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1

  看完三毛写的《撒哈拉的故事》,我很有感触。这本书主要讲了: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去了撒哈拉大沙漠,他们在撒哈拉租了一个房子,在哪儿和邻居发生的;和撒哈拉威人发生的;和沙漠军团发生的;三毛和荷西发生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三毛的文笔很幽默,特别是第一章,看得我哈哈大笑。三毛的描写也很细致,一个小表情,一个小动作都写上去了,这点我们要学习。

  看了《撒哈拉的故事》里的故事,我也对在撒哈拉居住的人有了简单的了解。他们叫撒哈拉威,如果别人用语言伤害了她们,她们就会说:你伤害了我的骄傲。

  撒哈拉大沙漠很缺水,迎接他们的只是黄沙。但三毛、荷西还是要坚持,面对这么不好的生活,还留了下来。他们把自己的家装扮的很漂亮、很有情趣,别人都说他们建成了艺术宫殿。三毛和荷西在那里结了婚。也成了名人,因为大家知道他们身上有新奇的东西,都跑来跟她借,如:红药水、刀叉、肥皂……借了也不还,不借还要骂你。撒哈拉威人有很浓的体臭,那些人几乎四年洗一次。有一次,三毛找到一个洗澡的地方,叫“泉”,结果里头臭气熏天,虽然被人热情接待,但是根本受不了,三毛还是在家里洗澡。一直这样,三毛、荷西一直住在沙漠。

  这就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里的生活,这就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大家一定要去看哦!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2

  人生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看到这句话时,心底像是被投入一颗小石子,泛起阵阵涟漪,之后再慢慢平静下来。那一种平静,叫死水微澜。

  有人说: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会被她的美惊艳到。

  而我,凌晨3点半,在昏黄的灯下,窝在床角,捧着那让无数人着迷的《撒哈拉的故事》,桌边毫无半点美感的不锈钢水壶袅袅升起水雾却让一切浸在温润中,像情人的手,抚摸着一切。与白天的喧嚣不同,夜晚的静如死寂一般,只有指腹轻翻书页伴随着我轻微的呼吸声打扰了这一夜的静。

  三毛,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仅用一支笔,就能把大漠中凛冽的沙石打磨成初春里的一场细雨,洒落每一人的心中。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抛下所有的顾虑,与挚爱一同奔向热辣辣却也冷冰冰的沙漠,只为感应前世的乡愁。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在天地间,以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始终用最洒脱、最浪漫的姿态面对世人。

  此刻,我看到了,那个女子,有着如同孩子一样的眼神,笑的时候咧开嘴露出白皙的牙齿,有如海藻一样披散在肩上的长发。你穿着长袍,露出凛冽的锁骨;你弓着腰,单薄的蝴蝶骨如双翼,一种骄傲的姿态绽放着。

  我清楚的知道,在这个时刻,我,与一个在另一个世界的陌生女子安静的面对面,本是两个各自分裂的个体,在最后,融到一起,她附在我耳边,轻声说着话。

  我清楚的知道,我们已开始出发。

  有什么事情能好过与自己的挚爱一同,在梦中的故乡,过着自由的生活呢?你说:有时想想荷西很笨,所以心里有点悲伤。荷西的确很笨,笨得可爱,居然会相信这样可爱的真相。在沙漠中的饭店里,难得有这样的温情,我问:你若知道荷西最终会离开,你会不会告诉他那些不可爱的真相?你没有说话,只是在眼前浮现了荷西抱你起来,欢快的旋转着,大胡子上沾满了肥皂水,你是只属于他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或许是命中注定,你们认识了七年后终于结婚了,为何是七年,三年之痛七年之痒,经历了七年后,时间并未磨蚀你的激情,时间并未减淡他的爱意,经历过痒与痛后,依旧守在彼此身边,走进婚姻的殿堂。没有婚纱,没有鲜花,没有觥筹交错,只有那一幅完整骆驼头骨,只有那漫漫的黄沙,无边而庞大的天空,还有身边你爱惨了的荷西。给你公证的法院里的人也穿得比你们俩正式,我掩嘴笑了笑,你唇边也挂着笑容,那种甜蜜的,小女人般的笑容。可是这样的、真真实实的婚礼正是你梦寐以求,不是吗?

