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1000字

  《傅雷家书》是2006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下面是读傅雷家书有感1000字,请参考!

  读傅雷家书有感1000字

  俗话说“家书抵万金”,因为家书是亲人之间沟通的扭带和桥梁,从家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和问候。而《傅雷家书》,不仅包含了父亲如山的爱,也蕴含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两兄弟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父爱的伟大是隐藏在那一张张严厉的面孔之下。父亲总是在你犯错误时大声的斥责你;甚至会在你顶抗他时,不认真学习时出手打你,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他不爱你,而是由于他太爱你,他希望你更出色,更优秀,希望通过这种残酷的方式,逼迫你,让你学会人生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好为你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而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书信里吸取了十分丰富的精神养料,即使在异国他乡,却好似父母仍在他的身旁,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困难,踏上成功的道路。

  其实,在读了《傅雷家书》后,我不仅体会到父爱的独特,也学到了许多在漫漫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经验。

  傅雷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字基础,还有更具感染力的语言色彩,对儿子的爱很明智,也很深入。他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心得体会告诉傅聪:“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这几句话使问我对失败有了新的看法: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顺利的时候,也有不很顺利的时候,失败了,也不要苦恼难受;应当如他所说,“能够从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失败是成功之母。

  在傅聪成功之后,傅雷会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然而,他仍会鞭策儿子:”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来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年。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

  刚开始读到这句话,我并不理解:为什么在成功以后,却还要想那些令人痛苦的'回忆,忘了不是跟好吗?可是后来我仔细想了一想终于明白:挫折能催人奋起,回想过去的挫折与艰难能让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功。

  而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理性与感性的认识。这文章里总结了这么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是的,我们对于一件事常常停留在表面,就好像做数学题,一次便对他作出了判断。这样的判断实在让人质疑。如果你深入思考,探究,你也许觉得你最初的判断简直让人感觉好笑。甚至还想:真是不可思议!由此可见,深入的探究是多么的重要,一旦我们走到深层里去挖掘,也许你会找到很多你从未发现的观点!

  读完这本书,看见结局如此令人悲伤,傅聪连父母的最后一面也见不上,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平时也对我十分严格,内心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憎恶,但想到父母对我的付出,想到他们头上长出越来越多的白发,心里就会感到内疚与感激,想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就会坚定心中的意念,努力奋斗,争取不让父母失望,尽到自己的一份孝心,让他们欣慰。

  我想,在读完《傅雷家书》之后,我们应该拥有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更应该懂得理解父母,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不要嫌父母唠叨,一个孩子能有父母的爱,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范文   读后感   家书   社会科学院   家信   父爱   鞭策   异国   父亲   父母   人生   艺术   傅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