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故居导游词

  三、第三展室------著作展室

  蒲松龄先生由于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他体察封建社会统治的黑暗、人民的疾苦,审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种种龌龊现象,加上本人的坎坷经历,自然就激起他愤世嫉俗的思想,遂以深微的寄托手法,写成了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孤愤之作------《聊斋志异》。蒲松龄先生一生著书丰厚,除了《聊斋志异》外还有诗、词、歌、赋、俚曲、杂著等近二百万言。

  由于蒲松龄先生生前家境贫寒,所以《聊斋志异》没有刊行,最初一直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比较完整的手抄本有“铸雪斋抄本”、“黄炎熙抄本”、“二十四卷抄本”等等。最早的《聊斋志异》刊印本是乾隆三十一年出版的《青柯亭初雕本》。那时蒲松龄先生已经去世五十七年了。《聊斋志异》后来被改成诸多的戏曲、影视作品,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电影《胭脂》、《画皮》、《古墓荒斋》,以及评剧《花为媒》、吕剧《姊妹易嫁》、五音戏《窦女》、山东梆子《墙头记》。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范文   导游词   山东导游词   聊斋志异   俚曲   吕剧   乾隆   山东梆子   展室   评剧   画皮   手抄本   抄本   故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