负面影响很大。

  5、招生市场开放,招生秩序混乱,外省市职业学校在招生中提供回扣,个别中介组织和个人唯利是图,严重影响我县职业教育招生。

  四、对教育局和中职学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中职学校要加强管理

  由于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特别难以管理,违纪现象相对严重,有的被劝退,有的半途辍学。然后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在社会上做负面宣传。这些负面宣传给各初中学校中职招生造成很大困难。正所谓:正面宣传十句,抵不上负面宣传一句。所以,中职学校的管理,需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功能一方面是学得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好学生怎样做人,提高综合素质。通过调研我们感觉到,做人教育是第一位的。所以职业学校管理应更严格,更细致,从养成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同时中职学校要进行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组织教学活动,构建校本教材体系。特别是中职学校班主任和老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品德教育,给予更多关爱,多给表扬和阳光,让他们自信、自立、自强。

  2、中职学校要加强实训设备建设

  由于我县中职学校实验实训条件差,底子薄,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课偏多,操作技能课偏少。这样一来,学生三年毕业后难以真正学到一技之长。社会上某些技能培训单位,重视技能操作培养,学生见效快,相比之下,我县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3、中职学校和生源初中学校缺乏沟通

  这次调研,我们觉得中职学校和初中学校之间需要加强交流,加强了解。 因此,我们觉得今后要加强中职学校与生源初中学校老师的沟通,以便加强理解和支持。让中职学校班主任和老师知道,生源学校每送一个学生到职校就读,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中职学校领导和老师,应倍加珍惜生源学校通过辛勤工作,才劝来的学生,善待他们,不能随便让这些学生从自已手中流失。

  四、对初中学校当前在中职招生宣传动员工作的建议

  1、激发学生求学欲望

  我们曾对春招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发现错别字特别多,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差,所以把这样的孩子推向社会,我们认为是不负责任的。所以班主任等老师要做学生细致的思想工作,要拨动学生内心求学的那根弦。劝他们即使不能上普高,也要上职高,继续完成高中学业。

  2、加强正面宣传

  对于中职学校在社会上流传的负面反应要一分为二地客观看待。应充分认识中职学校成绩是主流的。教育局和中职学校正在思考将对中职招生方面设置一定的门坎。教育局将加强对中职学校的督查和考核。这里也请生源初中学校领导和老师为中职招生把把关,对品行不良实在无法再接受教育的学生,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劝了。

  3、中职招生的重点工作是劝说家长

  有的老师说,劝说家长往往碰上一鼻子灰。我们觉得,劝学不是丑事,是功德无量的事。凡是中职招生成绩突出的班主任,无不是车子常骑,电话常打,重复往返,多次才说动家长。

  4、我县中职学校实验实训条件正在改善

  去冬今春,县职教中心装备了好几个实验室,如数控车床、电工电子、汽车实训等。县实验实训大楼已建成,过去实验实训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将会得到根本改善。另外,何坝职技校与四川利州中专的合作也很成功,就业门路广泛,工资待遇较好,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基础。

  5、我县中职学生从20xx年秋开始全面享受国家助学金

  据统计:20xx年市上分配给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补助107.127万元;20xx年分配我县国家助学金174.825万元。县教育局按每生每学年1500元都及时分解到校,学校及时分发到学生手中。

  总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不需多谈,现在关键是脚踏实地,主动作为。我们深信,随着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的进一步深入,职业教育在县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县中职教定会又好又快发展。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14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了调查。调查,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为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的性,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方法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问卷调查在六中学,共发问卷80份,回收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中学生较为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学习的作用是自身素质,10%的学生学习的作用是考大学,16%的中学生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的经济社会特征。,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65%的学生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份额。而且,在调查中还,90%的学生都有“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有45%的学生“英语以后的生活几乎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大学生对“特长”有的认识,,92%的学生有感兴趣的,且有52%的学生希望教师的。,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以后的生活工作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务实化、功利化

  中的大人认识到了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的综合素质,使生存、生活所需的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基础上,家庭经济条件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中的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对考大学失去信心;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

  在调查中,中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的差异,使的学习需求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就业的学生,只要求基础知识;考高职或艺术类院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学习需求的横向多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培养的特长,还要求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但主观性和不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学生的学习目的严重的主观性和不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在:认识到了未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如此大的群体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以后在事业上能。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性主要为思想与行动的不。调查结果表明, 37%考大学的学生中有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显现出的性,而是呈现出消极等待的学习。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15

