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读后感优秀范文2篇

  雍正读后感篇一:读《雍正传记》有感

  清朝,这个朝代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并不陌生的。自从明朝覆灭,清朝统治以来,中国便开始走上了倒退的道路。然而“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个朝代必有其存在的必要,所以我们不可否认清朝的功绩。在清朝对中国的二百多年的统治中,其中经历了许多皇帝的统治,最有名的是“康乾盛世”。别人都十分敬佩康熙或乾隆皇帝,然而我却不那样想,最令我敬佩的却是别人都所忽略的雍正皇帝,即使他身具骂名,备受争议。因此,我借着这次机会好好了解了一下这个历史人物——雍正,阅读了几本有关他的传记,了解了他那坎坷、辉煌的一生,更发出了自己的慨叹,以及自己对他的一些想法。在我的脑海里,他的形象逐渐清晰,逐渐高大起来。

  雍正皇帝是康熙的第四子,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然而他在这些磨难中毫不放弃,一直坚持不懈。正是他付出了旁人所无法想象的艰难,因此他得到了旁人所无法得到的。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圣祖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登极承统,年号雍正。从此,清世宗开始了他十三年的帝王之路,也开始了他那辉煌绚烂的一生,让人仰望的一生。

  九龙夺嫡 ,脱颖而出,在清朝皇子争夺储君之位的皇史上,最著名的要数康熙年间的立储风波了。 爱新觉罗胤禛出生于康熙十七年,当时由于康熙的儿子大多夭折,他之前存活下来了三个皇子,所以他还算比较年长的皇子,这为他的夺嫡之路提供了许多益处,也为他从事政治活动占据了有利地位。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胤禛,受父皇和师傅的严格管束。在当时康熙皇帝那样“读一百二十遍”的严酷教育下,他能坚持下来,是十分刻苦的。可以说,清朝教育皇子的方法是颇为成功的,雍正从中受益匪浅。然而康熙认为雍正年少时有“喜怒不定”的缺点,对他并不重视,这对于一个皇子来说是十分苛刻的,对一个儿子来说更是令人无法接受的,毕竟孩子总会对父亲有着濡慕之情。正因为康熙的不重视让他养成了稳重、谨慎、深思熟虑的优点,逐渐取得了康熙的信任,被封为和硕雍亲王,经常陪同御驾巡行各地,参与军国大计,并代皇帝主持祭祀大典。正是因为这样广泛的参与了政治活动,熟悉了国家的内外形势,逐渐培养起治理国家的卓越才能,为他继任帝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老实讲,当时的雍正是不被人看好的,他没有三立三废的太子胤礽那样显贵的母亲,也没有“八贤王”胤禩那样高的`“人气”,就连同出一母的亲弟——“大将军王”胤祯,他也敌不过人家立下的赫赫战功。那么,雍正这个皇位继承人又是怎么来的呢?谋朝篡位?私改诏书?不!圣祖爷当初确是把皇位传予了这位颇具能力的雍亲王,虽然历史上有人认为康熙是为了传位于雍正的儿子——爱新觉罗弘历,但是如果雍正没有治国的才能,又如何能够守护爱新觉罗的天下,而康熙之所以能够在众多文武双全的皇子中选中了雍正,也正是看到了他的铁血手腕。因为当时清朝在康熙晚年已经处于下坡路,正需要一个雷厉风行的皇帝来拯救清朝的统治。正所谓“实事造英雄”,在当时的情形里,其他皇子的性格皆无法胜任皇帝这一职位,所以雍正的上未是上天所注定的,是他无法推卸的责任,也是他做为爱新觉罗家的成员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雍正极具韬光养晦,当其他皇子都在结党营私,蠢蠢欲动的时候,雍正却是不慌不忙地在园明圆里开垦荒地,谈道论佛,俨然一副与世无争的隐者形象。但实际上,不论是京城中的一兵一卒还是朝廷上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他打通朝中上下权臣,提拔年羹尧、张廷玉等人,针对当时在外有老十四执掌百万兵权,在内有朝中众臣力拥老八的情势,雍正纵观全局,惟有京城的兵马才可成为他最后的底牌。于是,他花大力气拉拢掌管京城重兵的隆科多,实事证明,雍正没有看错,正是这张王牌在抗衡敌对势力的时候起了到了关键作用。

