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读后感五篇

  篇一:《不相信》读后感

  《不相信》这篇文章写了龙应台20年前的相信与不相信,现在的相信不相信,形成了对比。以前她相信爱国、历史、文明的力量、正义、理想主义者、爱情和海枯石烂的永恒,可是现在一件件变成了不相信。以前相信的现在有些还是值得相信。以前不相信的性格决定命运、色即是空、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都相信了。

  我在读这篇散文的时候,总觉得作者有那么丝丝的无奈,缕缕的感伤。是啊,原来的童真美好,随着对社会人性的认识,逐渐被消磨了,变得现实。小学时候我也曾经相信成绩不代表什么,成绩的多少也是无所谓。但是上了初中,我觉得我在乎成绩了,虽然没有夸张到考不好就要死要活的,但是现在我也会为成绩伤心了,不过我觉得这个相信与不相信之间的转变是好的,让我有了上进的心。小时候不相信世界上有坏人,认为所有人在心里都存在那一片善良的土地,但是现在我相信了,这个世界是一个大熔炉,在这个熔炉中还能守护着自己的那片土地的人只有被提炼出来的精华和废弃的残渣。

  我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无忧无虑,玩耍在树下的孩子了。已经到了选择相信与否的时候了。

  篇二:《(不)相信》读后感

  这是《目送》里的一篇文章,写了龙应台20年前的相信与不相信,现在的相信不相信,形成了对比。以前她相信爱国、历史、文明的力量、正义、理想主义者、爱情和海枯石烂的永恒,可是现在一件件变成了不相信。以前相信的现在有些还是值得相信。以前不相信的性格决定命运、色即是空、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都相信了。

  我在读这篇散文的时候,总觉得作者有那么丝丝的无奈,缕缕的感伤。是啊,原来的童真美好,随着对社会人性的认识,逐渐被消磨了,变得现实。小学时候我也曾经相信成绩不代表什么,成绩的多少也是无所谓。但是上了初中,我觉得我在乎成绩了,虽然没有夸张到考不好就要死要活的,但是现在我也会为成绩伤心了,不过我觉得这个相信与不相信之间的转变是好的,让我有了上进的心。

  我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无忧无虑,玩耍在树下的孩子了,我承载着父母的理想,要完成他们年轻时没有条件完成的使命。

  篇三:龙应台 -不相信 读後感

  其实这篇前半部大部分说得不错,许多事情确实不可相信。

  但是後半部所举的例子,有些仍是不可相信的。

  土地和人可以爱,但是非所有人皆可爱。

  因为有些人你爱他但他并不领情或是会利用你对他的`爱反捅你一刀(如嫌捐款过少或是假车祸真劫财)。

  真相会因为每个人解读不同而不同且会刻意回避对自身不利的部分。

  所以到最後所追求的真相充其量也只是自己所能接受的部分(ex:前文所提及的史官)。

  正义来自於规则 而规则是人定的。

  因此必定存在不正义。

  不在乎正义有时反比一味的在乎安全。

  (ex:保持中立原则)

  理想无法付诸实现即为空想或是幻想。

  也不会对社会带来任何实质上影响。

  篇四:龙应台《不相信》读后感

  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原来海其实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毁灭。海枯石烂的永恒,原来不存在。

  这句话真的很好,但是我们却总是在不断的相信,真的有海枯石烂,因为爱情的需要,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期望将不复存在,看到,知道,是一回事,但是相信也是另一回事,若真的看通看透,就可以不用在红尘生存,回归静谧的山林,远离这个喧嚣的红尘。

  篇五:读龙应台先生随笔《不相信》读后感

  相信?还是不相信?这是个问题。

  什么时候相信?什么时候不相信?这又是个问题。

  二十岁之前到三十岁之前,相信的东西很多;三十岁之后到四十岁之前,相信的东西骤减,不相信的东西渐长;四十岁之后到五十岁之前,不相信的东西相对确定,相信的东西也挟带了“自信”;五十岁之后到六、七十岁之前,不相信的东西受到质疑,相信的东西也不改怀疑;七十岁以后,不管相信的、不相信的,都已无所谓,甚至连活着还是不活着都是在相信与不相信的两者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范文   读后感   爱国   熔炉   要死要活   童真   海枯石烂   正义   成绩   东西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