  书籍是人类薪火相传的独特载体,它不仅承载民族文化的基因,还是人类自省思维,涵养性情不可替代物。因此,重视阅读,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和力量,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固有传统,也应该是高中阶段学生的重要学习任务之一。通过课外阅读,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扩展知识、充实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性的面发展,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他们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带着这一连串的问号,让我们一起进入学生群里,寻找那打开疑问之门的钥匙。

  一、问卷调查内容

  知识守护生命,知识是一片无穷无尽的大海洋,热爱知识就是热爱生命。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乘通往知识海洋的小船去探求真理。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特做以下调查:

  1、你对课外知识了解多少?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2、你喜欢哪种类型的课外书?

  A、教育类 B、小说类 C、政治类 D、文学类 E、其他__________

  3、你的课外阅读频率是

  A、每周超过3次  B、每周1 3次  C、每半个月1次  D、不定期阅读

  4、你每月约看课外书几本?

  A、零本 B、一本 C、二本 D、二本以上

  5、你购买书的钱从哪来?

  A、爸妈给 B、平时零用钱 C、过年的压岁钱 D、奖学金 E、别人给的钱

  6、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2小时以上 E、无时间阅读

  7、你的课外阅读形式是

  A、网上浏览   B、报刊杂志   C、书籍

  8、老师或家长希望你课外读哪些书?

  A、学习辅导类 B、经典名著 C、科普知识 D、漫画卡通 E、历史知识

  9、你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D、没有

  10、当前你读课外书的主要目的:

  A、备考 B、扩大知识面 C、充实自己 D、兴趣

  11、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去读课本以外的书籍?

  A、4小时以上 B、3 –4小时 C、1—2小时 D、1小时以下

  12、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课外书?

  A、有 书名<<________________ >> B、没有

  13、你一般买书会去哪个书店买书?

  A、新华书店 B、购书中心 C、中城书店 D、其他

  14、假使考试之前书店有两本书很紧销,但受条件限制你只能买一本,这两本书分别是:第一本关注当今热门现象,你很感兴趣,第二本与考试内容有关指导你考一个好成绩。在这种情况下,你通常会选择:

  A、第一本 B、第二本

  15、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部作品?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二,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共印100份,收回100份)

  针对“购买书的钱从哪来”这一问题,我们了解到许多学生还没有自己筹钱买书的意识,75%的学生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买书的钱。或者说,买书看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师或家长的意愿而不是学生自己强烈的愿望。学生还没有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所以我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来阅读书籍,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创造一定的场所开展课外阅读。

  针对“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有60%的学生选每天读课外书报30分钟,而无时间阅读的竟占到20%。这说明学生疲于应付各门功课的规定书籍,无法找到许多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对于语文来说,没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积累,那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从何谈起。

  针对问题“老师或家长希望你课外读哪些书”,学习辅导类占到了63%,可喜的是名著阅读占到了24%,这也大概是因为考试要考这些名著吧。而其他如科普知识,漫画卡通,历史知识等一些对学生成长有莫大关系的书籍所占比重少得可怜。

  三,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多高,没有课外阅读,都不可能获得十足的成效。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方法的训练才能培养起阅读的熟练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不强,很大程度上是按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来读书,读书的类目大多是为了应付目前短暂的目标,没有固定的远大的读书计划,没有充裕的阅读时间。

  针对这些情况我对高中生课外阅读提出如下建议和想法:

  1、激发阅读的兴趣,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创设良好阅读氛围;充分利用校会、班会、校园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次,要尊重学生阅读自由。只要是有益的东西,都要鼓励学生读。比如很多学生对大部头的经典文学作品不感兴趣,而惊异、生动、幽默、情节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第三、要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朱永新说:“在学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提供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这个空间有软硬之分。软空间指的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宽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硬空间指的是一个学校应该要拥有一个好的图书馆 。

  2、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推荐有益读物。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欣赏的是情节的离奇曲折,贪得多而嚼不烂。要他们不仅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健康的、科学的,深浅适宜的,分量适当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开始,师生们应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规定每生每学期读两三本书,平均每天写一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向学生推荐新近较有影响的作品。

