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倡议书

关于环境卫生倡议书模板汇总6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倡议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写作上,倡议书有一定的书写规范。怎么写倡议书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环境卫生倡议书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环境卫生倡议书 篇1

市民朋友们:

社区礼貌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居住卫生是健康生活的保障。小区卫生环境与每位市民息息相关,建立礼貌城市需要每位市民的共同参与。为了营造一个更加礼貌、优美、舒心、安康的生活环境,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1、树立整洁、优美、礼貌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自身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

2、持续楼道环境清洁美观,不乱吐乱扔、乱刻乱画、乱泼乱倒、乱扯乱挂。

3、维护小区环境卫生,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垃圾,不从事有碍小区环境卫生的活动。

4、生活垃圾入箱入桶,建筑垃圾及时清运;不往路边倾倒垃圾,保证道路的整洁、通畅。

5、自觉清除小区内废水、废渣,不乱开乱种,持续绿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6、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小区内不养牲畜,不养禽类。

环境整治人人参与,完美环境家家受益。让我们用心行动起来,从每个家庭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打造干净整洁、健康宜居的生活小区而共同努力!

环境卫生倡议书 篇2

讲公共卫生爱护环境做文明大市人倡议书大市乡的朋友们:

作为大市人民,我们既是大市的建设者,更是大市的管理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以实际行动讲究卫生,爱护环境,治理“脏、乱、差”,共同努力将大市建设成全市最整洁、最靓丽、最和谐的文明乡镇。在此,谨向全乡人民发出如下倡议:

1、建设整洁、靓丽、优美的家园,需要我们每一位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约束自己的行为做起,不乱贴乱画,不乱扔果皮、烟头、纸屑等垃圾,生活垃圾要倾倒在各村的垃圾台,禁止随意堆放和倾倒。不破坏公共设施等,用心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

2、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公共环境卫生意识,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一包”门前市容整洁,无乱设摊点、乱搭建、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乱吊挂、乱堆放等行为;“二包”门前环境卫生整洁,无裸露垃圾、粪便、污水,无污迹,无渣土,无蚊蝇孳生地;“三包”门前责任区内的设施、设备和绿地整洁等。自觉摒弃不文明、不卫生行为。请自觉交通法规,不随意横穿马路,随意停放车辆,共同塑造大市的美好形象。

市民朋友们,大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大市的天空更蓝,大市的路更干净,大市的街更卫生,大市的空气更清新。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自觉维护和参与整治公共环境卫生,积极支持爱护环境的人和事,人人争做文明大市人,躬亲示范、感染他人。大市是我家、卫生靠大家,请您把大市乡的公共环境卫生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精心呵护吧!

环境卫生倡议书 篇3

各位教职工、各位家长、小朋友们:

优美的环境会使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时心情舒畅;优美的环境会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爱护;优美的环境彰显每个人的素质,体现整个地区的道德风貌;优美的环境为我们学习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我们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美的环境让我们谦让有礼、学会做人;优美的环境让我们时刻如沐浴在阳光之中,温馨融洽。你渴望在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整洁温馨的地方生活、工作、学习吗?在此,向全校师生与家长发出如下倡议:

1.以爱护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与居家等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意乱扔果皮纸屑、烟头,不随地吐痰。

2.爱护公共卫生,支持和参与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的回收利用,尽量减少生活垃圾。

3.清除白色污染,不乱涂乱贴、不在公共场所吸烟,随手拾捡纸屑等垃圾。

4.重视食品卫生,增强防病意识,不吃不洁食物,杜绝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发生。

5.遵守社会公德,倡导文明言行,维护公共秩序。出行保持仪表整洁,不随意乱停车、乱堆放杂务。

6.自觉遵守卫生公德,自觉维护各家各户房前屋后、卫生设施的整洁,严格禁止乱倒污水、垃圾等,生活垃圾要倾倒在指定的垃圾点。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仅是我镇创建国家卫生镇的需要,也是我们幼儿园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效减少疾病,保障职工群众身体健康的一件大事。合庆是我家,洁净靠大家,让我们从现在起人人参与,立说立行,用我们的热情和真诚,用我们的辛勤和汗水,共同把我们的家园打扮得更加整洁、更加亮丽,为建设和谐合庆、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贡献力量!