  你爱耍小聪明,有一点治小病的心得,就热心肠的帮助其他人,荷西为你捏了一把汗,你说:他认为我在乱,不知乱背后也存在很大的爱心。我轻轻摇摇头,说:你这小毛病什么时候才能改?你只笑不言,望向那边。你哈哈大笑的跑开,荷西在后边追着,好似漫画中一样好看极了。你轻声念道:其实,最好的时光,无非就是你在笑,他在闹,如此温暖的过一生。

  沙漠固然美丽,可在那美丽下也会有危机重重的时候,当心爱的人陷入困境,自己也在受苦时,你会怎么做?绝处逢生!你那小小的身躯里忽地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做了多少不可思议的事,你的眼神变得温柔起来,经历过惊心动魄后,依偎在爱人怀里才是最好的安抚。

  到底,一个人要爱另一个人到什么程度,才会无条件的对另一个人好,好到毁灭自己成全别人?沙仑爱上的那个女子,在你眼里,在荷西眼里,在我眼里,都是对她不屑的,可沙仑为了她,付出了一切。或许,沙仑只是对幸福的渴望,渴望爱,渴望家,渴望温暖,在他的一生中,或许只有那一个女子曾经给过他温柔,哪怕是有目的的,他也心甘情愿。我突然想起了在报纸上、电视上,常报道的诈骗案件,独居老人为了享受被人关爱、被人了解的快乐,相信一些居心不良的诈骗分子,把自己的棺材本都给了别人,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总是在想:值得吗?你轻轻说到: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其幸福快乐的。

  佛说:因缘果报,前世种什么因,今生受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母亲信佛,受她的熏陶,我也信佛,相信善恶终有报,相信世间会有那么一些事是科学解释不了的,就好像你捡的那一个铜片,录音机碰了它会打转,汽车碰了它刹车会失灵,咖啡壶碰了它会漏导致煤气泄漏,小病碰了它会成绝症,这一切都不能用科学来解释,但它的确存在,真的,让人不得不信。你在空中摇摇裙摆,空灵的声音像是从天边传来:不是的,或许,我在潜意识中总有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欲望,所以,病就来了。又或许,这也是一种认知自己的方法,只是方法太过险恶,而且,我也不愿认清自己。不管怎样,噩梦过去了,沙漠美丽的秋天正在开始。

  夜来了,我点上白蜡烛,看她的眼泪淌成什么形象。

  沙漠那样的孤寂,你真的受得了吗?我问。

  我的半生,飘流过很多国家。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住过,看透,也尝够了,我的感动不是没有,我的生活方式,多多少少也受到它们的影响。但是我始终没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将我的心也留下来给我居住的城市。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你说

  荷西呢?我问。

  在这个人为了爱情去沙漠里受苦时,我心里已经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你说。

  我从未对那片炽热的土地产生过憧憬,可在你的书,却把它描写得美轮美奂,如同少女的梦,这里如此之美,我们可否停留?

  不,这不是我们的终点。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3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读了《撒哈拉的故事》这本有趣的书。《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与荷西在沙漠里的所见所闻,记载了他们多姿多彩的历程,从中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三毛的乐观、热情、快乐的心境。

  这本书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犹如走进一幅充满异国风情的画卷。浓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细腻而风致的文字里,一种情愫在萦绕,一种爱意在流淌,一种震撼心灵的人性美开始浸润。难以想象,在酷热难耐、物资匮乏又偏僻落后的撒哈拉,她与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乐趣横生。这段故事记叙着她与荷西的幸福,记录着琐碎的烦恼、忧愁、快乐。同时也带给我从未体验过的沙漠风情。三毛说她第一次见着撒哈拉,像见到久违的故乡。从她的小说中,我可以感受到一个遥远而又新奇的世界,我们可以想象她在沙漠里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样,可是在现实中我们不曾想象过一个现代人在荒凉的沙漠里会是什么样的生活。在艰难的日子里,她和荷西动手设计房子,买石灰水泥糊墙、补窗户,用装棺材的外箱改做家具,到垃圾场拾汽车外胎自做“鸟巢”式的坐垫,巧用铁皮和玻璃自制风灯,用沙漠麻布缝制彩色条纹窗帘……,积极乐观地一步步建设着充满情趣的“沙地城堡”,三毛还说“在一年以后,已成了一个真正艺术的宫殿”。人们常说,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来都是质朴,感人。阅读她的书,仿佛你是在跟她交谈,而不是在读她的书,就像别后的友人在向你诉说着她远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饰。看的时候舒服,放下时却是如此的感动。

