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整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的方法,认识对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会填写成简单的统计表。

  教具准备:

  学生:杜小芳最高,身高是154厘米。

  一、记录

  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的数据不超出哪个范围,也就是找出最矮的是多少厘米,最教师请5名同学到黑板前,教师按照“记录单”上的顺序报数据,5名同学分别在例2的空白统计表的各个空格内画“正”字。然后,让他们擦去“正”字,填上数目,制成完整的统计表。最后要求同学们将各组人数加起来,核对一下是否与“记录单”上的人数一样。

  让同桌学生讨论一下,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先求出这个班全体女同学身高的总和,再用这个总和除以全体女同学的人数。

  教师:计算平均身高需要根据哪个表?

  学生:要根据“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

  教师:当我们要了解这个班女同学的平均身高时,就需要用到“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这说明在统计工作中,原始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便丢掉。

  二、课堂练习: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的“记分单”。让学生观察,并且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这次数学考试成绩的分数不超出哪个范围,是从多少到多少?

  怎样对这些成绩进行分组?分几组?

  怎样编制统计表的栏目?

  让同桌的学生讨论一会儿,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讨论的结果。之后,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4页,自己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填写成完整的统计表。然后教师提问:

  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可以说明这个班数学考试分数的哪些情况?(可以知道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是最多和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三、小结:

  教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和练习,谁能说一说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的方法?

  先让同桌的同学讨论、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让学生试着说。最后,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4页,一起读书上总结出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以后,指名让学生说出这个班男同学的体重在哪个范围内人数最多。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整理原始数据的步骤分为几步,每一步是怎样做的。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5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范文   教学计划   数据   统计表   教科书   同桌   女同学   身高   人数   教师   方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