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办公室礼仪规范

  办公室是教职工在学校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也是教职工集体生活的场所。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应该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下面是品学网为大家准备的教师办公室礼仪规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教师办公室礼仪规范

  办公室是教职工在学校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也是教职工集体生活的场所。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应该互敬互爱,互帮互助。

  1、以礼相待。早晨相遇,主动打招呼,互祝“早上好!”,课间相见,点头微笑,互致“你好”。下班道别,说声“再见!”得到别人帮忙,赶紧说声:“谢谢!”“辛苦了!”

  2、言行高雅。不打听别人私事,不背后议论其他教职工,不散布是是非非的事情,不闲聊谈笑。在办公室要保持安静,认真工作、认真学习、认真研究,不说不做任何与办公无关的事。

  3、清洁整齐。做好办公室的整洁卫生和物品摆放工作。负责卫生值日工作的老师,要提前到办公室,按要求自觉做好工作。办公用品的摆放时刻保持整洁、美观。上班时第一个进入办公室的,主动开好门窗;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把门、窗、灯、饮水机关好。

  4、热情待客。有客人(或家长)来访时,应热情欢迎,微笑起立,让座请茶:“您好!”“请坐!”“请喝茶”。接待客人时如果要离开,或手头正有要紧的事要处理,应对客人讲“对不起,请稍后”。回来后或处理好事了,应向客人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

  如果被访的教职工正好不在,其他教师也要热情接待,并帮助寻找被访者。客人走时应起立送至门口道别:“欢迎您下次再来!”,“慢走!”,“再见!”。

  5、不妨碍别人。集体办公室内不得吸烟,不高声讲话,不做体育游戏,不玩电脑游戏,不高声放录音等。

  6、电话礼仪

  (1)打电话礼仪

  当电话接通后,应首先说:“您好!我是某某老师”。无论是给家长或同事打电话,说话时要保持一种高兴的语气和声调,切忌冷漠无情,但也切忌声音过大。交谈结束后,应客气地道上一声:“再见!”并轻轻挂断电话。切忌鲁莽地将电话“喀啦”一声挂断。

  (2)接电话礼仪

  当听到电话铃一响(一般不应超过三声),便要拿起话筒,用普通话说:“您好!我是(自报姓名),请讲。”接话完毕,应谦恭地问一下对方:“请问您还有什么事情吗?”然后再道一声“再见!”。在一般情况下,接电话者让对方先挂机。

  教师课堂礼仪

  1、进教室前,教师应整理好上课用品,并检查整理好自己的仪表,关闭通讯工具,或将通讯工具设置成无声状态后,放置在办公室的安全地方。

  2、上课开始时,组织教学的礼仪

  (1)上课预备铃响,教师和蔼、微笑地走进教室,轻轻、稳当地摆放好上课用品,并了解学生上课准备情况。

  (2)上课铃响,教师从容走上讲台,然后肃立(规范地立正)。

  教师:“上课!” 班长:“起立!”

  教师:“同学们好!”全班同学:“老师好!”

  教师面带笑容,用温和的目光把全班同学环视一遍:“请坐!”

  3、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的礼仪

  总的要求是:微笑、和气、文雅、不恶语伤人。

  (1)用普通话教学,并多用敬语“请”字和尊敬手势。例如“请某某同学回答问题”。手势的基本要求是:手指伸直并拢,手与前臂成一条直线,肘关节自然弯曲,掌心向斜上方。禁用食指指向学生,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2)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发言,中途不要打断。

  (3)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侮辱学生人格,不挖苦讽刺学生,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

  (4)语气、语调友好、冷静、诚恳,对学生不能使用蔑视、讥笑、讨厌、憎恶的语气,不能对学生粗暴地大喊大叫。

  (5)仪态举止优雅。讲课时不坐着,不靠着,也不过多地来回走动,同时注意避免不雅举止。

  (6)珍惜学生的上课时间。不讲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不长时间责备学生等。

  (7)学生练习时,教师认真耐心地巡回辅导,关注每一个同学,不做与辅导无关的事。

  4、下课时,组织教学的礼仪

  下课时,教师要与学生礼貌告别,保持愉快的心境。其礼仪程序是:教师(面带笑容):“下课!”

  班长:“起立”

  教师:点头致礼,“同学们再见!”

  全体学生,精神抖擞地回应:“老师再见!”

  (教师切忌:①拖堂;②学生施礼时,教师埋头收拾自己的东西或急匆匆离开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范文   礼仪   职场礼仪   办公室   教师   教职工   课时   客人   老师   关系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