  三毛以极大勇气和灵明智慧行走在沙漠里,留下了一个个生动、浪漫、离奇的故事。她犹如开在沙漠里的繁花,到处绽放美丽,将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那份浓浓的爱流淌在沙漠里……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4

  阅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一书,我仿佛与作者一同经历一场惊心动魄而又不失快乐的旅行。

  三毛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感情,诗意的情绪把我们带入了雄浑壮阔的非洲沙漠,让我们感受到沙漠的独特魅力。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终年高温少雨。虽然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但是也形成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这是一片由金黄色砂砾组成的乐园,大地温柔的起伏着,在无穷的穹苍之下,静如一个沉睡的巨人。沙漠中有如幻又如鬼魅似的海市蜃楼,迎面如雨似的狂风沙,焦烈的大地,向天空自由生长的仙人掌,千万年前干枯了的河床,绵延不绝的山峦,深蓝到冻住了的天空……它以其特有的近乎厉冽的美,向人们吐着温柔的气息。

  三毛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沙漠的狂野与温柔这些自然质朴的意境,更有她那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自由不羁的灵魂。

  有句话说:“生活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怀揣有执拗的梦想想走向远方,他们或是成就一段不朽的传奇,酿为佳话;或是寂寂无声,隐灭苍宇。但这又何妨?当他们出发的时候,我相信其精神是可嘉的,其灵魂是不羁的。然而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现代人为名为利整日奔波,人性中最原始,质朴的好奇心被压制了,有几个人还有勇气冲破束缚,解开镣铐,启程走向远方呢?三毛却能背上行囊,和心爱的男人荷西毅然启程,深入到沙漠腹地,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期间,她尽自己微薄之力救助病人,经历过恐惧的荒山之夜,听闻了沙漠军团的悲剧……在异地的这些经历给三毛的人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用写作的方式记录了它们。

  从三毛的价值取向来看,她应当赞同:人,多几种生活经历总是可贵的事。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世界却很大,生活也可以很丰富。永无止境地为名利而奔忙似乎是人类最大的悲哀。她担心人性中最原始,质朴的好奇心会被时代的各种欲望堙没,因而着力地为现代人呈现出那种在逍遥自在的生活。与其说《撒哈拉的故事》为读者展现沙漠的人文景观,倒不如说作者希望通过此书唤起那些被人们潜藏于内心深处,平日里被凡俗所固封起来的梦想。

  走吧,启程吧!既然造物主创造了世界,我们为何不去享受江山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呢?又何必在世俗中疲于奔命?愿我们都能用生命去享受,去探索生活的美好。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5

  当我放开《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品味着三毛在沙漠中的生活,别有一番风味涌上心头。

  这本书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让读者犹如走进一幅充满异国风情的画卷。

  三毛是个眷恋沙漠生活的女子,她勇敢地抛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来到大沙漠,但是迎接她的不是万紫千红,不是天高云淡,而是黄沙滚滚,水源奇缺,物质匮乏……

  然而这一切难不倒三毛和荷西,他们动手设计房子,卖石灰水泥糊墙,补窗户,用装棺材的外箱改作家具,到垃圾场拾汽车外胎做鸟巢式的坐垫,巧用铁皮和玻璃制作风灯,用沙漠麻布缝制彩色窗帘……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一起建设沙地城堡。