  3、办好图书馆,创设阅读氛围。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三大支柱之一的校内图书馆,必须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多开辟阅览室,多安排阅览时间,多为学生提供高品位、高质量的图书,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让每个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寻找精彩,有所收获;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积极向学生宣传推荐格调高雅、质量上乘、知识容量大、可读性强的好书、好作品,达到“开卷有益”;发挥核心书目的导向作用,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与要求,充分准备各类不同的图书;要优化读书环境,在阅览室内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既美化阅读环境,又营造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一走进图书馆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的思想才能得以净化,情感才能得以升华,才能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4、采用科学措施,切实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查工具书,怎样做书间评点。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法,如自读一本书的方法,精读的方法,略读的方法等。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词语笔记,即在阅读中对一些优美的词语,随手一记,勤收集勤积累储存,时间长了,这便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第二种是摘录式笔记,即分类记下名言警句、谚语、典故、人物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社会的认识与剖析等。第三种是心得笔记,包括评论和赏析,凡有所得便随时记下片断或成篇均可。

  5、重视名著阅读,提高阅读品位。

  名著以其无与伦比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尤其是在当今,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阅读名著已成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阅读名著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完整人格。当我们的学生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一定被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而热血沸腾;当我们的学生为葛朗台的悭吝残忍而咬牙切齿时,我想他们也已明白了什么叫慷慨和善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本好的名著恰如一场及时的春雨,浇灌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走向成熟。其次,阅读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再者,许多名著蕴含着丰富哲理,教师在借助名著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抽象思维,为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学生经过课外阅读,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收获。因此,教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面向广大师生汇报自己的读书心得、研究成果和情感收获;让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学识、自己的风采,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具体活动如下:(1)开展阅读名著的知识讲座;(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还要复述或背诵精彩的片断;(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选出十佳读书笔记;(4)利用第二届文化艺术节的契机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读书竞赛、作文比赛,展览优秀作品,营造校园热烈的阅读氛围,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课外活动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们深信,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自由阅读的海洋,必将会锻炼成乘风破浪的水手,扬帆远航的船长。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16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10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七成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接近两成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一成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接近六成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接近两成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一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六成以上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两成以上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一成以上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不到九成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九成x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五成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七成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九成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八成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四成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三成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17

  一、调查概况

  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xx小学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只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这证明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文凭不高。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话不算很标准。这些状况比较让人忧心。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

  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

  据了解,在现今中学,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小学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三次课。通过这几次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了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尽量用表扬来鞭策他们进步。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的调整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老师不足惧的想法。小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认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的老师,他们会去寻找老师跟他们的共同喜好,如果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他们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那种对待学生不公平的,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乖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不约而同的。每个孩子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用的方法可能会让老师喜欢,也有可能会让老师产生讨厌的情绪,后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可以说每个孩子的行动出发点都是好的,端看老师是如何看待它。实习中,我就见到这样的事情。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小男生叫李嘉龙,很是调皮,老师不看到他还算比较收敛,老师的目光一转到他身上,他便更调皮了,老师对他就比较头疼,因为他上课老是插嘴。综合我的所见所闻,我认为李嘉龙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比较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在每次跟他的谈话中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我认为,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引导之道。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抵触老师,甚至抵触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知识面比较狭窄,上他们的课就不能海阔天空地、一股脑儿地将语文老师所有知道的、关于课文的东西都灌输给他们,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如果语文老师不管不顾这些,那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上语文课的兴趣,甚至讨厌起语文课来。实习期间,我教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叶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这里需要给他们拓展一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含义,但是又不能讲的太过深入,不然的话不仅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而且学生也理解不了。于是,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比较浅层次的讲述了一下基本过程,只要求他们明白叶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学习压力方面,我是在小学实习的,调查的对象都是小学生,教育局明文规定他们的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回家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为回家作业的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划给语文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负担还是很轻的。不过我不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立言,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了解。据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到的,大多数学生对回家作业的量还是很满意的,也能够及时完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迟交或不写作业。可是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校的课堂作业太多了,导致他们没时间玩耍。我了解到硬笔习字册是他们课后必须要完成的,大多数时候还要完成大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订正,有时候还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誊写。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去问了几位老师,老师们告诉我其实他们并不想这样,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由于教育局给的回家作业时间太少,导致很多既定任务无法完成;二是学生本身回家作业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利用课后时间让他们订正返工;三是学生的升学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成绩,放松作业这块,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学生家长也不能理解,这在前几届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在言语上的发展,适时给与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适时把握学生在识记能力上的发展,让他们多记多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学业成败、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品质上的塑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注重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适时给予他们指导,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关心他人。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两个能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须具备一定基础:即字、词、句知识基础知识;表达技巧;文学常识等。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现实目标:基础知识、阅读、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能力。根据以上了解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小学生减负不能光看回家作业量,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教育局的既定作业量。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做人的学问。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18