  诚然,雍正在争夺皇位中是显得异常狡诈,在清廷矛盾错综复杂的环境里,周旋于父亲与兄弟之间,以极高的手段,不动声色不露一点蛛丝马迹,或联合、或分化、或逐个击破诸位角逐,终于赢得了天下,取得了成功。正因为雍正如此的性格,雍正成了一个被痛骂的成功者。人民往往在封建制度达到鼎盛的清朝,只看到康熙、乾隆这两个璀璨的明珠,认为清朝都由康、乾两位皇帝为社会为人们做出贡献,然而,人们在外行者的角度上却忽略了雍正的另一面。其实,在我看来,玩弄权术也是门技术话儿,是需要极高的智慧的,在康熙二十多个各怀才

  技的皇子之中,雍正能脱颖而出实属不易,也足可见其才能过人,毕竟,皇帝的宝座不是那么容易抢到的。

  耗羡归公,整顿吏治

  贪污是封建王朝官场上的通病,康熙王朝也是如此。康熙统治后期,政治制度上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尤其是在朝廷重臣之中贪污之风盛行,地方官吏也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雍亲王深感制度的不足。因此,雍正一登基便改革税收制度,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官员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雍正针对国库的财政情况进行细致的督查,大力惩治贪官污吏。由于处罚严厉,这也就给雍正扣上了“刑法严酷”的帽子。

  为了圆那个帝国梦,雍正励精图治,真正做到了勤民听政,旰食宵衣,他用他夜以继日的勤政换来了大清的繁荣。在他的严格审查下,官风有所好转,国库渐渐充盈。这为“康乾盛世”稳固了夯实的基础,达到了大清的鼎盛时期。在这一点上,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雍正也算得上是个事业有成的“成功男人”了。

  他还是一个为了百姓着想的好皇帝,为了百姓,他大力改革经济制度,实行摊丁入亩、耗羡养廉、豁贱为良等利民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改善了平民的生活,又保证了廉政的施行。故雍正云“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改土归流是他为人民所做的另一个富有意义的措施,这项政策解放了西南地区被土司长期压迫的少数民族,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重大意义。

  同时,他又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皇帝,他在西南地区平定了土司的叛乱,推行了改土归流,获得了成功,巩固了西南地区的统治。他在位期间平定了青海,巩固了西藏,安定了少数民族的人心。经过这些争斗,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比康熙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巩固。

  无论从“改土归流”来说,还是从“大刀阔斧饬吏治”来说,还是??许多方面都体现了雍正睿智大度的一面,这些措施每一项都旨在巩固清朝的统治,巩固国家的统一。雍正的这些业绩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皇帝,电视剧

  《雍正王朝》就是个证明。雍正是清朝的一代名君,为康乾盛世的繁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巧驭臣子,帝王“心计”

  雍正皇帝在位时,施展小计巧驭臣下,可谓是游刃有余。

  雍正一登基就特别留意军队情况,每逢有武官成绩突出,他都几乎其到内庭觐见,以不失时机地加以教训,从而笼络军心。其中就有参将张耀祖三次被雍正接见。席间的谈话便让后世对雍正的智慧心叹不已。雍正总是在训话的同时加以鼓励和嘉奖,让臣下恪尽职守之时还能感恩戴德地高呼“皇恩浩荡”,不得不说,雍正在笼络臣下方面确实是个出色的能手。雍正初期他重用年羹尧、隆科多,为他在皇位还不稳定的情况下,稳住了皇位,并帮他把握住朝野,保证了他作为皇帝的权益。但是雍正二年,因为年羹尧的肆意妄为,鱼肉百姓,他毫不留情的处决了他。同时他的舅舅隆科多也因为犯了同样的错,而被他毅然处置。这便是他这样一丝不苟的性格。

