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读后感950字

  《天龙八部》以结构精奇闻名于世,文字也很优美,小说通篇更像是一则寓言。 金庸先生说用“天龙八部”为名是为了象征一些现世人物。这类小说一般是浪漫色调很浓的,可《天龙八部》却给我以压抑,沉闷。

  在读《天龙八部》时,我仿佛已回到了那个诸国纷争的年代,我的思想,情感完全沉浸其中了,依稀望见了捍勇的契丹铁骑正四处冲杀,日光照在长矛上发出耀眼光辉。我看见无数百姓在辽兵的蹂躏下碾转哀号,我也看见了大宋王朝在冲天的火焰中摇摇欲坠。在那样的.时代之中,任何人都是不幸的。宋辽之争,西夏,土蕃对大宋的觊觎,到后来崛起的金,蒙古的侵略,积弱儒仁的大宋朝廷受到极大冲击。于是保家卫国,驱除胡虏成了每个热血男儿的理想和目标。当时的思想与规范不能以今世的目光去衡量,对于凶狠残暴的侵略者,老百姓的敌视是很自然的,更何况契丹人令他们失去家园,亲友,面对侵略自己国家的强盗,有血性的人都不会容忍。

  小说中的世界,是扭曲,变型,夸张的,也是黑沉沉地,如同一条碧波不起的大湖,湖面下却是暗流激涌。结构虽不及《射雕》的严谨,层次分明,却极尽变幻之能事。小说又写了一个虚竹,他的一生处处受人摆布,拜师,学武,连爱情也是这样。做什么事都身不由己,这是性格使然,毫无办法。虚竹非常想念那梦中女子,却不敢寻访,如不是银川公主问君三语,他们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乔峰,段誉,虚竹三兄弟的身世只有一个“孽”字可形容,南院大王,大理皇帝,西夏附马地位何等尊崇,可他们,可他们却都是无父无母的野孩子。在他们最痛苦,失落地时候,爱情无疑是他们的唯一支柱,人生七苦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倒也罢了。怨憎会(是不是怨憎会?我有点记不得了。)爱别离,求不得,乔峰身负血海深仇,“怨憎会”这苦他是摆拖不了的。虚竹与梦姑是“爱别离”,段誉是对王语嫣“求不得”。金庸先生一定不忍心三位主人公终日被痛苦缠绕吧,于是阿朱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使乔峰化解仇恨,梦姑在西 夏找到虚竹,王语嫣最终为段誉的真情感动。三位高贵,善良的女性,在他们最需要慰籍的时候,来到他们身边,以热爱治愈三人的创伤,这样的女子难道不可爱吗?而他们也以热爱报答了这份恩情,乔峰更是为之而死,这样的男子难道不可爱吗?

  最后我要感谢金庸先生,是他创造了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此动人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范文   读后感   契丹   银川   大理   日光   蒙古   西夏   女子   思想   结构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