  本次我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师范生教育实习能力,主要采取对我所实习的单位即大理市第三中学的所有实习生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并附带一些有关的问题的提问,记录下他们的回答、建议和想法等。根据问卷的总体数据来写这份调查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真实性及可靠性。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实践活动。它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性环节,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教育实习的任务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研究实习等。教学工作实习是师范生参加教育实习的首要任务,内容包括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教学环节。这几个环节形成了教学实习的整体,其中上课即课堂教学是核心环节。 课堂教学实习是培养实习生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和教师的指导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在实习前在学校都进行过一定的培训或训练,但这些对于一个合格的老师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习生在实习前的思想准备、业务准备、物质准备等。我想现在大家都明白实习在自己学习生涯中的地位,所以思想准备自不待言。大家可以从业务上的准备、沟通方面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三方面估测自己的准备是否充分。

  我来到实习单位实习之前,就感觉到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大学生或青年教师往往会将精力放在如何上课,如何运用教学方法上面,结果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实际上,广泛阅读,对备课更为重要。备课不仅是知识的重新构建,也是跳出教材看教材的超越。备课的关键在于阅读。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呢?结合教学内容,阅读学术研究的新成果与原始资料,才能拓宽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这一点上,对于史料的搜集就不能马虎。教师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历史教学的特点,史料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当下高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只为“应景”、不求实效;随意删减,解读偏颇;贪大求深,超出认知等现象并非个别。如何合理地运用史料,发挥史料在教学中的最大效益,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论从史出”作为历史研究与历史教学的原则,早已成为定论。所谓“论从史出”是指获得结论应依据史实,或由事实形成“脉络化诠释”的意识,着眼于历史理解的综合分析以及理解历史的基本方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首先应充分理解史料的价值和史料的典型性,区分史料陈述的客观事实和作者的立场、观点。课堂教学与试题命制在运用史料上是有区别的。课堂教学应当尽量选择简短而又典型的史料,命制试题则要依据考查目标考虑史料的信息特征。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试题命制,运用史料都应避免简单化的倾向。尤其是课堂教学,一些青年教师不严谨的做法值得关注与反思。备课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工作,然而想要备好一堂课也是需要我们下很多功夫的。

  我在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实习生能否独立分析教材,编写教案,并科学制订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表述准确,具有可操作性,这个问题的问卷结果中比较可以的占了68%,而完全可以只有12%,着说明很多实习生对教师的一些基本技能还不是很熟练,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学习和摸索。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习方面,努力实习“三个基本”:基本能够写教案、基本能够上讲台、基本能够板书;努力实习“三个充分”:充分利用时间、充分锻炼自己、充分提高自己。关于实习生教学仪态的问题,大多数的学生由于在实习前进行过一定的训练,所以基本能做到教态自然大方,仪表整洁得体,态度和蔼,能使学生觉得可亲可敬,这也是我的问卷中调查的问题。

  接下来的问题对很多实习生都很困扰,就是板书的问题。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计算机、投影仪、摄录机等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纷纷登场,给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增添了许多生机。多媒体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育手段、教学方法、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使传统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那么,传统教学是否就一无是处了呢?是否我们实习生就不用过多的注重板书的练习了呢?当然不是。传统教学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几千年的积累与发展,有着丰富的遗产和宝贵的经验,是我们发展新教育的基础。板书不仅要做到工整清晰,更重要的是调理明确,使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贯穿在一起。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实习生的板书仅能做到工整,调理清晰就没有太注意,这实际上也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板书的练习不仅是靠时间的积累,也是经验的积累,作为一个老师不管是上课还是板书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让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

