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屋初中读后感

  《海边的屋》是当代作家曹文轩《灰娃高地》中一篇令我感触颇深的文章。文章虽然没有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催人泪下的语句,但读完后心里却涌出一种莫名的感觉……

  文中的几个片段不断在我脑海中闪现。

  片段一:远处,海湾的尽头,正在拆毁一艘巨大的海轮。切割钢板的蓝色火花,刺眼但很美丽。据说,要一年才能拆完。现在它已被切割的参差不齐,像一只残缺丑陋的黑色怪兽。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们已千沧百孔的家园——地球。这残缺丑陋的黑色怪兽难道不是比喻被人类某些无限制发展而“分割”的地球?那美丽而刺眼的蓝色火花不就是某些“发展”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与舒适?难道我们为了享受一时的便利,而去“分割”伤害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吗?

  片段二:眼前几座新建成的乳白色的、米黄色的和浅蓝色的大楼。建筑还在向海边延伸……早上,新闻播音员的话语还萦绕在耳边:我国近30年内,湖泊减少了243个,约占总数的1/10,其中湖北减少的最多。湖泊减少的原因,其中围垦田地约占42%,人为因素(房地产开发)约占40%,这预示着什么呢?

  我不禁又想到:最近几年国内外地震频发,8。0级的'汶川地震、9。0级日本地震、7。0级的雅安地震等等;还有今年雨水的严重不均,东北淹了,而广东、广西旱了,某些地方的农作物绝收;离我们最近的聊城也淹了,电影院附近的水没过了车顶……这是否是我们人类的发展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地球在为我们敲响警钟?

  片段三:月儿向霜叙说城里的若干好处,说到最后,她痴迷地望着大海说:“城里也不都好。”是啊,城市建设与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效应。电视、报纸和杂志上也不断提醒人们:发展中不要忘记地球的生态问题,可是为什么到现在地球生态越来越失衡,大自然的灾害越来越多呢?

  傍晚,夕阳拖着一抹淡淡的虾子红照耀着一栋栋的高楼,我漫步其中,不断思索。不经意的回首,发现鳞次栉比的高楼间夹杂着一两座低矮的瓦房,不禁想到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是否也怀着与文中老爷爷一样的心情。如果面对这样的事情,你是像文中的霜儿和月儿一样,几乎整天想念爷爷和大海,有时想着想着就哭了,可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哭,哭的没有道理;还是像老爷爷一样,亲手烧掉了那栋他依恋已久的茅屋,放掉那曾经和自己父亲度过生死关头的帆船,让这烫人的火一直烧在心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范文   读后感   雅安   海边   老爷爷   月儿   湖泊   刺眼   高楼   文中   片段   地球   初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