  正是这样一位一心为国,给大清带来无尽繁荣的皇帝却饱受后世争议。有人说他阴险狡诈,有人说他刑法严苛,也有人说他冷酷无情,然而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他呢?他是一国之君,万民之主,天下兴亡全掌握在他的手中,为了百姓和大清,他甘愿受世人非议,因为他知道,在他坐上龙椅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忍受无边的孤寂。“寡人”是每个皇帝的自称,何谓“寡人”?即孤独寂寞的人。皇帝上高高在上的,没有所谓的亲情、友情,龙椅上的人,就该寂寞一生。这是每个皇帝所必须经历的,坐在那金玉铸成的龙椅上,漠视众生,这就是皇帝。

  有人说他“朝乾夕惕”,这些也许是事实,但他不这样“朝乾夕惕”行吗?要时刻提心吊胆的防范而且猜疑那些“窥窃神器”的弟兄及其党羽;要防范而且猜疑尚且彻底死心的汉民的反抗;要保住爱新觉罗氏偌大的富有四海的家业;要谋他的子孙后代“皇图永固”,并且要维护八旗子弟的奕世安富尊荣,永享特权。他当然要好好努力,以保证爱新觉罗的江山可以保持下去,保证清朝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当然,皇帝也是人,雍正的一生也有其所犯的过错。他在位时文字狱日益频繁,并且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

  雍正读后感篇二:《雍正传》读后感

  雍正皇帝-抄家皇帝!历史上雍正的政声并不好,刻薄寡恩,对待亲兄弟心狠手辣,而且野史中有篡改诏书以阴谋登基的传说。但雍正勤政,惩治腐败毫不留情,却是没人否认得了的。

  雍正在位仅13年,后因心力交瘁,暴猝在自己的御案旁。雍正一生留下的朱批奏折达35000多件,平均每天批示8000多字。撇开雍正皇帝的功过是非不谈,仅这每天批写8000多字的奏折己是现在的公仆们所能望其项背的。雍正的勤于政事由此可见一斑。

  康熙创下“太平盛世”的同时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雍正登基时,国库储银仅八百万两,而亏空的数字却大得惊人。据记载:“历年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近日道府州县亏空争粮者正复不少”,“藩库钱粮亏空,近来或多至数十万”。如此看来,雍正初年的大清竟外强中干了。

  严峻的形势下,不管是为公还是为私,清理积欠、诛杀贪官,都是势在必行。雍正别无选择。雍正在位时诛杀贪官不计其数。贪官得罪一经核实抄没家底就连其亲戚、子弟一并抄没。而贪赃之人自知罪大恶极自身难保,本想以死抵赖,保住财产,待子孙后代享用。殊不知雍正必要彻查到底,罚没充公。

  雍正继位不久就发生山西亏空和科场舞弊两大案件。经审理确实,处以酷刑雍正下旨:四品以上的官吏,皆到西市去“观刑”以敬效尤。雍正反腐倡廉仅仅五年,国库储银就由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至五千万两。更重要的是,社会风气改变了。

  雍正是个独裁皇帝,但并不昏庸,且算得一个明君。乱世用重典,为国家计,为社稷计,不如此不足以拨乱反正。没有雍正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肃清贪官、清理积欠,就不会有后来的乾隆盛世。雍正就是用这种极端独裁的方式大刀阔斧地惩治了腐败,在他当政那段时期,贪污几乎灭绝,官场上下人人如履薄冰,清廉保身,成为历史上一大怪状。此时的中国亦如康熙帝身后的“盛事”,实己满目疮痍,正需要那个人如雍正帝那样行政令,颁吏罚,方可立民为本。

  雍正可以将谎言讲的信誓旦旦,坦荡光明;似做作而又率性,步步为营该;用人既明且狠,对父又恐又敬,“愚弄兄弟,欺瞒老夫”这该是怎样的一种个性呢?

  冯老对历史的参悟和笔锋无人能及,老辣中带着平实,可见功力不凡,叙事不温不火且扎实细密,字字斟酌都有很多内涵,最另人佩服的是他在对事情的评说中从不加入个人的情感倾向,比起其它传记来说少了许多浮躁和局限。不愧是中国最好的人物传记之一了,对权谋和历史知识都大有裨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范文   读后感   雍正   爱新觉罗   雍正皇帝   吏治   皇位   皇子   国库   清朝   康熙   皇帝   优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