  教学实习最重要的就是讲课了,我去听了多个实习生的第一节课,感觉讲得很出彩的确实没有几个,不是教学内容不熟悉,就是讲课方式太平淡,不能引起学生的互动,还有就是思路不清晰,重难点没有突出。其实这些都不是这几个实习老师的不足,而是大多数实习老师的不足之处。由于实习是真正的面对学生,跟在学校组织的训练确实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胸有成竹,课前准备十分充分,并且在应对课堂上的突发性事件要急中生智,沉着冷静地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如果学生无进步或无发展,则教学是无效的。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从知识传授观向智慧传授观的转变。追求智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这种从知识获得到能力提高,再获得智慧的上升过程,就像学者何万国说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不仅与获得的知识性质、表征、类型有关,更与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等有关。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来实现知识迁移,就得依据“迁移规律”设法为新知识的生长提供联系的“认识桥梁”,通过迁移来发挥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铺垫作用,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会举一反三地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技能、方法和态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很多实习教师在讲课时经常 “心中有教案,目中无学生”。我看到跟我在一个实习单位的一位实习生在反思日记中这样写道:“这两天总觉得。我们讲课,考虑得最多的是自己和教案:自己是否表现得不错;一节课能否按计划讲完;是否得到了同学和指导老师的认可;讲完后剩下的时间我该怎么办;讲不完我又怎么办,等等。我们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们是怎么想的;我这样讲学生能否接受;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课学生既感兴趣又学到东西,等等。”这种时候我们就会问自己一句,我们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吗?老师在课堂上教历史,把过去世界的某一片段,好像图像一样地讲述出来了吗?学生听课,好像见到了过去世界的某些精彩画面了吗?老实说,我们并不知道。姑且不论历史课是否“应该”这么教,或者说历史课最好的教法是否应该包括这一部分,我们只问,中学里各个年级的历史课,是怎样进行的?也许,我们知道得很有限。我们并不清楚地知道老师怎么在教历史,也不了解学生上历史课的真正感受是什么,或许并不是夸张的说法。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因为我们对这些都欠缺调查。

  以上的调查主要是针对实习生在教学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实习还有另外一个部分就是班主任工作的实习。首先我们到达实习单位之后就应该尽快从原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的档案、找学生聊天的形式了解班级。在了解这些之后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并根据学生的之间的交往和心理等安排几次主题班会,且班会的意义及目的性应该明确,活动之后应搜集同学的想法和意见,以便下次班会注意改进。我们实习生进行工作时要注意发挥班委和团队的作用。防止包办代替。处理问题要客观、公正,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尊重原班主任,要虚心向原班主任学习,主动争取原班主任的指导,要注意维护原班主任的威信。批准请假和批评学生,必须先请示原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时,要注意维护教师的形象,避免出现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在实习期间,要注意维持所在班的正常秩序,经常向原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请示汇报。组织集体活动要注意安全,未经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学校同意,不得私自带学生外出活动,避免发生异常事故。

  关于实习生在班主任工作实习的问题上我设置了这个问题:实习生能否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性的组织班会或独立组织班级活动,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形式活泼,学生踊跃参与,具有教育价值。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对这个问题的处理还是有些吃力,毕竟是自己亲自主持的班会,而且要面对各种性格的学生,实习老师还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实习老师应做好个别学生的调查了解工作,并中肯的通过不同的方式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和帮助。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实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是对实习生处理事情的锻炼,更是交流沟通的重要工作。

  我们的教育实习的最后一个部分就是调研,也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调研题目的确定,一般结合自己的专业以及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总结,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同时解决实际难题。题目的选取可以比较广泛,如关于学校建设的,课堂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课外实践活动等,一切有意义的选题均可。关于调研的部分我也为实习生设计了几个问题,我认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实习生能否进行有意义并且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调研。经过我在大理三中和一些实习生的交流中我发现有些大学曾开设过社会调查研究这门课程,大家对一些基本调研的知识还是有的,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写成一篇有实在意义并且自己感兴趣的调研。其实我在选题的时候也有很多顾忌,但觉得实习生教育实习能力的调查确实对实习学校和我们自己本身都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并且能从中审视自己,这样也能让我在课余时间跟更多的实习老师交流经验和感想,这也是我们实习中的一段难忘经历。

  总体调查结果发现,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各大学的艰巨任务,加强教学技能的培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的引导,加强对包括教育对象在内的教育形势的分析,早开始注意培养师范生的教育专业意识及专业素养等,都是实习生应当强化的。接下来我就我所学的专业谈谈有关的想法。