倡议人:xx

20xx年xx月xx日

环境卫生倡议书 篇4

沟口村全体村民:

自从我村被县政府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村委会和狮子山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切实改变我村“脏、乱、差”状况,做了一定的努力。为了保持“道路畅通、渠水清澈、宅旁绿化、房屋整洁、环境美化”,公司和村委会决定在村中建广场,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绿化带,安放垃圾箱,安排专人负责打扫全村主要道路,而我们舒适的生活环境需要靠大家共同去维护。现在我们倡议:

一、要保持道路净化。不在村内道路及公共场所,河道乱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杂物,自觉爱护道路的整洁卫生,如果确实需要临时占道,应当尽快清理。

二、要保持房前屋后整洁,无乱堆乱放,无臭水沟,做到垃圾入桶(池)、家禽家畜围栏圈养(不能让牲畜粪便流到路上),净化、美化环境,杜绝垃圾二次污染。

三、要保持公共设施完好。爱护公共设施,垃圾箱池、公共休闲场所等维护良好。村内道路路面完整,保持畅通。

四、保持环境优美。杜绝乱搭建、乱张贴、乱堆放等行为。 狮子山是我家,环境整治靠大家。广大村民是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建设者。村内环境的维护和保持需要广大村民的共同参与,不注重公共卫生的人将受到全村村民的谴责。大家要以构建和谐家园为己任,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我们坚信,只要通过你们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文明礼貌、生活富裕的狮子山村,一定会展现在大家面前

狮子山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五日

环境卫生倡议书 篇5

亲爱的同学们:

当你漫步于美丽的校园时,你是否发现,在我们的校园边角的某些地方还留有一些大小不一的不雅观的黑点,那是长年累月积下来的污渍;在我们的校园里的某一处还散落着同学随意乱扔的糖果壳、塑料瓶或废纸……所有的这些,都跟我们洁净的校园是极不相称的。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是学校的主人,干净整洁的环境靠的是我们。校园的环境更需要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来维护,因此,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以下倡议:

一、不在校园内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二、不向楼下扔任何杂物,不乱扔垃圾,并提醒乱扔垃圾的同学;

三、看到地面上有纸屑等,主动拣起来;

四、以爱护校园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做好值日生工作。

同学们,我们还发现:各班的墙壁在同学们的维护下已经渐渐整洁了,可是楼梯旁的墙壁上的手印、脚印却依然存在,我们再次倡议同学们:经过楼梯、走廊时请不要把你的手印、脚印留在墙壁上,请不要让墙壁记录你不文明的行为。校园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体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优美的校园环境,会使我们在学习、工作时,心情舒畅;优美的校园环境,会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爱护;优美的校园环境,彰显每个人的素质,体现整个学校的道德风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我们学习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我们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让我们谦让有礼、学会做人;优美的校园环境,让我们时刻如沐浴在阳光之中,温馨融洽。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环境卫生倡议书 篇6

广大村民: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今年,白坪乡党委、政府将裕丰村、长安村两个村纳入了创建省级卫生村议事日程,这既是目标,又是责任。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而每个家庭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细胞,只有每个家庭文明了、整洁了,才有社会的文明进步。各位村民:请大家积级行动起来吧!投入到我们共创“洁美家园”的活动中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打一场全民战,持久战!为此,白坪乡创建省级卫生村领导小组向白坪乡裕丰村、长安村全体同胞发出倡议:

争做良好文明习惯的带头人,学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各种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卫生习惯,从我做起,从自家做起,做到家庭清洁卫生、环境整洁美观。尊老爱幼、团结互助、邻里和睦。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活动。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人有责、家家有份的意识;坚决根除迷信、等恶习。充分利用家庭的作用,树立大局的意识,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省级卫生村创建行列,争做合格村民。

广大村民,创建省级卫生村任重而道远,也是我们神圣而光荣的任务。我们深信:只要人人动手,齐心协力,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那么,各种陋习被铲除,文明、卫生将指日可待。让精神文明之花开遍武胜大地,让千家万户开满幸福之花。

愿更多的同仁关注我们的行动!

愿更多的村民加入我们的行列!

愿创建省级卫生村早日实现!

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快步迈进小康社会。

二Oxx年七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范文   条据书信   倡议书   环境卫生   大市   整洁   村民   优美   自觉   垃圾   卫生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