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

  一、常见文献的类型及标识

  根据 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二、常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教育科研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著录,现行的著录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1988年实施的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二是1999年试行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但一般论文或著述中还有一种简明的格式,即省略了“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起止页码”等项目中的若干项,而且常常使用书名号,例见各条“例2”。常见文后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具体示例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例1、[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例2、[2]王连生主编:《怎样写毕业论文》,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

  例1、[5]陈东晓.浅议建构主义对东亚安全前景的再认识[J].国际观察.2019,(4).

  例2、[6]王平:《闲暇教育学:理论建构与实践走向》,《教育评论》,2019年第2期。

  3、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1、[1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例2、[12]施逢介,《用激励法管理山区学校教师》,《教育信息报》,2019-9-3(3)。

  4、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三、参考文献著录注意事项

  1、引用的文献要求自己亲自阅读的原始报告或原著,避免引用像文摘、综述之类的二、三手文献。

  2、属于公众熟知的教科书、工具书之类一般不必引用。

  3、内部资料、会议汇编等非正式出版物由于交流范围有限,不宜引用。

  4、参考文献的篇目一般也不宜太多太杂,要适当精选,一般论文可选10篇以内,综述可精选25篇以内。

  5、参考文献引用越新,就越能反映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动向和成果,一般杂志文献要优于书籍。

  6、参考文献的撰写格式要规范,有关项目尽可能完整,版次若属第一版可省略。

  7、文后参考文献排列顺序一般先写中文后写英文,文中标注编号的则一般按编号顺序排列。

  补充: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期刊类:[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著类:[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报纸类:[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年 月 日

  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年 月 日

  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参考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以亲自阅读过的为限,不能引内部资料和译文,尽量少列教科书。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 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外文。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Medicau》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只占1页的文献给出所在页即可。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列在“中(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举例。

  期刊 [序号]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卷(期) 起页-止页.

  1993,11(4) 179-181.

  [2]Henk B,Pierre N M,Marja H,et al.Testing the accuracy of total cholestrol

  assays in an extemal qualitycontrol program.Effect of adding sucrose to

  lyophilized control sera compared with use of fresh of frozen sera

  [J].Chin Chem,1995,419(10) 724-730.

  [3]Levine S R,Welch K M.抗磷脂抗体[J].陈芷若译.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17

   267-269.

  书籍[序号]作者.书名.卷(册)次.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页-迄页.

  [1]孟泽.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M].见:朱忠勇.实用医学检验学.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

  社,1992.199-242.

  [2]Smabrook J.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M].3rd ed.New

  York: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1989.931-958.

  [3]Weinstein L,Swartz M N.Patholog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rganisms

  [M].In Sodeman W A Jr,Sodeman W A,eds.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8th ed.Philadelphia:Saunders,1974.457-47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范文   毕业论文   论文格式   参考文献   责任者   起止   写法   页码   序号   标识   文献   类型   格式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