  对于我们历史学科,《百家讲坛》的热播,使很多人关注历史,喜欢历史。确实,历史是充满灵动的智慧之学。实习期间上第一堂课,我带着忐忑不安与激动的心情,走上了高一教室的讲台。其实在上课的前两周,我已开始思考如何讲好我的第一课了。我对历史的入门课采用了很一般的方式,那就是从历史是什么,即历史的定义;为什么学习历史,即历史教育的人生意义与社会价值;如何学习历史等开头。 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常常是千篇一律地分析背景、推导结论,历史课程内容的教条化、概念化致使很多教师的教学语言生硬、呆板,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喜欢历史课了。历史课堂要充满活力,教师必须创新教学内容;要善于从历史的瀚海中,选择适合于课堂教学的素材,用历史原本的丰富多彩吸引学生;要借用历史人物的智慧和激情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历史教师还要学会利用建构主义理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创设历史情景,注意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树立“大文科”的意识,加强文史渗透,学会用生动语言描述历史,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喜欢历史,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学习能力。我在实习过程中经常去听一位老教师的课,他课堂教学中经常选用经典的演讲词,用原本精彩绝伦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历史场景,深深地吸引和震撼了学生,使历史课堂充满了活力。什么叫“精彩”?如同评价一堂好课,实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地学生的水平差异很大,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也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时候,课堂教学的价值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乃至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后才能体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精心设计的课题提问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提问是历史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极其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提问的设计与提问的运用往往起关键作用。在新课程中,历史课从传统的满堂灌输转向启发疏导,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思维素质,课堂提问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心理学指出:只有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探明学习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类型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真正的教学设计都应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都有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如何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关键。因此,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思维特征,结合历史课程的专业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及其实施过程的策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还有一个我在实习时发现的问题,这个问题并非只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问题,很多教师,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在试题的选用上仍习惯于“拿来主义”,缺少对习题的精选,“题海战术”大行其道,很少有老师去关注命题的理论、技巧,也很少有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自行命题。可以说命题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已经成为制约中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中学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能力的调查,由于只是在我所实习的单位进行的调查,结果和情况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相信这份调查报告也是能够真实的反映大多数实习生实习能力的,不足之处请老师指出并指导。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19

  一、调查概况20xx年8月28日至9月30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镇江市南门小学(又名: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以我实习的三年级语文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的指导老师王燕老师、年级主任张俊妹老师、三年级二班班主任黄丽萍老师以及两位新老师:仲菲老师和孙琴老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只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这证明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文凭不高。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话不算很标准。这些状况比较让人忧心。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中学,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小学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三次课。通过这几次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了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尽量用表扬来鞭策他们进步。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的调整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老师不足惧的想法。小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认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的老师,他们会去寻找老师跟他们的共同喜好,如果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他们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那种对待学生不公平的,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乖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不约而同的。每个孩子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用的方法可能会让老师喜欢,也有可能会让老师产生讨厌的情绪,后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可以说每个孩子的行动出发点都是好的,端看老师是如何看待它。实习中,我就见到这样的事情。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小男生叫李嘉龙,很是调皮,老师不看到他还算比较收敛,老师的目光一转到他身上,他便更调皮了,老师对他就比较头疼,因为他上课老是插嘴。综合我的所见所闻,我认为李嘉龙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比较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在每次跟他的谈话中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我认为,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引导之道。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抵触老师,甚至抵触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知识面比较狭窄,上他们的课就不能海阔天空地、一股脑儿地将语文老师所有知道的、关于课文的东西都灌输给他们,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如果语文老师不管不顾这些,那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上语文课的兴趣,甚至讨厌起语文课来。实习期间,我教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叶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这里需要给他们拓展一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含义,但是又不能讲的太过深入,不然的话不仅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而且学生也理解不了。于是,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比较浅层次的讲述了一下基本过程,只要求他们明白叶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学习压力方面,我是在小学实习的,调查的对象都是小学生,教育局明文规定他们的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回家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为回家作业的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划给语文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负担还是很轻的。不过我不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立言,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了解。据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到的,大多数学生对回家作业的量还是很满意的,也能够及时完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迟交或不写作业。可是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校的课堂作业太多了,导致他们没时间玩耍。我了解到硬笔习字册是他们课后必须要完成的,大多数时候还要完成大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订正,有时候还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誊写。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去问了几位老师,老师们告诉我其实他们并不想这样,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由于教育局给的回家作业时间太少,导致很多既定任务无法完成;二是学生本身回家作业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利用课后时间让他们订正返工;三是学生的升学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成绩,放松作业这块,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学生家长也不能理解,这在前几届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在言语上的发展,适时给与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适时把握学生在识记能力上的发展,让他们多记多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学业成败、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品质上的塑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注重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适时给予他们指导,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关心他人。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两个能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须具备一定基础:即字、词、句知识基础知识;表达技巧;文学常识等。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现实目标:基础知识、阅读、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能力。根据以上了解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小学生减负不能光看回家作业量,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教育局的既定作业量。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做人的学问。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20

