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子》读后感

《孽子》读后感1

  或许是时代的不同,我的心总是带着宽容,觉得一切存在都是合理。似乎好的作品都有一种特质,就是无对错。有时有善恶,但它们总会集中在一个个体上。孽子已经不仅仅是描写同性恋群体了,它描写的可能是一群迷茫的青春鸟,拥有着青春却并不是那么舒适可爱。年轻人真正面对世界的时候总会不知所措,儿时天性的纯真和社会的现实相磨合对抗。孽子在这样的矛盾基础上加上了更沉重的同性恋中心点,使全文矛盾更加明显突出又让人依旧想要继续阅读,因为这是一个一定存在的现象,他们也是一群确实需要理解可一直没有得到理解的迷茫的人。

  野凤凰像烟火,嘭得一下盛放,璀璨夺目。是内里的硝火和外界压力空气反应的结果。我看完也不能给阿凤说个结论,他桀骜不驯,眼里始终闪着灼灼的光,像野火肆虐不把周围把自己烧得轰轰烈烈漫山遍野就不甘心,哪怕是这样,可能大火燃起也不会得安宁。我年岁不大,涉世未深。但始终相信狂风暴雨同归于尽固然刺激,肾上腺素飙升,可是和风细雨,温温柔柔的触碰和爱才是长久之计,细水长流更符合人类寿命的时长和速率。

  父辈和儿辈的关系,不知,人和人的关系太复杂,越亲近越复杂,何况是生命之间的关联。

《孽子》读后感2

  轻轻合上白先勇先生的《孽子》。心里的千种念万般想如刚被拽断的珠链,大大小小的珠子活泼生动地在地板上蹦跶跳腾,一阵噼啪过后,满地的零落。我无法清晰地照原样一一串联,只能择其一二,信口胡诌。

  看这样的小说如看话剧,当然背景是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卑贱、隐晦、肮脏的世界,这里有一群被抛弃,无所归依孩子。毫无希望的贫穷,压抑阴沉的色调在淡白色的素描纸上慢慢突显,那炭笔有点涩,笔触有些凌乱。灰暗的公园午夜,狭仄闷热的出租屋,残破污秽的巷底那间有辛辣呛鼻霉味的破旧矮房子组成一个令人绝望的场景。也许必须有这样的场景,将这世界上所有的光,所有的希望一点一点捻灭,灭到死一般的沉寂,然后在残墙颓垣,荒原疮痍上看到一丝嫩嫩的绿。这绿仿佛生宣上那抹柳芽,随水墨缓缓晕染开去,渐渐春色漾满整个画面。可惜小说里每个这样的鲜亮温暖的场景都是稍闪即逝,让我的情绪刚刚舒缓开来又陷到惴惴中去了。

  小说里能带给我丝丝暖意的情节都跟早逝的弟娃,被遗弃的痴呆小弟,福利院里没有双臂的傅天赐,还有略带智障的阿雄仔有关联,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体验尘世的残酷,还是这些尚年幼的青春鸟期望自己能饮下一杯忘却情缘和苦痛的断肠水?但是感动我的`是弱势对更弱势的那种悲悯。我觉得这是种很高尚的情感,达则兼济天下是君子的德行,但只有半杯羮也能分一勺与人又是怎样的一种操守?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落雨的屋檐下能伸出手去将另一具潮湿的躯体拥入怀抱,对某些人来说总要去权衡计量,但这些孩子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也许是因为自己曾经的切肤之痛让他们的神经变得异常敏锐吧!但漠然麻木是另一种归宿,所幸的是作者并没有让这种情感占主流。他用一种超然的态度,带着理解和温柔的眼光来看这个特殊的群体,一边用灼灼的字眼描绘出人性被破坏被蹂躏的阴暗堕落的一面,一边让他们用自己并不强壮的身体彼此取暖。

  小说里基本都是男性,对于同性之间的情感我更多的了解来自于《蓝宇》,但那个是两个人的舞台,《孽子》更多的是群体的众生相,没有具体的同性情感的细致刻画,大大小小的故事基本来自于众人的口口相传,可这种旁观者的描述同样具有震撼效果,同时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所谓的畸形的东西往往是璀璨到罪恶,淋漓到无法承受。一切的情感只要过于强烈总是要遭到嫉妒的,生命力总是不可能长久的。而且人们总会为了自己的任性付出无法想象的代价,只有水深火热的炼狱过后,那一声穿石裂帛痛不可当的悲啸,那对浮生宿世的淡然浅笑让自己对往昔有所交代并且释然。所以,爱呀!是一种摧毁吧!也是一种成全吧!

  这个时候,倒是想起一句话,通篇都让人感觉到一种流氓的温暖,而那些人都是一群温暖的流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范文   读后感   大大小小   弱势   同性恋   群体   场景   温暖   青春   情感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