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重点与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四、单元教法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五、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课时:

  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分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六、注意的问题

  因为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争购减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是应该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范文   教学计划   刻度尺   长度   单位   线段   课时   难点   物体   单元   观念   计划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