  三毛在交通不便,物质贫乏的沙漠里过着艰难的生活,她始终在努力着,给沙漠的人治病,教他们读书写字,当然,在这些过程中她也结交了许多朋友。

  她每天都保持着一种乐观积极地生活状态,在她的故事里,有许许多多的爱,她爱每一个人每一根小草每一棵小树……爱总是可以让人体会到温暖,爱可以消融一切,爱一切事物,爱一切风景……

  人活着,就应该有理想与抱负。我们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让平淡的生活注入爱的情愫,让爱滋润生命的心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面对一切挫折与失败,才能像三毛那样活出精彩人生,虽然短暂但却永恒。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6

  我喜欢三毛,她是一个任意妄为的旅行家,也是个充满奇思幻想的作家。三毛游历过许多国家,到过许许多多的地方,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流浪,也许因为她的经历比常人丰富得多,我始终对她保持一种崇拜,在我的心目中,三毛是一个有个性,内心丰富的女子。除了游历山山水水,她还是个有才华的作家,早些年,三毛读尽市面上可见的小说,虽说不在学校接受教育,可是她的才华也是一般人不可比拟的。在她的笔下,撒哈拉沙漠成为了读者心目中向往的地方,尽管它的生存条件是那么恶劣,沙漠的一事一物在她的描述下,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吸引力,深深抓住读者的心。

  三毛是个率性而为的女子,在书中她是这样写道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释里,就是精神的文明。她还说: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住过,看透,也尝够了,我的感动不是没有,我的生活方式,多多少少也受到它的影响。但是我始终没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将我的心留下来给我居住的城市。

  许多人对三毛这种舍弃现代物质生活的做法可能表示不理解,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从三毛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许是三毛对自由的向往让她舍弃了物质上的享受,选择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沙漠生活吧。

  比较了解三毛的朋友将她对沙漠的向往解释成看破红尘,自我的放逐,一去不返。三毛自己在书中表示她觉得这些看法都不是很正确的看法。也许是因为骨子里三毛热爱撒哈拉沙漠吧。有一次三毛无意间翻到了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刚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三毛当时只看了一遍书中的介绍,就深深爱上了这片沙漠,她说,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的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我想三毛是热爱撒哈拉的,在书中,她甚至把它比作内心深处的梦里情人,这份对沙漠毫无保留的热爱,促使她踏上了异乡的路,乃至是结婚前夕她也只身前往沙漠。

  三毛也曾表示起初她留在沙漠是因为自己,后来是因为荷西。令我感动的不只是三毛所描绘的异国风土人情,还有她和荷西的一段异国恋。未婚夫离世后,三毛回到西班牙,再次与荷西重逢,荷西对昔日喜欢的人表示了款款深情,六年来对三毛的倾心仰慕和坚守,打动了这个身心疲惫的女子,爱情再次盛开在撒哈拉,当荷西决心为爱情去沙漠里受苦的时候,三毛就在心里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她丈夫——荷西。

  我羡慕荷西与三毛的爱情,不是很唯美,足够令人感动。在荷西看来他支持三毛的各式各样的想法和探险,他和三毛的结合是平淡的结合,三毛也这样说,和一般夫妻一样,在柴米油盐的平淡中度过,不同的是他们的懂得在沙漠的枯燥中找寻乐子。有一次家里寄来中国土特产给三毛,不了解中国菜的荷西问粉丝是什么,三毛说是山上下的雨,人们把它做成现在吃的东西,借此捉弄荷西。一次,三毛做卷饭团,荷西误以为外面的海苔是不能吃的,三毛故意说是复写纸,逗得荷西不敢吃饭团。这段描写笑翻了我。平日里,大漠的物质生活是匮乏的,家人对三毛的关照,感动了我。或许大漠的生活是艰苦的,不过在这对人儿的眼里因为找寻了乐趣和远方家人的关照,不再枯燥。

