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如人生-生活感言

  围棋自诞生以来,一直与人们形影相随,它既有科学特质、又有其艺术价值。网络围棋的兴起,给许多棋迷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交流的平台。

  我学围墙纯属偶然,记得一次老公和朋友下棋(老公当时还是朋友),我就故意问、是扣子吧!老公答:是围棋,这就是我第一次接触围棋,于是,在他的解释下,看他们下棋,没想到居然着了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竟成我围棋入门的开始。

  最初学下棋时,只跟老公下,不敢和别人交手,在棋盘上追着老公摸爬滚打,一心想着吃掉对方,乱杀乱断,结果是毛病堆成了山,还不服气,经常被老公一口咬住,反杀一个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棋盘上找不到我的子,局面维持不下去了,只好重新开始,杀的是天昏地暗,根本不按定式,什么棋理、常规,一问三不知,就知道吃子、围攻,这哪是下棋呀!老公耐心纠正,什么金角、银边、草肚皮的道理,久而久之,我的毛病改了许多,慢慢地学会了保护自己的弱点了,三个月下来,从当初的让15子进步到了9子。

  围棋易学难攻,睿智多变,天下没有一盘相同的棋,想读懂它,得有天赋加勤奋,难怪众多名人为其充起一生。

  渐渐的它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占居了我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别的女孩子都喜欢织毛衣什么的,可我偏偏和它接下了不解之缘,非常惭愧,学棋20年了,一直平庸,还是处在原地没动,但它给我带来了无可言语的乐趣,充实了自己单调的生活,感叹的说一声,有“你”相伴真好!

  看书长棋、是每个业余棋手的必经之路,那枯燥的围棋书,密密码码的象个“蜘蛛网”看着看着就烦了,特别是打谱的时候,打着打着就找不着北了,只好重头再来……慢慢的我找出了规律,喜欢上了打谱。你象藤泽秀行的华丽、赵治勋的坚韧、聂卫平的奔放、马晓春的轻灵飘逸,武宫的宇宙流,常昊和李昌镐的厚重,不同的棋手有不同的风格,布局、手筋、围与被围,半点疏忽不得,只有经过精度的细算,也许,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聂卫平,1952年出生,9岁在父母的熏陶下,开始学棋,他的征程中,记载了一连串显赫的战绩,他是中国的棋圣和第一位超一流棋手,是中国第一批九段高手,他是第一个在日本棋坛上刮起的中国旋风,他也第一个登上世界业余锦标赛冠军的宝座。就连在上山下乡黑龙江农场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也没有忘记黑白世界,他出色的战绩,震动了日本棋坛,奠定了中国围棋的崛起,一颗新的彗星降落了。

  常昊,1976年出生上海,6岁学棋,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输了棋回家就哭,小小的年纪就知道胜负的重要。他牺牲了10多年的青春,换来了一个苦涩的世界冠军,当他捧起“应氏杯”的那一瞬间,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执著和坚强,为了那一句无声的诺言,你坚守了这么多年,常昊,国人的.骄傲。

  李昌镐,韩国棋手,天才少年,很小的时候为了学棋,就住在老师家,常常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听到他那起落有序的落子声,他一直象神一样完美的矗立着,过五关、斩六将,独领风骚,称霸棋坛10余年,他那石佛般的情怀和迷一样深奥是棋思,都远远超出了当代一般人的理解能力。曾有棋手说;作为同行为他自豪,和他同生一个时代是悲哀。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天赋 勤奋 执著 成功。

  围棋它已超越的国界,犹如飘飘洒洒的音符,撒落在九天寰宇之间。

  学会下棋,是我有生以来最值得自豪的事,不管你造诣深还是浅,你都可以从单调的黑白两色中有所收获,它是一把智慧的钥匙,给了我一个多彩的梦境,一段美好的记忆,人生虽然不是围棋,但可以学习名人的精神,去搏击人生。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棋里棋外,一生走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范文   感言   石佛   棋坛   人生   棋手   棋盘   围棋   战绩   中国   单调   老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