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论文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最核心问题。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颗火花、一个闪念,而且经常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构成了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需要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

  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既依赖于一定地理知识的掌握,又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诚然,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而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相对有限,所以教师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并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以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众所周知,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流入黄河干道。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际上已把原因告知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于初中生而言也不太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范文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   地理   形象思维   黄河   河床   中游   抽象   能力   教师   材料   论文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