  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三毛像个孩子一样,她有十足的好奇心窥探当地的风俗。娃娃新娘记述了小女孩姑卡结婚的经过,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早早结了过,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还有在荒山,三毛和荷西度过的惊险之夜,读到荷西身陷沙漠烂泥中,三毛被撒哈拉威人追赶的部分,这真是让我捏了把汗,好在三毛成功脱离危险,救出了荷西。沙漠观浴记也写得很生动有趣,撒哈拉威女人奇特的洗浴方式真实再显在读者眼中,当许多水灌进肚子里,撒哈拉威妇女,泄出一地脏物,让我顿时觉得撒哈拉真是个奇特的地方,想亲自去看看。

  我羡慕三毛,尽管我无法追随她游历山山水水的脚步,但是我的心在流浪,为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而追随她。撒哈拉的故事很美妙,而那些异土人情也在感动着我。记得有本书叫《荒原有爱》,读过它,再品味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我感动了,为的是这一种内心的向往和追求,还有人世间不分国界的人和人真挚的情感。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7

  看到这本书封面对三毛的简介时,我还不明白为什么称她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我也对“流浪文字”一无所知。读完后我想说以我的能力只能渗透到一点,不过这“一点”足以令我震撼不已。

  三毛的形象是完美的,她善良孝顺,敢作敢为,知足常乐,大胆机智,爱憎分明……仿佛每一个褒义词描述她都很贴切。语言风格也是变化不定,时而白话,时而柔美,时而沧桑,时而悲壮。整体书中的一篇篇仿佛一部部微型的“高清”的电影,使人身临其境。

  《结婚记》中她追求形式简单的婚礼,却情真意切。她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这样的妻子想必也只有善良稳重、负责孝顺的荷西才配得上。

  《悬壶济世》中她慷慨地贡献出药物来帮助当地人,语言幽默,也许这就是她们会有那么多朋友的原因吧。

  《荒山之夜》中荷西被困泥潭,危急之下又来几个流氓真是雪上加上霜。但三毛充分利用她的智慧摆脱流氓后成功救起荷西,令人佩服。

  《哑奴》中三毛一家与奴隶之间建立了平等的友谊,一方知恩图报,而后者更值得肯定,因为他是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奴隶,他让我看到真正的人生光辉。

  以上都是我对一些片段的体会,但最最让我为之一颤的要属《沙巴军曹》。这位冷酷的军曹彻底颠覆我对故事发展的猜想!曾经,撒哈拉威人因冲突而杀光了他的兄弟,上天垂帘,醉酒的他逃过一劫。但当他醒来看到身边的兄弟时,当他亲手一个一个将他的兄弟埋葬时,我想这是比死了更痛苦的绞心的感受,所以他之后对撒哈拉威人的冷酷情有可原,不对,这应该是忍耐的最大限度。正是这样一个被仇恨折磨的人,却在最危急的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几个他一向视为仇人的撒哈拉威孩子的性命。何其壮烈!何其发人深省!他的生命竟是这样结束的,他的死重于泰山!这是我头一次这么清晰地感受到人性的善良和温存!

  这些故事不仅仅带给我了震撼,更多的是对人性的'领悟。她的文字简单直接,平白如话,她的为人自然高尚,我发自内心地崇拜她。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8

  一直慕名三毛,却老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没能拜读她的作品,终于今天得一时间,便兴匆匆的直奔三楼,在众多书架中搜索到《撒哈拉的故事》。

  大概花了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很轻松读玩了那本已经破了不能再破的小书,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我所读过最轻松的一本了,整本书三毛就章节介绍她与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经历和生活感悟。每一章节都用自己身边发生的小故事,生动活泼,真实贴切,让人自然的就想象着她所生活的细节。虽然自己也有时记一些身边发生的故事,但是和三毛的相比,实在是不堪言,与其说三毛把写作功底很深不如说她很会生活,很会感受生活。这点也是我所羡慕的地方。