  幼儿园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建筑,它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幼儿园建筑设计受到幼儿教育方式、内容以及幼儿身心特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建筑师处处以 “童心”来思索,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环境。我们8人为小组,利用工作日及休息日时间分别对广和幼儿园、湖光山色幼儿园、青岛实验幼儿园曙光园和文蒸嘉尔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幼儿园建筑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现将体会简述如下:

  广和幼儿园

  简介青岛广和幼儿园始建于2019年3月,隶属青岛广和物业公司和市北区托幼办双重领导,地处风景秀丽的浮山脚下,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分南北两园,南园称六小区园,北园称二小区园。总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总户外活动区3800平方米。设22个教学班,在托幼儿约800余名,是青岛市办园规模较大的幼儿园之一。我们去的是南园。

  调研心得

  该园位于开放式居住小区内,两条小区干道的交角处,主次入口分别向两道路开放。便于家长接送。幼儿园主体建筑位于用地北部,南部是室外活动场地,既保证了两者兼具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又避免了道路交角带来的干扰,营造一个良好的声环境。整栋建筑建于坡地之上,但并未完全依就地势,而是部分添平,借高差抬高一平台作为附属活动场地,安置部分活动器械。踏步的设置丰富了院落的空间层次,加强了趣味性。平台沿园周绕至北面场地,这一抬高桥廊不仅将两边有机联系,还拓展了孩子们的游戏方式,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手法。园周用通透铁栅栏与周围相隔,并在内周植以绿化,既美化了环境,又于外界保持适当距离。但不足是绿化与铺地没有很好的结合,院子满面铺砌,使庭院显得非常枯燥,同时幼儿活动极不安全。

  建筑采用集中式布局,将幼儿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集中布置在主体建筑内,其中生活用房位于南部,朝南偏东;供应用房位于建筑后端,与幼儿园的次要出入口有方便的联系;服务用房位于建筑东部,与幼儿园住入口接近。这种平面组合的方式节约用地,减少了交通面积,使各功能部分联系方便。

  建筑造型以六面的坡屋顶为母题,体现出一种小建筑的尺度感和幼儿建筑的独特个性。坡屋顶的运用不是单纯地抄袭沉闷的传统方式,而是巧妙地采用了各种坡顶组合形式,统一中求变化,创造出一种丰富多变而又协调统一的屋顶形式,在体量连接上流畅自然,尖顶的屋檐又活泼了气氛,其线形的动感与幼儿的性格相吻合。各单独的体量粉饰成不同的浅色调,黄蓝相间,活而不乱。

  考察中曾留意有这样一个细节:广合幼儿园北广场有一戏水池,但由于管理方的种种原因已废弃不用,上面覆盖了杂物。幼儿天性喜欢水,对水有很大的适应能力。水不但使幼儿增添活力,而且可以使皮肤经常保持清洁。同时水的特性也富于游戏,活动于较高价值。该园的行为既是对建筑用地的浪费,也让幼儿失去了与水亲近的机会,最终违背了设计的初衷。与此类似的还有实验幼儿园曙光园里的小动物饲养房。本以为里面会饲养一些小动物,走进发现仍旧是堆放的杂物。在考察中大多数幼儿园都有类似情况,本设计好的小动物房大都闲置。幼儿对温顺的小动物有天生的亲切感,他们常常以不同的方式接触他们。通过与小动物的交流,可以激发他们对幼小生命体的兴趣和爱抚,从而唤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但与此同时,因为小动物房舍需要成人更多的料理,如喂食、打扫卫生等,给管理者带来诸多不便,从而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环节,任凭“空房子”摆在那里。当然,这不能归咎于建筑师,但作为设计者,也应当有责任在建筑交付使用后多与使用者进行交流,在获得反馈信息的同时敦促他们按设计意图进行维护和使用,以使物尽其能。各方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范文   工作报告   调查报告   素描   德育   中学生   音乐教育   老师   教师   时间   学校   知识   学生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