  生活中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谈话的艺术。

  在看这本书,我摘抄了一句话,也是最能打动我的话,是这样写的,“偶尔的孤独,在我个人来说,那是最最重视的,我心灵的全部从不对任何人开放,荷西可以进我的心房里看看,坐坐,甚至占据一席,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角落,那是‘我的,我一个人的’,结婚也不应该改变这一角,也没有必要非向另外一个人完完全全开放,任他随时随地跑进去捣乱,那是我不愿的。”当我看到这句话时,便立刻产生了共鸣,因为我也是这样一个人,心里永远会为自己留一角,只属于我自己的,在这之前,我曾对这样的自己持怀疑的态度,为什么呢,因为有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和你聊天,我永远不知道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没有完全袒露。好像在打太极拳。”,就因为这句话,我很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我让人觉得很另类了,但我所表现的恰是我最真实的我,曾一度甚至于觉得好像不被人理解,然而当看到三毛所写的这句话,有种相逢恨久的感觉。

  可能每个人在交流时,会分场合保留一些想法,其实很正常,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本来就是很微妙的。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有肢体上的,当我们在充当诉说者的角色时,倾听者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不再影响着我们的谈话的内容及内容的深浅。人与人之间从相遇到相知,中间的过程必须通过两人的交流,如果两人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了解很深。当然不排斥在交流中对待某问题的态度意见不统一的,如果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那么两人关系有可能发展为挚友的趋势。

  “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也是一个满满的人生,我不会告诉你,在这片深不可测的湖水里,是不是如你表面所见的那么简单。想来你亦不会告诉我,你的那片湖水里又蕴藏着什么,个人的喜怒哀乐,个人担当。”每个人都有其交流可触及的底线,所以在与人交流时,应该注意,谈话的内容和方式要站在倾听者角度。而不是一股脑的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然后把负担在传给你的忠实倾听者。

  对于一些在说话上有特点的人,我们可能听过,快嘴、刀子嘴豆腐心之类的。很有个性或者很有特点的人,往往在表现自己后,留下一些话让那些所谓没特点的人慢慢的消化。所以在交流时要谨言慎行,毕竟我们都是社会人,人与人之间都是有关联的个体,才构成了整体。不排除你的一句话和一个小小的举动从而改变了某个人的一生,这样的事例身边不知道有多少。我也不在赘言一一举例。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尾,读懂生活的人更懂人。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9

  她,犹如一杯淡淡的茶,喝时直觉得苦涩,可喝完了,她的幽香却是一直萦绕舌尖,不得消去。

  一本书,一个人,一片沙漠,一记记清晰又模糊的脚印,一串串轻松平淡却又不轻松不平淡的故事。

  《沙漠中的饭店》让我读到了做饭的乐趣;《结婚记》让我读到了别样的勇气;《悬壶济世》让我读到了人心的善良;《娃娃新娘》让我感受到了沙漠的风情万种。

  《荒山之夜》不平等的对待让我气愤;《沙漠观浴记》我体会到了好奇心的滋味;《爱的寻求》爱情的力量让我不解;《芳邻》让我看到了一群可爱的邻居。

  《素人邻居》第一次让我感到了人际交往的无奈;《死果》宛如现实生活中的灵异片;《天梯》教我如何平等待人;《白手成家》把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展现得淋漓尽致。

  《收魂记》展现出的撒哈拉威人是那么迂腐;《沙巴军曹》舍己为人的品质让人尊敬;《搭车客》让我感受到了人的可爱因为人心的柔软;《哑奴》因为人们的旧观而受尽苦难;《哭泣的骆驼》让我体会到了和平的可贵。

  在这么多篇中,我对每一篇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但,三毛,在我每次阅读后,都会慢慢添补,慢慢成形,成为一个让我钦佩让我无比欣赏的人。她善良,她追求自由。《爱的寻求》中“我只有这么说,不伤害他,也不昧着自己的良心”。她很有主见的人,不会因为让别人开心就放弃自己的立场,不会因为有阻力就放弃自己所爱,追得潇洒,追得疯狂。她敏感,她纯真如水。《荒山之夜》的冷,“像几百只小刀子一样地刺着我,应该还不到零度,我却被冻得快要倒下去了。”我们能从中读出作者对荷西深深的爱,不只是身的冷,还有爱的痛。读了让我心痛,心碎,也心醉。让我怎能不喜欢您的文字,您这人呢?

  《撒哈拉的故事》还给我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她冲击着我这个小小的世界。其中,《哑奴》让我最难忘。撒哈拉威人真的是太迂腐了,竟以一个人的肤色来决定他的身份地位,这不是典型的以貌取人吗?肤色能表示什么呢?哑奴是个有教养的人,他比那些攀权附势的人要好得多了。他懂得知恩图报,还很珍惜身边的亲人。哑奴的每一次拘谨都让我的心里好一阵抽痛,这是人性的扭曲啊!

  当然,我喜欢这本《撒哈拉的故事》,她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认识了喜欢上了追求浪漫追求自由的三毛,让我莫名其妙地向往着那艰苦的充满冒险的沙漠生活哦。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后感10

  《撒哈拉的故事》一书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适应、关怀这片大沙漠,用自己的笔记下了自己与荷西的甜蜜生活和撒哈拉这片沙漠里的动人故事。

  三毛,是个传奇的女子,她的一生就像是一张画卷,她的经历就像是一支神奇的画笔,在画卷上描龙绘凤,浓墨重彩地画出精彩的人生。

  在《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中,三毛以率真、乐观的手笔记叙了她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那一段难忘岁月。在当地,他们一起参加了民族婚礼、观察当地的风俗习惯、用自己的医术救助村民、在沙漠中观浴、与邻居打交道、在沙漠中寻宝……一路下来,三毛与丈夫从刚到沙漠的一无所知、白手起家到最后精神财富源源不断,其中滋味只能慢慢体会了。

  当然,三毛的生活也不都是欢乐:邻家小孩常来调皮、当地男人对女人的轻视、生活资金的窘迫……但这都无法阻挡三毛那一颗对生活炙热的心,她用自己的热情去融化着生活中的烦闷。

  沙漠中的小挫折当然阻挡不了三毛对它的爱。她用沙漠里淘来的小装饰品装饰简陋的家、用简单普通的蔬菜锁住别人的胃、养小植物打发时间……所有朋友都羡慕三毛的生活、羡慕三毛的家。撒哈拉的生活明明是一锅淡而无味的清汤,在三毛的手下添油加醋,成为人人都魂牵梦绕的浓汤,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个多姿多彩的女子用自己的热情书写着沙漠中的幻彩世界,怎能不让人心醉于其中?

  这本书中的文字细腻却又不失俏皮,描写着婚后生活的甜蜜与新奇。三毛是个幸福的女子,她自己也乐享其中,与荷西一起抓鱼、一起卖鱼、一起“耍弄”上司、一起去寻宝……三毛若是一人去外面“游荡”,荷西定会一家店一家店地问:“有没有看到echo?”三毛会对荷西说:“我不会死,我还要给你做饺子呢。”三毛和荷西之间的那些小细节总是让我感动,感叹生命的幸福。虽然荷西早三毛而去,但他们的爱情就像一条涓涓流淌着的小河,流得漫长却从不孤单,曲折却从未停息,在小舟上,三毛一直与荷西相爱。

  三毛放弃了大城市里的生活,与荷西来到了魂牵梦绕的撒哈拉,那个神秘且美丽的地方,它的每一寸土地对三毛来说都是渴望的,她用心去感受着每一寸土地,体会它的温存与激情。三毛是梦的使者,跟随着她的思想,顺流而下,抵达开满芬芳的峡谷,深吸一口气,从温暖的文字中呼吸到自由的花香。三毛的每一次旅行都是随性的,不停地在寻找生活的魅力,这样的行走,随时可以拾捡生活的美丽,装饰自己心灵的家。

  三毛曾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我想,三毛是个追求完美化、理想化的人,她容易选择最极致的方式去达到超脱与升华的境界。可无论怎么说,她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完美与幸福,认定目标就付诸行动,正是这份追求使她到达撒哈拉,展现心中炙热的爱。三毛心里一直埋藏一份坚定不移的信念,支撑着她。正如她自己所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

  是的,在撒哈拉,三毛尝到了幸福的滋味,尝到了快乐的滋味,尝到了生命的滋味……而我也在她的作品中体味到了别样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范文   读后感   撒哈拉   撒哈拉沙漠   故事   荒山   沙漠   女子   文字   生命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